点击上方“内丘发布”即可关注哦

宁 家 庄 素 描

因为一次偶然的旅行,我爱上了一个山村。

在百度中输入“内丘 宁家庄”,点击搜索,查不出关于它的任何信息。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古村,低调内敛,一如未经剖开的美玉。

淡日微阳,我们从内丘县城出发,沿隆昔线西行,到七里河折而向南,拐上一条村级公路,走上大约30公里,才到宁家庄。白草离离,旷野斑斓,漂浮的白云饱满成熟,树上的果实好像摇一摇就落。

秋虫噤声。在这个寒凉的时刻,生存的智慧隐藏在草叶下。触角,不是用来对抗或者攻击,是试探风声。

我在桥上等人,桥上几个人也在看我,彼此的眼神都是好奇。

宁家庄的老桥有两座,从东数的话,这是第一座。桥全部由石块砌成,典型的半圆形拱桥。桥没有栏杆,两边各放两块长条白石,村民们坐在条石上,闲话家常。他们都住在河边,桥下的水流不完。河岸上的花开了,河岸上的树绿了,草木悠悠,一渡就是千年。

一位老太太包着紫红色方巾,腰间扎着围裙。她正招呼一位邻居,要不要去地里摘柿子。每一个乡村妇人,都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当年,木格窗棂下,一床新被,一个木讷憨厚的夫君,就构成一个乡村少女的芬芳之心。两个中年人蹲在地上,回忆58年修桥的往事。

一场秋雨后,空气清新。桥上闲人聊天,桥下细水深流。一个转身,光阴便成为故事。一袋旱烟,过往已成为岁月。人们的交流,除了语言,还有风,传递着对方的真诚与坦荡。

相对来说,西边第二桥更为古老,也精致许多。它建于嘉庆年间,后毁于大水。1979年重修时,用的还是老桥的石料。桥中间地面高高隆起,铺着光滑的大青石。桥两边有抱鼓石,也有桥栏板。不知道多年前,有没有一个翠翠,坐在桥边凝望,在等她的傩送哥回来。

人活着活着,就简单了,穿一件轻松的外套,和秋天的阳光一起,我走在人口不多的山村里,和每一座老屋相遇,瞬间就交上了情谊。

我天生喜欢石头房子,喜欢它们素朴本真的原貌。那种虚伪的古村落,石头墙外刷一层黄涂料,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或者旧房翻了新,弄得不伦不类。这里的石头房子很好地保持着本来的样子,即使破旧坍塌,还是葳蕤一片,绝不让现代的砖瓦斜插进来。窄窄的石巷里,踏着厚厚的枯枝败叶,我们兴致勃勃地,拜访这些岁月的遗民。

宁家庄的民居,墙体都是青石或红石,灰沙泥勾缝。平整的墙半腰,常凸显出两块拴马石。门前有上马石,门旁边还有练武用的石锁。一般人家都有门楼,五彩的挂落雕刻精美,蕴含多子多孙之意。门楣上,或为一个大大的“福”字,或写着“和为贵”的吉祥话。门当多为方形石材,雕刻技法纯熟,图案多种多样,有“居家平安”,也有“犀牛望月”。门两边有墀头,有卍字型图案,也有写着“乾元” 二字。后者因为正对一条巷子,所以要辟辟邪气。门上斗拱,一柄如意。柏木的门板,抵抗住岁月的剥离。

进门通常有一条过道,墙壁是土黄的泥坯。抬头看,椽子和檩条都已经乌黑。过道两旁还有过庭房,住在里面冬暖夏凉。方正的四合院,正屋的地势要高。富裕人家的正屋透着气派,屋前有前檐,两边带耳房。

走过一家一家的石屋,对自然的秩序,对时光,对沉重与轻盈,对残缺与痛苦,都有所敬畏。寂寞的老屋,历经生死轮回。月光洗过,青苔走过。许多年前,曾点亮一个人的眼神;许多年后,又暗淡了许多人的青春。

站在宁家庄的院子里,突然想起里尔克的《秋日》:“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腿脚不便的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一群鸡在桃树下觅食,一只白猫在窗台上蜷曲。我们几个人一起用力,翻动一块石碑。用扫帚扫去浮土,却始终看不清有什么字迹。老人热情起身,指给我们看身下的石块,居然也是一座石碑。清水冲过,赫然显出“光绪9年12月”的字样,着实让人惊奇。

在宁家庄,我们惊奇地发现一扇太阳门。这独特的圆形石门,没有任何木料,是用当地出产的桃红玉砌成。颜色粉红,晶莹剔透,让人爱不释手。刚过门的小媳妇给自家这道古老的石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红石桥。她在院子里洗衣,街道上的人影就开始生动了。瓦垄上的狗尾草也在顶着露珠微笑。在她的一搓一揉中,都是沉淀的爱意。

张年根的家可能是村里最大的庭院,粗粗估算一下,大约有300平的面积。高大的屋檐下,挂着小筐和篦子,灶台上贴着内丘神码。木梯上搭着金黄的玉米,墙角放着金黄的莲花瓜。焗过的破缸里,栽着几棵青椒。一只小狗在狂吠。84岁的老人穿着千层底布鞋,他一笑,整个院子也跟着笑。他的老伴瘫痪在床已经14年,他天天给老伴做饭洗衣。

从前的爱情特别干净,像天空。

在一家老院子里,我们邂逅了一群羊。主人早已搬离,屋顶也拆去,只剩四面围墙。推门向里走,一只山羊颠颠地跟在我们身后。里面的院子,竟然有一大群的羊,浓烈的腥膻味在风中飘来荡去。

我,和一群羊为伍。

屋角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我听到了风吹木叶的声响。我饶有兴趣地观察着羊,它们带给我很多灵感。羊的颜色有白有黑,羊角弯弯,胡子长长,眼神清澈无邪,小耳朵向前展开,不时摇动短短的小尾巴。它们一会聚在一起,在荒地上吃草;一会又散开,玩着各自的游戏。

一只羊在用力撞一棵小树,它把小树当成了假想敌,无数次冲锋,无数次被弹回。另一只小羊调皮,竟然撞翻了同行者的水杯。温暖的阳光里,有两只羊在晒太阳。它们是高明的舞者,跳起了肚皮舞,全身哆嗦如急雨。还有一只羊是个安静的美男子,鼻子在墙缝中嗅着,嗅着大雪的气息。很多羊喜欢做同一件事,头弯过来,去挠自己的前胸和肩膀。

我凝神,在这琥珀样的时间里。

像羊一样,宁家庄从来不乏温和忠诚的动物。卧在桥下反刍的黄牛,水沟边引颈高歌的白鹅,木梯下吃草的小兔。它们守护着村庄的暖,和村庄最后的尊严。

时间在这里很慢,仿佛回到从前,忘了更新和刷屏。

我在石巷中漫步,忽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弯腰观察,绊我脚的竟然是打铁的砧子。它锈迹斑斑,萧索荒寒。肯定有一个力大无穷的铁匠,曾站在砧子前,敲打着手中的锤,叮当叮当,正在打一副马掌或驴掌。那马,风尘仆仆,可能刚从唐朝的边境归来;那驴,可能正驮着诗人贾岛,通往月光下的柴门。

在墙角的乱草中,藏着一个铁皮柯铑,和一只没了把手的木桶。少年时,我们打猪草路过菜园,还喝过三爷爷刚打上来的水呢!一间幽暗的西屋内,半截土坑,炕上铺一张芦苇编的席,坑头是颜色难辨的座柜。屋子中间放着八仙桌,另一头还有一架织布机。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孩子可能在八仙桌上写字,而勤劳的母亲早已开始织布裁衣。

一间过庭屋中,堆放着一大摞蜂箱,主人曾是一个养蜂人。蜜蜂已经跟随养蜂人走过漫漫长路,它们不知道,一旦飞入我童年的梦中,就再也不能逃离。每一位养蜂人都是蜜蜂的使者,在搜索春天的路上与风雨同行。

还有排子车,随意地靠在门楼下躲雨,或者在孙家碾棚的一角,静待流年。村中的石碾很多,上面放一堆花生秧。碾盘和碾磙安安静静的,与蟋蟀说话,与土虫私语。

这些远去的风物,记录着先古流传的字符,记载文化与人间悲喜。没有人忘记,一把菜刀的丰盛给与,和给未来设下铺垫。

日子虽然贫苦,宁家庄人却从不抱怨。一个人生在乡村,就遗传了乡野的基因。不要高官厚禄,也不要名利云烟。只要安生的日子,在屋檐下梳着星光。

如果有人邀请宁家庄的人去县城小住,他们一定是拒绝的。他们会说,县城太闹了,还是住在村庄好,心静。他们听着鸡鸣和狗吠,不关心时事,也不关心风雨。

等我们白发苍苍,就退出江湖,住在宁家庄好了。没有网络,也不用手机。一菜一饭,一粥一茶,与一个人相守。早上在巷口看太阳,傍晚在杏花树下喝茶。在青菜簇拥的栅栏下,慢数游走的年华。

永靖县作家王国虎作品及简历(内丘宁家庄村一鸣惊人)(1)

个人简介:

王新芳,生于七十年代,河北省内丘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博爱》《新青年》等杂志签约作家。执笔取暖,煮字疗饥,发表作品近百万字,作品散见《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散文百家》《文苑.经典美文》、《人民日报》《大公报》《羊城晚报》等全国知名报刊,多次获奖并被转载。小小说《局长门前有辆车》入选《2014中国年度微型小说选》,散文《淡逝的风物》获第九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入围全国首届浩然文学奖。荣获河北散文30年“银星创作奖”称号。

第二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散文获奖作者作品名单

作者:赞杨

采风网8月20日讯(赞杨报道)经过半年多的征稿和评审,第二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评审结果今天揭晓,以下是散文获奖作者作品名单。另,颁奖大会将于近日在嶂石岩景区召开,有意参会的获奖作者请点击此网址查看:

http://www.zhongguocaifeng.cn/news/1900

特等奖

李宪民《母亲的粗瓷碗》

一等奖

路志宽《情系诗画衡水湖》

张戎飞《一个人的西溪》

张春景 《漂泊记忆里的沧州》

崔喜军《本色》

李树德《大洼,载着我的乡愁》

韩咏华《冬天到崇礼去听雪》

贾兰芳《乡间味道》

冯小军《四月山香》

周云燕《衡水湖冬韵》

王新芳《宁家庄素描》

二等奖

马永欢《看海》

李秀云《一次刻骨铭心的拜访》

李瑞霞《父亲和绿军装》

薛丽英《紫藤为谁开》

立夏 《大茅山之魂》

张馨文《王金庄的彩色风情》

胡芳芳《大楼古宅几度秋》

赵婷婷《一夜梨花舞赵州》

赵志勇《野菜三题》

孙振彦《天街发呆的日子》

魏红梅《苍岩揽胜》

董宏 《被时光淹没的炊烟》

郝学军《寻找赵树理》

王浩 《大茅山印象》

杨文英《故城边上的风景》

王小丫《天上大洼》

乔民英《一民西行记》

祝 福《黄河冰凌记》

刘维嘉《大茅山,绿色的山》

姚建香《张家口没有死胡同》

三等奖

刘 伟《窑火炕·泥土味·家乡情》

邢红霞《老枣树上结乡愁》

王福利《云深隐归处》

陈战勇《徐福出海求仙》

付素丽《小街方菊笑秋风》

邢建军《乡味》

张殿珍《与拒马河的约定》

海蓝蓝《德兴:留在大茅山里的故事》

孙会欣《伏羲台前草木深》

郭中华《雪都访雪》

付春生《柏林禅寺的钟声》

润 雨《晨走郎木寺》

刘 峰《一树苍翠了无声》

李愫生《邯郸古城的仙梦》

董俊生《五行化合蕴酒坊》

张国庆《感悟春晓》

黄军峰《拜谒灵岩寺》

刘书琴《历史的天空》

段淑坤《那山,那水,那人》

赵明宇《湖韵》

李延军《难忘美丽乡村那张脸》

刘增安《大梁江的美丽乡愁》

陈 欣《月色长城》:

靳志华《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庄会茹《半是风景半家园》

张 华《中医世家诗歌缘》

常忠魁《深山里的呼唤》

贾银梅《山村辉水》

于 兵《在路上》

张春仙《把心留在春天》

李占梅《袜底板》

王慧莉《长寿村茶香》

赵贵辰《初心》

郭桂杰《陶山的高度》

刘洪云《妈妈的粽子》

余香敏《红叶之缘》

郝占奎《山里男孩》

王友明《行走在故乡的原野》

夏培英《眺望家乡》

王玉霞《龟峰拾趣》

刘兰琴《绿盈清秋》

路 军《一树枣》

淡然涵凝《雨染千峰翠,醉眼大茅山》

凝心阁主《行走的风景》

优秀奖

李 灿《留墨江南》

祁金霞《深秋的柿子树》

梁淑增《有感张家楼》

孟晨露《少林寺奇遇记》

新 月《野三坡印象》

徐 欢《青砂魂,非遗梦》

肖文琪《故乡的菊菜花开》

徐丽娟《美丽乡村行》

郭有雷《凉亭飞歌》

尘 埃《秋探芦花溪》

王明书《霜重柿愈红》

贾付江《一路梨花一路香》

赵志广《古杨参天》

张社义《红山寺印象》

刘佳昊《绵山寻踪》

王书芝《金贵的小堤村》

方淑琴《醉在笔架山》

海雨佛《广府散记》

梁丽平《荆条》

王海娥《晨曦中的紫云湖》

苏丽敏《腊月》

张素华《口上村的秋天》

师美素《老家祠堂》

党凤珠《难忘春日涿州行》

史丽娜《对花锦》

陈淑香《花事》

唐臻科《粽叶飘香》

梁兰新《魅力衡水湖》

唐胜一《啊,早春》

李会肖《桃花仙》

边庆刚《家乡的饸烙面》

尹书光《燕子归来》

晓 筱《节气时间的南杨庄麦田》

成社斌《梨花一枝春带雨》

拓 梦《破茧成蝶的秘密不是秘密》

刘先卫《千年古泉湖》

李进学《清水赋》

顾春英《最终是桑葚成熟时》

蒋 波《如画乡村》

苒 苒《三叶草》

董延广《我呼唤风》

姚瑞红《流淌在心底的音乐》

赵彩琴《爆竹声中话元宵》

程海云《紫城庄园花絮》

秋 歌《书香故里远,家风继世长》

归 真《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王亚哲《沉醉在那拉提的花香里》

雪 泥《大美涿州:锦灰堆》

曹祖兴《醉美的易县之旅》

于永生《静静的炮台》

伊 凡《我家的老屋》:

王军霞《愿做灵山那一朵莲》

孟永恒《夏月礼赞庆党生》

王志刚《夏月礼赞庆党生》

蜀 峰《党96岁生日抒怀》

林 瑾《秋风吻莲花

三毛一《回家过年》

刘太奎《在微信上闲聊》

张志强《想起牛庄甜瓜香》

马雪花《浅行圣泉寺》

姚五芳《雨天登上三叠泉》

魏 方《农家女的快乐后花园》

姚良建《乡下老娘》

李锡文《倩倩》

张 艳《青灯有味》

伍 振《泰宁:那城那街那山那水》

苏 木《见贤思齐矣》

李洪涛《木佛雅集》

张 贤《让嘉禾之光普照大地》

李海阳《歪脖恼》

石艳雨《思念到永远》

苏红军《到了这个年龄》

李学彦《太行之巅你,醉美五月寨》

李志远《木梨赋》

耿湘春《让记忆灿烂生花》

六月荷《夏日礼赞庆党生》

郭志亮《乡下鸟巢》

王卫杰《也在宁静中策马奔驰》

张国中《老牛的图腾》

吴久冰《秋草渐黄》

多风书《西柏坡村移民搬迁及变化纪实》

阎充英《铁水奔流》

马婧婧《申遗热的冷静思考》

麦建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李艳华《圆梦》

任之柱《都是一家人》

张 伊《俄罗斯阅兵》

燕山樵叟《游涞源野长城随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