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配大绿,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涼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

张爱玲一生的成就,我觉得数短篇和散文最高。可能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适合她洞察世事的犀利。当然也可能是这位信奉“出名要趁早”的天才少女,当时的作品参悟世事的真谛,是透过了时间的镜面,像一幅幅雕琢精致的扇面,还没有足够的时月将其连成画卷。她的第一部成稿的长篇小说即是《半生缘》的前身《十八春》。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

张爱玲

当然,这部长篇她也并不满意,在旅居美国以后,将向先进妥协的片段,大幅删减,最终成为了她文章里最淡的一阙。说淡,是平淡,寡淡之意,这淡断断不是情节。

虽然《半生缘》有好多的版本,每一版都对原著或多或少进行了修改,但是口味最重的借腹生子的情节,基本每版都做到了尊重原著。这样的情节很难与平淡、寡淡相联系。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

淡,是她很少用这样平淡的人做主角,这段感情的推进也是平和,温吞的。在她的故事里的人和爱,尽是传奇,是明艳是阴鸷。

这可能就是葱绿配桃红的参差对照,一对再平凡不过的男女,谈着一场俗世里再平淡不过的恋爱,对照着最离奇最荒谬的故事,恐怕就是她所说的苍凉。

《半生缘》的诸多改编中,最喜欢的还是许鞍华导演1997年的电影版。最贴近原著的选角,黎明,吴倩莲,黄磊,梅艳芳,葛优,王志文这样的组合无异于神仙打架。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3)

电影《半生缘》海报

许鞍华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将这旧上海的前尘往事娓娓道来,她的画面温暖,构图简单,舒适中透出江南灵秀之美。许导的温厚就如同每每打在男女主身上的冬日暖阳,黑暗中忍不住要给他们一束能看清彼此的光。

顾曼桢(吴倩莲饰)和沈世钧(黎明饰)对这场爱情的开端的记忆并不相同。世钧记得他们第一次相见,是他和叔惠(黄磊饰)一起寻到大年里唯一开着的饭店,她一身已露出底色却很干净的旧衣,戴着大红的毛线手套,坐在那阳光里。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4)

这是他第一次在外乡过年。叔惠与他是旧时同窗,此时又在一处工作,世钧一直住在叔惠家。曼桢是叔惠工厂里的对桌,她的记忆里早已和这个有些木讷却清俊的男人无数次擦肩,世钧对她却是印象全无。没什么社会经验的他,可能对女同事也有些避讳,不大敢正眼看她们。

小店年里初开,并没有太多精力服务三人。曼桢于是自己动手,烫了碗筷杯勺,递给世钧。世钧看她一双眸子盈盈带着笑意,明明看着叔惠的方向闲聊,却像是在他耳畔细语。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5)

一顿心不在焉的饭大概齐也尝不出什么滋味,世钧的世界从见到曼桢那一刻,好像只有甜味儿。三人一起拍照,却因为底片用尽,没有留下一张顾沈的合影。结局在那时恐就早已注定,无论是张爱玲还是许鞍华,早已给这场情事定下了遗憾的基调。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6)

因为这次拍照,曼桢遗失了一只红色的手套。虽然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世钧却觉得那对她极重要,于是不顾夜深出门寻找。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7)

“曼桢这种地方是近于琐碎而小气,但是世钧多年之后回想起来,她这种地方也还是很可怀念。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知道,因为他曾经是属于她的。”

——《十八春》

而她身上每样他也都觉得刚好,旧衣服格子裙也好,红手套也好,笑盈盈的眼睛也好,明朗中带着羞涩的模样,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地撩拨着他的心。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8)

于是,当她生病让弟弟来送钥匙,叔惠拿她的家藏着“秘密”开玩笑,世钧生气了闷气,心里对朋友生出许多不满。

曼桢的家的确藏着“秘密”,那就是她有一个做舞女的姐姐——曼璐(梅艳芳饰)。曼桢的父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去世了,只留下了没有工作能力的母亲和祖母,还在上学的曼桢,还有两个需要供养的弟弟。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9)

——“舞女也有好的。”

——“那可养不活一大家子人。”

曼桢笑他大少爷一样的天真,也感谢他对于姐姐的慈悲。这个男人温吞寡言,永远衣服干净头发整齐,苦闷和悲伤不形于色,嘴角常常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看似平和中带着执拗和傲气,客气到有些疏离的秉性,却让曼桢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全。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0)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1)

他们分享秘密,两个孤单的灵魂越走越近。渐渐的叔惠退出了三人行的行列,他早看出这对闷葫芦内心的波澜。叔惠却和世钧截然不同,他是三个人的灵魂。风趣的他生长在一个父母关系稳定的小家庭,性格开朗健谈,看似玩世不恭,内心却很冷静现实。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2)

曼桢和世钧上演着这平凡世界最普通不过的爱情,一起拉长的倒影,无法言说的思念,嫉妒,争吵,这感情终于在世钧要回南京继承父业之时达到了最高峰值,世钧用一枚宝石戒指向曼桢求婚了。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3)

可就在这时,曼桢听到世钧母亲和叔惠的对话,原来世钧的父亲认出曼桢长相酷似他在上海认识的舞女曼璐。而世钧知道后否定了曼桢有姐姐的事实。曼桢负气说分手。

梅姑饰演的曼璐十分惊艳,这个在红尘中飘零的女子和梅艳芳有着不少相同之处。有着吸血鬼一样的母亲,年幼就撑起了养家的职。可是梅姑终究生在好时代,拥有自己的事业,这个女人却在旧时代的淤泥里越陷越深,年纪越长,境遇越糟,身边的人也一批不如一批。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4)

她也不是没拥有过爱情,年少懵懂,曾与六安老家的豫瑾(王志文饰)有过婚约。可惜造化弄人,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她的小康家庭风雨飘摇。作为长姐,一家子的弟妹总要有个前程,可她的母亲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就算是泥潭,她也没有选择,只能痛别爱人。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5)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和她长相相似,却因她的牺牲活的清清白白的曼桢,在被她的旧情人豫瑾仰慕,也被她的拥护者祝鸿才(葛优饰)惦记时,她内心的恨和不甘。真实的嫉妒总来自于最亲密的人。她恨她,嫉妒她,是啊,她曼桢正在人生最好的时候,而她已经被生活推进万丈深渊。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6)

这就有了曼璐将她一手栽培的“温室花朵”掐死在祝公馆里的桥段——手段就是借腹生子。祝鸿才在原著里被曼桢的弟弟形容,是一个“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的投资混混。没发家的时候贴着曼璐,极尽谄媚之事。曼璐的交际事业走下坡路,只好抓个手头上的人结婚,于是嫁给了她本看不上的祝鸿才。祝鸿才借着曼璐的旺夫运发了家,却有些看不上这个老了快凋了花。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7)

他日日不归,在外花天酒地,却有些忌惮曼桢这个小姨子。曼璐明白他喜欢着妹妹。眼看着不能生育的自己就连祝鸿才这根稻草也要失去了,曼璐渐渐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善良。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曼桢因为照顾生病的姐姐,在祝公馆留宿。祝鸿才在曼璐的默许下,对惊醒的曼桢施暴。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8)

第二天,曼璐精神抖擞的来劝曼桢,事已至此,你也该为养家做出牺牲。看着平日傲气的妹妹软得像一滩烂泥,她心里说不清是痛快还是心疼。妹妹就好像自己一个清白的影子,非要撕烂了她的清白,脏的臭的,都和她搅在一处,方觉得舒坦。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19)

曼桢就这样被囚禁直到生子,世钧被告知她已回六安嫁人,让他从此断念。孩子并没有如祝鸿才所想拴住曼桢,她趁在医院生产,逃出了出来。

可是,故事已经近了尾声,她给世钧的信石沉大海,再找已经是世钧结婚的消息。一切的一切都在阴差阳错里流逝,而她与世钧终是擦肩而过。

故事的后续,曼璐去世,曼桢还是母性使然,回到了她的孩子身边。多年后,她还是离开了祝鸿才,独自抚养这个从出生就背负太多爱恨的孩子。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0)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1)

多年后,曼桢和世钧还是见到了面,一个恨不得揉碎骨头的拥抱,然后呢,好像也只有如此,误会一一解开,可时间终究过去了。两人坐在熙攘的饭店里,相顾无言,说来半生,却好像一世都已耗尽。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2)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3)

最后,镜头回到世钧顶着夜露去找手套那夜,黑暗中,那红色手套就好像怀揣着的那颗忐忑的心,他紧握着手套,微微笑着,就好像爱情最初的模样。

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红尘一场黄粱梦人间至尽是清欢(一炉香灰焚旧事)(24)

方寸间感悟生命,痴嗔里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莫莫影剧社

若喜欢文章,

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和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