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1)

文|崔中华 编辑|燕子 编辑|燕子

01、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站在小院子门口往西边的天空看过去,天空广袤,漫天的晚霞庄严而壮丽。

黄昏的风中有柳絮和杨棉的飞舞,这是靠近夏天的风,凉爽中有夏天到来的温度。

没有高楼遮蔽的天空,树林和村庄是遥远的背景。当然还有河流、麦田,晚归的鸟群和村庄里的狗吠,逃离钢筋水泥的丛林,你是一个疲惫的逃兵,有一些伤痕和迷茫,在渐渐消失的晚霞中。

院门口花圃中的“玛格丽特”长得郁郁葱葱,凤仙花有五六片叶子了,花茎慢慢变红,变得有模有样了。两棵桂花树长出的新芽像记忆的触须,那所小县城的中学在1981年的风中,你靠在校园中间那栋老旧小楼的西墙上。小楼是砖混建构,有木地板和木楼梯,踩着木楼梯走在小楼的黑暗中,走进一间黯淡的画室,画一些素描和速写,那样的生活遥远而恍惚。

你靠在西墙上,黄昏正在来临,1981年夏天的黄昏,晚饭之后的自由时光,你拿着一本《十月》杂志,读礼平的小说《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当晚霞消失的时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手抄本小说”之一,发表于《十月》杂志1981年第1期,讲述的是李淮平和南珊从红卫兵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扭曲的精神恋爱,虽然他们仅仅见过四面,却代表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小说的结构简洁而又富有象征意味。小说只写了李淮平与南珊的四次相遇,由于相遇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因而每次相遇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四部分的标题分别是:春,夏,冬,秋。这种标题既给小说带来了富于诗意的自然气息,又具有某种暗示性:“春”暗喻纯洁与美好;“夏” 暗喻狂热与迷乱,“冬”暗喻艰难与悲凉,“秋”则暗喻人生的成熟。每个标题与本部分的内容都具有深刻的一致性。

这篇小说对你的高中生活是一种强大的冲击,小说浓重的思辩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超出了你当时的认知。

小说的感伤情调是从“晚霞消失的时侯”这个题目开始的,许多年后再回望这个题目铸就的具有感伤色彩的风景画,几多感叹、几许感伤。

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2)

02、小 酌

当晚霞消失的时候,夜就来了,郊区的夜晚无比安静。

难得的休闲时光,在一位老大哥家小聚。除了几样荤菜,青菜都是从老大哥院子里的菜畦采摘的。

春韭炒鸡蛋、凉拌生菜、凉拌笋菜、蒸芹菜叶、蒜苔炒肉、腌蒜薹,新鲜的菜肴配上老酒,新与旧的组合,时间的味道浸润其中。

老朋友相聚适合怀旧,适合在时间的河流里打捞诗意的瞬间,就像那部老旧的影片《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你靠在沙发上,从客厅后面的窗户可以看见晚霞消失后天空的黑暗。

黑暗的天空下面有那条河流,白天河流岸边有许多垂钓的人,长长的鱼竿横过河边的水草带,鲫鱼、白条、草鱼和鲤鱼,它们聚集在水草下面,它们在河流或深或浅的层面,以各自的方式自由地游泳,完成它们各自的狂欢。

夜晚的河流应该无比安静,岸边没有路灯,河里没有渔火,你在和几位老大哥小酌的过程中想象夜晚河流流淌的表情,无风的夜晚就没有浪花拍岸。

没有浪花拍岸的河流是一条安安静静的河流,没有喧嚣的夜晚是安安静静干净的夜晚。你走在夜色中,扮演一位夜行者的角色,小区荒地上长高的芦苇在夜色中黑黢黢的,像极了老家河岸边的那片芦苇地。

老家的那片芦苇地在记忆中野茫茫一片,顺着风,经过春天,经过夏天,走进秋天,走进冬天。

芦苇的叶子和枝杆枯黄了,苇缨白茫茫一片。

冬天的芦苇在冷风中变得更瘦了。还有沙地,退去了夏天和秋天的温热柔软,变得冰冷坚硬。你和小伙伴们在芦苇地中穿行,在坚硬的沙地上穿行,在寒冷饥饿的岁月中穿行。因为河岸正笼罩在无边无际的寒风中,你们穿行的声音很快就在河岸上消失了。

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3)

03、失眠的夜晚

有时候你会在午夜两三点钟醒过来,在暗夜中大睁着双眼,再也无法入眠。

失眠的原因很多:白天的一些琐事、烦心事,读书或上网时间太久,一时放纵自己酒喝多了,总能找到一两条理由,给失眠的夜晚一个诗意的栖息。

失眠的夜晚大脑特别活跃,头顶天花板灰白色的影子,宛如你走过的人生舞台,一路的说谑逗唱,悲欢和失意,梦幻般清晰。

想想老家的那个园子,多年无人修葺,现如今早已破败得不成样子。手植的树木几经砍伐,园子多姿的场景,只能存在于你的“小屋往事”、“夜来香”、“没有人想在春雨中哭泣”和“一样的月光里”了。

那些求学的日子,在那个破破烂烂的村办小学,你背着母亲手缝的布书包,走过生产队的牛屋,走过十字路口,走过北大坑,走过短暂的饥饿和寒冷,走得跌跌撞撞。

“打耳”、滚铁环、砸纸牌、弹琉璃蛋、打坷垃仗,挖茅芽、摘槐花、吹柳笛,在野地里烧地瓜、烧毛豆、烧玉米,偶尔偷偷桃子和杏子、爬爬瓜园,这样的记忆滋补着你许多年后的生活和文字,让失眠的夜晚也变得丰厚而有意味。

一些生活的细节,在失眠的夜晚变得格外清晰,你去省城读书,为了赶车,五点钟就要起床。那时候一家人在小县城租了一个破败的小院,冬天凌晨五点钟还是漆黑一片,刺骨的风让你一出门就打了个寒颤。

母亲总是比你起得早,看着你喝完一碗热汤面,然后送你出门。

去车站要走长长的路,要经过一些小胡同。小县城的小胡同逼仄阴暗,胡同里的风很硬,母亲在黑暗中陪你走过长长的胡同,你让母亲回去,但你知道母亲不会听你的话,每一次都把你送出老远老远。你走在前面,母亲相跟着,她头上挡风的围巾在冬天的风中飘来飘去。

走出长长的黑黑的胡同,上了有路灯的大路,母亲才停下脚步,回首间,站在胡同口的母亲在夜色中是那样的瘦弱,想转身回去搀扶的冲动,但汽车的鸣笛让你加快了步伐,你还要去赶你未知的人生。

你躺在床上,大睁的双眼看见了那些生活中的细节,看见母亲的衰老,看见她再也握不动画笔,看见她躺在一张陌生的病榻上,孤独而又无助。

小县城的夜行火车在靠近夏天的风中,许多年后小县城的火车还有长长短短的鸣笛声。在暗夜中,火车的鸣笛总让人有了出走的许多想象和冲动,还有不远处村庄里的狗吠,让人对自由和温暖有了莫名的渴望。

在汽笛和狗吠声中,你起身,客厅中的两大盆绿植是模模糊糊的两大团影子,白天的光线中,绿植翠绿翠绿,有许多生长的力气和欲望。在暗夜中你看不清绿植生长的力气和欲望,你喝了一杯温水,站在门前,站在夜色的寂静中,用失眠的方式和白天的一些琐事和解。

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4)

04、独 坐

你一个人坐在小院子里,坐在靠近夏天的夜色中。

抬头有星星,安安静静与你对视。

听京剧名曲《夜深沉》,鼓师王斌,琴师燕守平,都是名家大家。

一开始是王斌敲出的鼓点,急促,扣人心扉。鼓声过后,是燕守平如泣如诉的二胡声。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听这样的曲子,很触动你的内心。对京剧曲目你知之甚少,平时也没有听京剧的爱好,是“夜深沉”这三个字让你在百度上搜到了这首京剧曲目,让你感觉到不一样的视听。

百度上有介绍这首曲目的文字:《夜深沉》以昆曲《思凡》一折中《风吹荷叶煞》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历代京剧琴师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

乐曲标题沿用我国词牌取名时常用的办法,以唱词首句“夜深沉”三字命名。在旋律线方面与《风吹荷叶煞》差别不大,而《夜深沉》以坚定有力的节奏和一气呵成的旋律进行,将原来表现哀叹不幸和怨恨人世的音乐情绪,改造成刚劲有力的精神气质,并发展成一首曲调刚劲优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优秀乐曲,充分表现出琴师们的卓越创造力。

它的演出形成独特,由京胡演奏,以击鼓相伴。富有中国气派的击鼓艺术使乐曲更添光彩。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曲调由繁至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其中有大鼓的独奏及鼓与京胡的竞奏,使原曲的精华--刚劲且优美的音乐得到充分优美的表现。

透过耳朵和心灵,《夜深沉》说出的是两个字:纠缠。力量和柔韧的纠缠、鼓点和旋律的纠缠、欲说还休和不吐不快的纠缠。夜深沉,肉体和心灵都是孤寂,欲望和能量却是饱满。

梅兰芳排演《霸王别姬》时,将“夜深沉”用为虞姬的剑舞伴奏,从鼓声和京胡声中,四面楚歌的项羽脚步沉重,虞姬舞姿曼妙,此时能如何?该如何?答案都是,也只能是:纠缠。

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5)

崔中华师傅(崔中华专栏夜深沉)(6)

作者简介:崔中华,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教育局。有文字散见报刊,有散文集《教过书的人》《如果大雪封门》《一抬头满天星辉》《天秋月又满》出版。有作品入选《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壹点号心梦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