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技巧(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和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考查对象一般有两类:一是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二是人物的语言。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主要有:1.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2.意思隐晦、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使用了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4.能显示文章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等,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这些句子大体上可以归结为结构句、含蓄句、修辞句、主旨句等。理解句子含意要思考以下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

重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淌过四方街的何止是玉泉河清澈的泉水,还有被滋润的目光

丽江古城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后,四方八面的游客接踵而至。

金秋时节,我踏上这片倾慕已久的土地。没有汽车噪音,没有单车的冲撞,青石板铺设的街巷,在叩击声中,诉说着沧海桑田,世事更迭。漫步古城,轻松逍遥。古城风景,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潺潺流水。玉泉河的若干支流,叮叮咚咚,穿街走巷,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顽童,一直伴在左右。

根据文意,淌过四方街的滋润的“目光”指的是什么?

【答案】那些为古城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所陶醉、感染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身价也很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的。

百年风雨陪伴着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依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起一枝很绿的俊俏。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们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呢?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

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子;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它来它去,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选自《圆明园的情结》)

请解说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结”的内涵。

【答案】中华民族的情结。

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方法

1.注重解释词义的方法。①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②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③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④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含义。学科,网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4.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尤其是要求联系全文的词语。

重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绍兴是舟的王国,周氏兄弟都是在舟中长大的,舟的行程是无痕的,水上的波纹分了又合,无痕的舟路却在心灵中留下最深的痕迹。波心荡,冷月无声,舟中的人生容易导向虚无,河边没有系舟的树,舟上没有入水的锚。舟貌似轻巧,内心却是沉重,轻舟中的周氏兄弟写下了分外沉重的文字。到了后来,是否人在舟上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舟上的心境。行过了多少急流,多少险滩,避过了多少礁石、多少旋涡?

当诗人们认识到人生的实质是“逆旅”的时候,那颗并不怎么坚定的心便开始了对幸福孜孜不倦的追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那么多的桥供我们轻轻松松地走过去,我们不得不乘舟,在舟中咀嚼生命的轻与重,在水声和星群里让眼睛放光。舟驶得越远,看到的景象就越丰富,体验像金箔一样延展出宽广的幅度,几乎有可能覆盖在屋中所获得的所有体验。

走进舟中,便意味着开始一场前途叵测的精神跋涉。

我喜欢这样。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舟中获得的体验比作金箔,生动形象,表现了舟中获得的经历体验珍贵而丰富,这是待在屋里的收获所无法比拟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怀柔远人,以什么怀之、柔之?丝绸。有明一代,丝绸已经成为一种东方文明的象征。

胡人为丝绸来。这是一条死亡之路,其旅程犹如穿越地狱抵达天堂。丝绸之路,就是朝觐东方天堂的路。

嘉峪关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些胡人,穿过浩瀚坚硬干旱的死亡沙漠,亚麻布、皮子捆在身上,又渴又累,跌跌撞撞,就要彻底绝望之际,终于爬进嘉峪关,忽然看见丝绸,灿烂耀眼,柔软如美女子,飘逸如春天之光——服了!“怀柔远人,厚往薄来”,制服也。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简要解析画横线的语句的含意。

【答案】我们的祖先能使外族归化,靠的是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文明。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1.准确定位,搜索信息。把握语句含意,要看准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如首括句(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句(总结、深化作用)、过渡句(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等,把准解读句子的信息区间,然后再根据“同义互解句、相邻句”等,搜索与本句意义有关的信息。

2.抓住主旨,抽丝剥茧。要弄清文中某个句子的含意,首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句子,避免盲人摸象。孤立地去理解,往往与作者的意图背道而驰。

3.观察位置,把握联系。在理解某句话之前,先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与上下文的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4.关注旨境,准确阐释。运用了修辞技巧的“重要句子”,本身能引发种种联想义或隐含义。解题时就要关注文章的主旨,留意文句的情景意境,进行准确阐释。

5.关注特色,由表及里。把握句子中的艺术特色,是理解某些含蓄委婉,形象化表达句子的关键,这类句子往往涵义丰富,但作者通过修辞的运用,能更凝练,更形象地把丰富的含义融入其中,如果我们看出其中所用手法及其作用,那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橡皮树

尚建荣

现在,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都在灿烂地开着,在离城四五里远的河谷地带,许多花儿已经凋谢,而橡皮树,仍像一个守口如瓶的人紧紧地怀抱一段秘密不说出一个字。

我的住所距大街不过五十米,这个城市在不断地改建扩充,城市与乡村接合处的那一片片曾经的稻田、蛙声、水塘、野草正一点点被挤往远方,各种机动车辆的声音一天噪过一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心灵深处开始慢慢滋生出一种对小时候乡村生活的向往——可在小时候,我拼命地下苦功读书习字,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逃离那个地方啊!如今,在我的老家,依然有不少像当年的我一样想逃离的孩子。想到这里,我的心有一种隐隐的痛。

当一切曾经的记忆浮现于心头时,人们总会发觉现在的生活中真的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点什么呢?粗粮?野菜?炊烟?虫鸣?露珠?似乎是,又不全是。在各自狭小的空间生活惯了的城里人当然是不会去认真追究失却这些东西的根本原因的。你看,这些聪明的城里人忙忙碌碌地都在自家的窗台上种了草养了花,这些本应生长在潮湿大地之上的野花乱树一旦被搁置到那高高的铁架之上,你能说它们没有跟人一样的悬空和失重之感?

这么想的时候,我就觉得在这样一个人为的嘈杂的世界里,这些树是因为它的另一只耳朵听见了什么才迟迟不肯在这个春天发芽、吐绿的。

事实上,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只小虫甚至是一粒石子,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耳朵,它们只能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倾诉着心底的秘密和爱恋——就像花朵对于春天,春天对于爱,爱对于茫茫的人海。

然而,那耳朵在聪慧头颅之侧的人却不愿停下匆忙的步履,他更不愿静下心去谛听这天籁。再这么一想,我就想问问窗台上的这些花草杂树:你们,在向这个季节倾诉着什么?

花草杂树对我什么也不说。学,科网

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昨天还依然如故的橡皮树,只过了一夜的工夫,就在芽苞顶端撑出了针尖儿般的一线嫩芽。再过一段时间,这一线嫩芽将会一点一点变成一片油光铮亮的叶子。我的心开始泛上一种莫名的欣喜,现在,它像一个即将睡醒的人正慵懒地蜷缩在那里,我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吵醒了。

就是我,也想在此刻把双手萌发成树枝,把头颅举成花蕾。

在去年,就是这一棵橡皮树,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它缓慢打开五片叶子的漫长过程。后来,我嫌它长得太慢,就在第六片叶子即将打开的时候,频繁地给它浇水、施肥,由于过急过量,那几片已长得如婴儿手掌大小的叶子慢慢变黄,后来又一片片脱落。再后来,那几片在一年前已长得宛若两个成人手掌大小的墨绿叶片也在我默默的祈祷中无助地失去油绿的光泽直至全部脱落。

面对光秃秃的枝干,我用手掐了掐,枝干泛出绿色的汁液,我晦暗的心才又升起一丝新的希望。过了几天,我又掐了掐枝干,它依然如故。

于是,小心地给它剪枝、换土,就像侍弄一个有病的孩子,我心疼而情愿地忙了一个下午。

整个夏天,整个秋天,整个冬天,它只留下一个发黑的断茬守望着数不尽的白天和黑夜。

如今,春天来了,它终于露出了生的希望。

一个精灵一样的美梦在大地上缓缓飞升。

一个谜一样的生命让我永远执着地去找寻那生的幸福和快乐。

(原文有删改)

1.请简要赏析文章的第二段。

答案】①直接描写城市扩张的现状,展现城市的扩张正在不断侵蚀乡村的现实。②用童年努力读书想离开乡村与现在想念乡村生活做对比,表达作者对乡村不断消失的失落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赏析段落注重分析三个方面:一是语段描写的内容,二是使用的手法,三是表达的情感。这段话先描写了“我”生活的地方的特点,接着写“我”对小时候乡村生活的思念之情,最后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我,也想在此刻把双手萌发成树枝,把头颅举成花蕾”?

答案】表达作者对橡皮树长出新芽的喜悦之情,表现橡皮树谜一样的生命让作者执着地寻找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3.请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答案】文章先描写今年百花盛开,橡皮树却没有吐绿的情况。接下来作者并没有马上交代橡皮树为何没有发芽,而是宕开一笔,陈述城市不断扩张、乡村不断缩小给自己留下的种种遗憾,并特别点明城里人生活的缺憾,为亲近自然,只能在窗台上养花草。然后写橡皮树发出嫩芽,接着回忆过去,交代橡皮树落叶的原因,表现作者的愧疚之情,体现作者深刻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文章描写的内容入手,分析、概括每段话的内容,明确其写作顺序,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