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卦名:师

师,有多重含义,本卦兼而有之。

一是师旅、军队。爻辞中说“长子帅师”,就是统帅军队。

二是乐师。爻辞中说“师出以律”,就是以乐师吹律听声。

三是太师,是统帅军队(帅师)的最高统帅。

四是京师,古代民众聚居的地方称为师,天子所在的师称为京师。《大象》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便是取京师之意。

五是导师,众人需要老师教导,古人以老成持重者为师,所以彖辞里面的“丈人”便是老人之意。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1)

“师”的卦名来自于卦象。

上卦坤为地,下卦坎为水,子思在《大象》里解释说:

地中有水,《师》。

地中,特指天地之中,又称“土中”。古人在土中建国立都,王者居之以为京师,象征着居天地之中而治天下。

“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周礼》

地中是王国之中,天子所居,天子秉持中孚贞正之德,仿佛“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此引来万民归附于京师之中,故曰“《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释《师》卦彖辞

《师》彖辞曰:

贞,丈人吉,无咎。  

彖辞是子思照着周公卦气图写的时训月令。

卦气图上,《师》是四月孟夏之卦,对应立夏节气。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2)

据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

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礼记月令》

乐师的师,就是《师》卦之“师”。

月令中的“太尉”,是秦朝对于最高军事统帅的称呼,周朝时则称为太师或者大师,也是《师》卦的“师”。

可见立夏月令中的乐师和太师,都与《师》在卦气图上对应立夏有关。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3)

《师》的彖辞为什么说“贞丈人吉”呢?

还是来自天象。

丈人,是老人之意。古人有挑选老人为太师的传统。比如著名的姜太公就曾担任过武王的太师。《诗经》也说: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天上有丈人星,也有老人星,都在弧矢旁边。

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说:

季春之月,昏弧中,孟夏之月,昏翼中。—《礼记月令》

在季春三月,弧矢正当南方中天,近旁的老人和丈人这两位老丈人也在南方天空正中。

贞,正也。丈人的“丈”为十尺,也是中正之数。

《史记·天官书》说:

“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由于老人星位置靠近南极,只有等它在季春之月成为昏中星时才可能看到,老人见则“治安”,故曰“贞,丈人吉”。

到了立夏的傍晚,天子迎夏于南郊的时候,老人星和丈人星都已经没入西南地下不见,“老人不见则兵起”,此时老人星隐没的西方地面上,是明亮的天狼星和弧矢,恰恰都是主兵之星!

西方,是主刑杀征伐的西宫白虎所在。立夏的傍晚,西宫白虎的参宿罚星,正如一把出师征伐的斧钺,正正挂在西边的地平线!。

在立夏时节,天子看到这样的天象,就要遵照时训,命令太师(太尉)拣选将帅,整备师旅了。师有备则无患,故彖辞曰“无咎”。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4)


释《师》卦初六爻辞

《师》的初六爻辞说:

师出以律,否臧,凶。   

这是说王者出师,首重音律。爻辞中的“律”,特指音律。

音律在战争中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

《史记律书》就说: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

所谓“音尚宫”,就是说音律以中正的宫音为上。五音之中,宫为中宫之音,五行属土,为坤卦之象,土居五行正中,正与“贞”字呼应。

否臧,就是“不藏”,特指地气不藏,音律不能“尚宫”。

地气是阴气的代称。

《管子》就说:

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藏。

《淮南子天文》也说:

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时之气,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闭其寒。

《师》的上卦坤为地,正是地气之象,坤为外卦,象征着地气不藏,故曰“不藏”。

立夏之时,生气方盛,如果此时地气不藏而杀气外露,就违背了“音尚宫”的律法,故曰“凶”。


释《师》卦九二

《师》的九二爻辞说:

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在师”,意思是王者巡视军队。在,察也。“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这个“在”也是审视察看之意。

“中吉”,指王者要守中居正才能有利。二爻居下卦之中,历来被作者视为中孚贞正之位,故曰“中”而且“吉”而“无咎”。

“王三锡命”,和立夏的月令吻合。此时天子要命令太师(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也就是由太师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师旅长官,由天子锡命,赐予官职,也就是月令说的“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5)


释《师》卦六三

《师》的六三爻说:

师或舆尸,凶。   

“舆尸”是古代出师行军的传统。尸不是尸体,而是尸主、神位之意。

《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

“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

郑玄注:

“王出军,必先有事于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

贾公彦疏:

“社主曰军社者,以其载社在于军中,故以军社言之。”

武王伐纣之时,便是在车上载着文王的尸主作为军社,表示是奉文王之命征战。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6)

尸主,象征的是军队不可或缺的精神主宰,如果“师或舆尸”,把尸主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像是军队失去了灵魂,结局必然是“凶”。

三爻居上下卦之间,历来是进退无常之地,子思经常在本爻爻辞中描述反复无常之行,此又是一例。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7)


释《师》卦六四

《师》卦六四爻辞说:

师左次,无咎。  

 这是说军队驻扎在天子行宫外围,左,佐也,“次”,特指天子行军途中驻扎之所。

【周礼·天官】曰:

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郑司农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

六师拱卫天子之次,护佑天子安全,故曰“师左次,无咎”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8)


释《师》卦六五

《师》卦六五爻曰:

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田有禽”,说明本卦所说的出师是一次田猎活动。

古代出师并非只为征战,田猎也是重要的军事活动。诗经里的《采芑》就同样描述了一次田猎: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立夏时节,天子会出动军队举行一次田猎,驱赶和捕杀那些会破坏农作物的野兽。

孟夏之月,驱兽毋害五谷。—《礼记月令》

夏猎曰:苗正为驱兽之害禾苗者耳。

这次田猎就像是一次战争的演练,捕获禽兽就像是战争中“执讯获丑”,故曰“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执言,犹执训也。 郑笺云“训,言也”,抓活的俘虏就是“执言”,生擒野兽也叫“执言”。

由于夏季田猎的目的只是为了驱赶野兽,所以说“利执言,无咎”。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9)

接下来的“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则是出师不利的反面例子。按照传统,天子应当自己帅师而不是交给长子来帅师。

《左传》就记载:

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车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

同样,“舆尸”这件事情,反而应该交给长子而不是弟子来做。里克对晋侯的话中已经说得很明确,长子日常监国,奉冢祀,如果随军出征的话,担任抚军之职,因此车上载军社(舆尸)而行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在长子的头上,怎么能交给弟子呢?

子思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其实就是在隐喻这段历史,从而告诫君主要守中正之法,不能倒行逆施,否则必然凶险。故曰“贞凶”,正恶也。


释《师》卦上六

《师》的上六爻辞说:

大君有命:启邦承家,小人勿用。

这还是立夏月令,天子要命令太师(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选拔有能力的贤良大人来帅师,故曰“小人勿用”。

姜太公曾经因为担任太师而成为齐国的开国之祖,故曰“启邦承家”。

易经断卦取爻(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7卦)(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