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婆婆骑自行车(我家的自行车我家的)(1)

编者按:“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活动,近期陆续收到不少读者投稿。有反映家风、家训、家教、家书的故事,有挖掘老照片、老物件、老车票、老粮票、老布票等背后的故事……“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徐汇本地读者优秀作品,通过一个个普通人家的“小故事”,唤起人们的时代记忆,展示国家时代变迁图景的“大变化”。

我家的自行车


我家的一辆28寸永久牌“退役”自行车,是我进单位两年后,用排队才轮到的一张自行车票买的,花了整整三个月工资,它朝夕陪我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近50年。在两年前楼道整治时,这辆“退役”旧车被清理了,但它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60岁的婆婆骑自行车(我家的自行车我家的)(2)

在我年轻时,自行车是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路上到处见到自行车。一家三口出行,孩子坐自行车的前面,爱人坐在后面。每天上班上学,我们都是一车三人同行,女儿按铃开路,后面爱人唠叨着家里的柴米油盐。蹬车的我,会低下头问问女儿在幼儿园听不听话?考试得了多少分?每天来来回回,一条路上,熟悉的路人都会点头打招呼。


第一届教师节,区少年宫举办庆祝晚会,我拿到了单位里唯一的一张拍彩照的优待券。下了班,三口之家一辆自行车,迎着一路凉爽的晚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家住的地方离区少年宫很远,乘车很不方便,感谢那辆自行车,圆了我5岁女儿的彩照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彩照对平常人家来说,是一个稀罕物。取回彩照后,全家老少、邻居争着看,女儿拿给老师看,爱人也拿给单位同事看,拿着我们家的第一张彩照,真的像得了宝似的。


那个年代,上下班挤公交车,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想象的。有了自行车,就不用挤公交车了,时间自己掌控,接送小孩也方便。


买一辆自行车要三个月的工资,自然是家里的贵重物品,都十分爱惜。车座下面都塞有一团回丝或干布,随脏随擦,车都擦得油光锃亮,修车补胎也是自己动手。


自行车还是家里的生活用具,买米买菜用到它,特别是买煤球煤饼,一两百斤装筐后就用自行车运回家,有时还得两个人,前面的人推着把着车龙头,后面的人帮忙推着护着。那时购物都要凭票,为了改善生活,我们会骑自行车到上海远郊乡镇采购些肉蛋鱼副食品,来回要一整天。


走亲访友,也要用到自行车。交通不便的地方,一大家子几辆自行车,小孩老人安排得“妥妥的”。


就是这辆自行车,好几次半夜送邻居发烧的孩子去儿童医院急诊,现在遇到老邻居,说起这些往事,心里还是有点甜甜的。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百姓生活越来越美好,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女儿家有了小轿车,我上班也用上了电瓶车。


退休后外出,路程远的,就乘公交地铁,非常舒适、十分方便。平时,我还是喜欢骑自行车,大路宽阔小道平坦,交通秩序良好,不赶时间、悠然自得。边骑边看风景,还可以锻炼身体。


猜你喜欢:

老小区也可以“逆生长”,徐汇这个街道让“康乐”可感可触及!

15面锦旗、4封感谢信,他们的真诚付出赢得居民的认可!

平台高效、服务贴心!这个社区打造“1 7 X”五百米党群服务圈!

今年徐汇有哪些体育建设项目?让我们先睹为快→

这个品牌的文具你肯定用过!全国首店入驻徐汇,逛起来~

来源:上海徐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