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后,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历来是根据「国家政治正确」的需要、「社会道德正确」的需要、「个人生活经验正确」的需要,所进行的注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之后,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历来是根据「国家政治正确」的需要、「社会道德正确」的需要、「个人生活经验正确」的需要,所进行的注解

这样注解的结果,使得儒家经典变得通俗易懂,广受各个阶层的欢迎,但是,这样的注解一定不是孔子的本意。

就拿这句非常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讲,我们所理解的,就不是孔子的本意。

我们先来解读这个「」字,孔子所提到的「」包含了广义、狭义的两种内涵。

狭义的「学」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这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基本练习方法。

广义的「学」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思考训练)

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学而思、思而学;诚则明、明则诚」。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方式,从我们所习惯的理性思考入手,逐步学会「心智系统」转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广义上的“学”

这个“时”,在朱熹之前是有定论的,是“时刻”、“重要时间点”的意思。朱熹为了自己注解的需要,改成了“时常”的意思。

这个“习”字,不是“复习”的“习”,而是“习惯”“习”: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下意识的行为呢?

这种下意识一样的行为,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王阳明所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大家想一下,你如果练习了孔子的「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一以贯之」、能够「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认识事情、解决问题,你的内心会怎么样?

一定会有很大的愉悦!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所以,这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正内涵。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但他,首先是个正常的人。

更多内容欢迎,大家来我的头条号文章看看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还原中华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