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严粒粒

唐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 唐代才女鱼玄机长这样(1)

《唐女郎鱼玄机诗》内页。浙江古籍出版社提供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扎实文献依据,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止观书局共同推出的“两宋浙刻”丛刊近日首次亮相。

丛刊邀请国内外二十余位文献版本专家组成编委会,共同梳理、甄别与编纂,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等馆藏机构所藏两宋浙刻为主,以海外文博机构以及民间藏家所藏善本为辅,撷取其中最具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瑰宝,运用现代先进的印制技术,高清仿制,从而确保整套丛书严谨的学术性与珍贵的收藏价值。

丛刊计划用10年时间,分10辑影印出版两宋浙刻善本共38种408卷。第一辑第一种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率先发行。

这套丛刊为什么重要?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特色?先出的这一种有着怎样的当年的文人花絮?我们一一分解。

唐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 唐代才女鱼玄机长这样(2)

陈宅书籍铺刻的《朱庆余诗集》。

两宋浙刻——

出名出名太出名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编辑出版活动的国家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墨子》中的“镂于金石,书之竹帛,传遗于后世之子孙”可以理解为早期的出版活动。

在古籍版本中,人们尤其重视宋版书。为什么呢?

宋王朝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之后两百多年的战乱割据的局面,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雕版印刷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两宋时代成为我国出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同时,两宋刻书通常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装帧精美,被誉为“一代之书”。这是由于宋代参与刻书的人群很特殊,主要是皇家、官员和文人。因此在书的版式、装帧、纸墨等方面,也更为讲究。

早在明嘉靖时,钱塘学者高濂曾指出宋版书的优点:“宋代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故以宋刻为善。”

两宋刻本历来以其珍贵的文献价值与卓越的艺术水准闻名于世,而其中又以浙刻最为人所称道,被视作“中国书籍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从晚唐元稹白居易刻印诗集,到五代末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广刻佛经,绍兴、杭州乃至整个浙江,雕版印刷书籍成为一时风尚,对于当时全国的书籍生产,尤其是此后的宋代雕版印刷起到极为重要的技术准备。

唐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 唐代才女鱼玄机长这样(3)

南宋京城临安刻书处示意图。原刊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

陈宅书籍——

好名声、坏名声

陈氏书铺可谓命运多艰。早时候,他是文人交口称赞的业界标杆,后来竟成了宋朝臭名昭著的贾似道掌控的书铺分号。

这是怎么一回事?

官刻、私刻、坊刻,是两宋时期形成的三大刻书系统。

其中,坊刻,指书坊刻书,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私人出版发行单位,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

两宋的刻书书坊最著名的有两家,一家是福建余氏,另一家,就是临安陈氏了。

书铺主人陈起,字宗之,自号陈道人。他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不仅擅长诗文,还喜欢和当时江湖诗人相唱和,编著《江湖小集》刊行于世。他的儿子陈解元也开设书铺。

陈氏父子刊印的书籍,在卷尾都分别题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或“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一行牌记。因为著名书坊,多设在棚北大街。所以,书坊本又称“书棚本”。

而“书棚本”这一名字最早其实是出于王国维,而王国维当初所言的“书棚本”指的就是陈氏书铺的出品。

没想到,陈氏书铺的命运,是一场可叹可悲的反转剧。

当年,陈起是书店老板兼职编辑。对于把什么文章编进集子里,他是有选择权的。

那年秋天,陈起筹划发行的一套《江湖集》在陈氏连锁书籍铺同时上柜,立即成为轰动京城的“头条”新闻。

书里收纳众多名人雅士的作品。谁知,其中有个作者曾极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和御史台言官李知孝有“梁子”。

《江湖集》一上市,李知孝也来凑热闹,却一眼盯住了曾极诗集,购回家连夜找茬儿。李知孝也没费多大劲就找出茬来了,认为曾的《春诗》中“九十日春晴日少,一千年事乱时多”是影射明君缺位,朝政黑暗,是恶毒攻击大宋王朝,其心可诛!

李知孝一来劲,索性又跑了趟陈家书铺,批发商似的搂进一大批新刊“江湖派”,开始大规模找茬运动。

结果,陈起不幸“中招”。他自选的待刊中有两句“警句”被认定脱不了讥讽史相、妄议时政的干系。然后,他就被关进大佬,被抄没全部家产,流放边穷地区,所有 《江湖集》板片统统劈成柴禾。

幸好,和陈起一起关进大牢的,除了曾极,还有一个也被扣上抹黑朝廷帽子的刘克庄。刘克庄给自己太学的同窗——当时皇上的“全科老师”郑清之送了封信,希望他帮忙救救他们。

郑清之看到刘克庄的信,加上他与陈起关系也不错,在陈氏书籍铺经常享受超低折扣优惠,还有赠品受惠,两人之间还有不少唱酬,关键是陈起还把他的《安晚堂集》也刻进了《江湖集》中(李知孝故意视而不见),所以见信后便找人说情。

后来,刘克庄和陈起总算逃过一劫,免于流放远地。但曾极很不幸,因为被李知孝揪住不放,竟死在了流放路上。

自此,陈起原本如日中天的京城“书铺第一家”陡然衰落,再无意气风发之象。宝祐四年(1256)陈起去世后,其子孙勉强维持书铺生意,到最后只能依傍大佬存活,成了臭名昭著的贾似道掌控的书铺分号。

这段陈氏书铺的伤心往事,也为《唐女郎鱼玄机诗》的“生平”添了一些故事花絮。

唐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 唐代才女鱼玄机长这样(4)

鱼玄机。选自《唐女郎鱼玄机诗》。浙江古籍出版社 提供

《唐女郎鱼玄机诗》——

袁世凯之子的珍藏

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在他的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可见当时宋版书流传不多,藏书家已不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的读物,而是作为珍贵的艺术品和罕见的历史文物来收藏了。

流传来流传去,宋刻本越来越少。

1916年9月29日,距老爸袁世凯去世仅仅三个多月,袁克文就花了重金购得《唐女郎鱼玄机诗》一卷,兴奋得不行,在日记中写下“此人间之尤物也”评语。

这册书,就是陈氏书铺的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鱼玄机,晚唐杰出女诗人,五岁能背数百首著名诗章,少年时诗作传诵于长安文人中,被誉为“诗童”。单恋导师温庭筠不成后,被当时状元李亿纳为妾。哪知这位状元家有个悍妻。她一吃醋,就把鱼玄机赶了出去。李亿心存愧疚,就将她安置在了道馆。“玄机”就是她的道号。

鱼玄机诗五代起便有结集行世。现存最早版本,就是袁克文所得的《唐女郎鱼玄机诗》。鱼玄机传世诗共50首,除《折杨柳》一首见于《文苑英华》外,其余尽在其中。

在袁克文之前,这本刻本还曾为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刻印极佳,反映了宋代杭州地区的版刻风貌,是难得一见的版刻精品。黄丕烈号称“佞宋主人”,对宋版书到了痴迷的地步,收藏《唐女郎鱼玄机诗集》之前,还曾收藏过陈宅书籍铺刻的《朱庆余诗集》。现在这两部书都收藏在国家图书馆。

《唐女郎鱼玄机诗集》由黄丕烈处散出之后,又经徐渭仁、黄芳、袁克文等人收藏,又从袁克文处散出后,辗转归入国家图书馆,使这部珍贵的古籍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