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初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都会有一个疑惑: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与众人相类,我也疑惑于这一名称,是翻译的问题,还是风格的原因,总之觉得格格不入,让慕名而来的我(此处的名可不是“名字”)不解,一部被大加称赞的作品为何会有如此一个接地气而“肤浅”的名字,最次也应该叫做“盖茨比”吧。

为什么叫“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不是“盖茨比”,在这个看起来有点“俗”的名字后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当我看完整部电影后,才惊觉无论是翻译还是原文,都是那么贴切,如果少了“了不起”(The great)无疑是对盖茨比的不敬,更是对这个伟大故事的亵渎。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高居百年英语文学最优秀一百部作品的第二名,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部2013版的电影已经是小说的第五次翻拍了,它的前四位前辈分别是1926年默片版、1949版、1974版和2000版。对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看法,人们一直毁誉参半,对于这部电影自然也是有人赞美有人贬损,但需要承认的是,在客观上,这部电影的制作与演员阵容已经相当强大了,无论是细节处理还是内容表现,皆可支撑其成为一部佳片,所以本片绝对没有给原著抹黑。在这里,我先且不论原著如何,(但也会提到原著的一些句子)仅就电影传达的内容稍微说点个人想法。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正如一切伟大作品一样,它们从来不屑于在剧情上故弄玄虚,而是用埋在深处的内核与精神来震撼人心,强如《肖申克的救赎》,也不过讲了一个稍微有点复杂的越狱故事,而其中蕴涵的对自由、希望、体制化、人性的思考才让它流芳百世、举世皆知。那么我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呢?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本质上不过是两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争夺,无论用再这么辉煌精致的外壳去包装也盖不住它的兽性本质。占有与欲望,是人类脱胎于野兽而无法磨灭的天性,那为何独独盖茨比“great”呢?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搁在史前时代,那可能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常,而不幸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又是什么样的呢?距今100年前(没错,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的20年代毫无疑问是美国的年代。在那时,发生在欧洲的一战却让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从“New money”摇身一变成为“Old money”,自尊骄傲的欧洲人用火车拉了几个世纪才实现的壮举,美国人开着汽车只用了几十年就实现了,而且还是“站着把钱挣了”。当时的美国可谓天选之子,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无所不通,放眼皆空前繁荣,狠狠地甩开了自己的欧洲老前辈们几个身位,美国人也渐渐开始体会到了“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

这个十年,“喜欢做生意”的共和党人柯立芝带领美国人民开始了“咆哮”,并迎来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繁荣(尽管只是泡影);查理·卓别林开始成为默片的代名词;查尔斯·林德伯格飞越了大西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比比皆是,20年代成为了“爵士时代”(这一点在《海上钢琴师》中也可看出),享乐主义如影随形;亨利·福特的“福特车”渐渐占领了美国的大街小巷……这个十年,著名的“禁酒令”颁布,针对道德的初衷不料换来了道德的全面腐坏,“疤脸”阿尔·卡彭掌控了芝加哥黑手党,靠私酒生意大发横财(这同样也是盖茨比发财的原因),在美国中西部翻云覆雨。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

就是这么一个资本主义疯狂咆哮的二十年代里,发生了盖茨比的故事。在我看来,好故事是挑读者的,好电影也是挑观众的,是看完之后坐立不安若有所思,还是看个热闹昏昏欲睡是有区别的。如果你足够俗,你不过看到了一个长得特别帅的暴发户和一个留着小胡子的贵族抢女人的故事,其中还附赠许多跳舞、音乐、服装秀……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无聊而浮夸的闹剧。或者说某些世俗的人只能看到娱乐,而盖茨比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出繁华得掉渣的“歌舞剧”,那些让它为什么迷人的东西是需要用心去捕捉的。

对于电影,我个人能仰仗的只有贫乏的观影量和粗陋浅显的见解,我认为优秀的佳作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必要的,即使可能看起来让人无法理解甚至莫名其妙,但这类电影会用情节甚至深层次的内涵去解释,引人思考从而自得精髓;而到达及格线的电影会用台词与人物来解释,虽然深度可能不足但到底清清楚楚;较次的电影则略显乏力,甚至没有太过出彩的镜头,就算勉强出现,也无法自圆其说;至于那些镜头天花乱坠,自以为高深莫测却不成逻辑,乏味苍白乃至滑稽可笑的就是纯粹的烂片了,对于这类作品,大多数镜头可能不揭示任何含义,不反映人物,它们的作用可能仅限于区别电影与非电影。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属于哪一类,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影片的前半部极尽繁华夸张之能事。那些舞会里,眩目的色彩与疯狂的人群交融,不停地狂欢,不停地挥发生命的能量,华丽的灯光与彻夜的喧闹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迷梦。前半部这些宴会的镜头,配合Jay-Z的配乐,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这是一个狂飙突进的爵士时代。(一堆“烧钱”镜头中也可以看出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个人风格,在色彩布景服装道具上下手特别狠)在当时可能所有人都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好的制度,它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与“自由”。而现在的我们回首遥远的、疯狂的、腐朽的二十年代,相信只有摇头叹气,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貌似歌舞升平的景象下藏着不可逆转的堕落与腐朽。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3)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4)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5)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6)

这些宴会都是由一个年轻的富豪举办的。这些通宵达旦的纸醉金迷的豪华宴会,把资本主义的繁华诠释到了极致。各界名流穿梭在盖茨比的城堡里,跳舞痛饮,仿佛生命即将到头一样。所有人都享受着盖茨比的宴会,却没有人真正认识盖茨比,甚至连他长什么样都不清楚,因为盖茨比几乎从来不出席他自己的舞会,这些舞会的价值只是在于——引起黛西的注意。在喧闹的人群之外,盖茨比独自站在码头上,遥望对岸的绿光,颇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是的,这一切的热闹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罢了。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7)

这个男人一生都深爱着黛西这个贵族女孩。他从贫农的儿子变成万众瞩目的富豪,他自卑且自尊心极强,在他一无所有时他就爱上了黛西,终于他成功了,成为了家产不输贵族的富人,并且为了给黛西安全感而努力摆脱“New money”的身份,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黛西终究还是离开了他,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

血统是盖茨比一辈子也无法跨越的藩篱,可是所谓血统不过是肮脏贵族们的借口,他们的财富比城市里的最脏的垃圾场还要脏,可是他们的行为举止却自诩为优雅。“money”之间的新旧之别有什么意义吗?这些美国的贵族在欧洲人看来也就是些“New”得不像样的暴发户,那欧洲的贵族就真的尊贵吗?从整个历史大的视角上看,贵族之所以“贵”是贵在思想与责任感上,而不是他们自诩高贵的身份和血统,更不是他们压榨剥削来的财富,所以这些腐化的只懂享乐的“后时代”贵族归类为蠹虫或吸血鬼应该更合适。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8)

就是为了可笑而虚无的血统,盖茨比不惜欺骗他人,伪装自己,如原著中说的一样:“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她,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暴发户”盖茨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心爱的黛西,为了她,盖茨比抛弃了上帝般的自由。可是当我们真正看懂了电影,才会知道他爱的也许不是一个叫“黛西”的人,而是一场叫“黛西”的梦。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9)

盖茨比与黛西的重逢是比较有趣的。因为黛西要来尼克的小屋,盖茨比就吩咐佣人把尼克的小屋打扮得像个花店,后来的惊慌失措和假装路过也给这位传奇人物添加了许多可爱的气质。面对往昔的爱人,梦中的女神,年纪轻轻就已功成名就、阅尽千帆、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盖茨比,此刻却紧张得像个第一次谈恋爱的小男孩。二人的重逢塑造了盖茨比的性格,也预示了盖茨比的悲剧。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0)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1)

随后,黛西来到了盖茨比的城堡。盖茨比站在楼上,把那些美丽而昂贵的衣服丢给楼下的黛西,看她笑的样子,盖茨比想证明他能给黛西她想要的生活。盖茨比不停地丢着衣服,黛西也享受着快乐,明明是如此欢快的画面却引人无比悲伤。初看时会觉得格格不入,但当你看完全片会领悟,原来这就是结局,这就是盖茨比一生的写照。他以为自己抓住了黛西的心,以为自己终于成为了贵族,可是再多的物质也只能表明他的不自信,所以当梦破碎时,只能剩下他一个人。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2)

盖茨比追求的黛西是一盏绿灯,是一个近乎于神的女人,但恰恰悲剧的是,黛西并不是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哪怕出身于贵族,她的心也没有比农民的女儿美丽多少。其实黛西并没有错,如果你认为她应该比任何人都优雅美丽,善解人意,那么可能只是你戴上了“盖茨比滤镜”。黛西与汤姆是一路人,这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她是肤浅而优柔寡断的,骨子里带有贵族天生的冷漠,躲在虚无的阶级后面,用物质与金钱保护自己。

她看着自己和汤姆的女儿说:“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与其说这句话是她对女儿说的,不如说就是对自己说的。对于物质的欲望与理所当然的态度表明她并没有超凡脱俗。黛西更像盖茨比终之一生都触摸不到的认可,任他怎样炽热的爱都温暖不了冰冷的阶级,虚假的梦是抓不住的,一不留神就已灰飞烟灭。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3)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4)

抛弃盖茨比嫁给同为贵族的汤姆,盖茨比为自己承担了车祸的责任却依旧没参加盖茨比的葬礼,从道德层面上,当然会有人谴责黛西,可是试从人性角度看,趋利避害足以概括一切。她做了合乎她常理的选择,悲剧的根源可能只能落在盖茨比自己身上,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青年才俊,谈笑有名流,往来无白丁,盖茨比可以选择的女人成千上万,可是在不容置喙无法辩解的现实已经发生时,盖茨比面前的选择只有放弃与遗忘,可是我们可悲又可叹的盖茨比依然选择活在自己构筑的美梦中,后果如何就众人皆知了。(原著里有一句话描写黛西:“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钱的味道”)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5)

所以在浓烈的色彩,炫目的奢华中总是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梦幻感与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开头的繁华,结尾的萧瑟,绿光不见了,人群不见了,盖茨比安静地离开了,他的聚会上人群欢歌,他的葬礼上空无一人。那些名流权贵、绅士小姐们只是一群空壳,他们惧怕与这个私酒贩子、黑帮中人有什么瓜葛,所以全部拒绝出席盖茨比的葬礼,即使他们不久前还在他的城堡里彻夜狂欢笙歌艳舞,这短短的几幕就戳破了那个时代的冷漠与虚伪。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6)

盖茨比的结局正如资本主义的疯狂时代一样,一切都是泡影,一切都是海市蜃楼,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被解构,虚假庞大的梦境被撕成碎片,这是盖茨比爱情的幻灭,也是一切纸醉金迷的幻灭。黛西爱的是地位与金钱,她的感情也许早已消失在了时代的糜烂之中,或者说,黛西正是这个时代的化身,“young and beautiful”,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心灵,盖茨比以为自己抓住了她的心,直至身死才知自己的乐观与赤子之心终究打动不了什么。人性被金钱与阶级异化,爱情不过是这一切的佐料与助兴的酒。在时代的洪流里,盖茨比是多么的荒唐,他既是顺流者也是逆流者,他顺流而下,博得家财万贯,声名远扬;他逆流而上,落得美梦破碎,孤独离去。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7)

那么盖茨比缘何了不起呢?

因为这肤浅无情的时代里,只有盖茨比留下了一段最非凡的故事。在开头尼克叙述中的盖茨比无所不能,甚至接近于神,我不解而嘲笑,结尾时才恍然大悟,千言万语只剩下一句“了不起的盖茨比”。

前面提到了盖茨比争夺爱人的兽性,而现在我们知道他有一颗最纯洁最质朴的心,为了心爱的人编织了一场最繁华的梦,一个不屈不饶富有热情葆有赤子之心的人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异类。是暴发户盖茨比配不上旧贵族黛西吗?不是的,是迷于物质的黛西配不上盖茨比。

盖茨比是贫农的儿子,是退伍军人,是黑道大亨的手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发户,但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我看来,非凡的乐观主义和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才是盖茨比真正的财富,如尼克所说的:“他们全都腐朽软弱,他们全加起来也比不上你一个。”在这个腐朽、虚伪、冷酷的时代里,只有盖茨比真诚、勇敢、热情。盖茨比不比任何人差,他只是输在太爱黛西了,旧贵族们把黛西当做名牌、门面,而盖茨比却把她当做星空、梦想。其实盖茨比并非没有看透黛西的本质,但他依旧选择了爱她,所以盖茨比绝不是傻里傻气的痴情汉,他是个了不起的理想主义者,是个伟大的奋斗者,他迷恋的正是黛西这一金钱的化身,正是黛西这一场不可思议的美梦。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8)

影片中最重要的意象莫过于那盏绿灯,它无比美丽又虚无缥缈,它唾手可得又触不可及。绿色的光始终照耀在盖茨比的身上,是那么近,可是当云雾散去,我们知道,那盏灯一直在对岸,是他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如同黛西一般,他曾经确实拥有了她,但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黛西从来不属于他。盖茨比的死去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幸福,与其孤独一生,不如怀抱一瞬间的幸福离去,毕竟他一直坚信那个电话是黛西打来的。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19)

盖茨比绝世聪明也愚蠢至极,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更是赤子中的赤子。坐拥千金却似怀抱万古愁,一世只爱一人,一生只怀一个梦。他的绿光是她,她的美梦是她,逆水行舟却坚持向前,哪怕水流不断地将他推回,仍坚持于困顿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开拓,不计较最后得到了何物,他享受的是仅仅是追求本身。

盖茨比是一个传奇,

是一个真正以梦为马披荆斩棘的人,

他为什么了不起?

他当然了不起。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0)

再来聊聊尼克这个人物,他显然是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化身,他有文化有修养,尊重生命,理解人性,爱财也取之有道,他是唯一一个不被物欲支配的人,对于一切,他审慎而接纳,永远保持一种在旁观察思考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喜欢在一旁看着”。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歌颂盖茨比的悲剧与追求,顺便刺穿了时代的肤浅与伪装。

《了不起的盖茨比》刻画的不仅仅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时代里人性与命运的挣扎,菲茨杰拉德以冷静、旁观、抽离的视角去写这个故事,但却不可避免地融入情感与同情,因为如果稍微理解他本人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原来盖茨比就是他本人,即使命运如逆流也依然热爱生活,享受生命,他们一样了不起!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1)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2)

尼克是作者,盖茨比也是作者,让自己旁观自己的故事,看着自己一点点毁灭是需要勇气的。菲茨杰拉德在散文集《崩溃》中写道:“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从这里也可体会到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明知道生命会毁灭,可还是选择了奋斗与追求,就是这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成就了伟大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生,在生命覆灭前绽放出最绚丽的烟火,从不屑于躲起来苟活度日,因为他的目标是照亮整个天空!相信这同样是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一生,无畏而执着,美丽而伟大。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3)

品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对于所谓的“美国梦”也算是有了一点理解。穷小子盖茨比从一无所有到坐拥万金,甚至拥有了贵族女孩黛西(尽管只是短暂的幻梦)。这一切都让盖茨比相信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幻想都是可以成真的,只要你肯努力,从来没有是什么命里固定的安排,这里颇有点哪吒的“我的命就是不认命”的味道。只要明天跑得再快一点,手伸得再长一点,也许就能触碰到眼前的绿光,哪怕灰头土脸,哪怕满身伤痕。

盖茨比就是两百多年来美国一代代移民者的缩影,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摆脱了旧世界,亲手建立了新家园,无论出身如何,都坚信心中的“绿灯”,用勤劳与奋斗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即使失败,至少也是伟大地倒下,即使化为尘埃也比那些自始至终冷漠而怯懦的灵魂高贵。从这个层面上讲,《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那个年代的挽歌,也是那个年代的赞歌,它歌颂了无数像盖茨比一样的奋斗者,无数个敢于追梦的了不起的灵魂。(也是电影《阿甘正传》的内核之一)

那么回到我们的年代呢?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生活已然天翻地覆。可人性是不变却又时时在变的东西,今天的我们面对爱情可否有盖茨比的这份赤诚与不移,我们的人情又是否胜过了那个时代的虚伪与腐化。面对物质,人类好像总是那么不堪一击,精神上日渐糜烂,思考的火花熄灭于无形。人是否已经退化回到了森林,成为了动物?整日厮杀攫取,兽性与人性并行不悖,拜金与物欲早已渗进血液,娱乐与浮躁早已刻进骨髓。

在这浮华功利的时代,对于伴侣的追求可曾有盖茨比式的勇气,一生只爱一人,为梦中人甘愿放弃上帝似的自由;对于时代的思考又是否有尼克般的清醒,不归于大潮,保持思考辨别美丑。或许体验过山峰而依旧不忘谷底,自知低俗而依然选择高尚,始终热爱生活怀抱感情的人才能称为大写的“人”。对于这部电影与这部书,有多少人能穿过表面的浮华与热闹去触摸内在的伟大的灵魂,又有多少人无法将那些高尚的灵魂融入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或许这也是如今这个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悲剧。

最后聊聊影片的一些细节和边边角角。

影片前半部的剪辑相对混乱,看得我有点云里雾里找不着北的感觉,但后半部处理得就相对正常。影片对于原著的改编已经算是十分到位了,制作精良,场景宏大,其中许多细节的处理都还原了原著,比如汤姆情妇死时的样子就很符合原著的描写。同样的,影片也删去了很多情节,比如盖茨比见到黛西女儿时的反应、尼克和黛西闺蜜乔丹的感情线、盖茨比父亲的出现等。

值得一提的是,盖茨比由“球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没爱上玩水枪前的小李子),在我看来是很符合盖茨比的气质与性格的了,还有就是尼克的扮演者托比·马奎尔(神似菲茨杰拉德),虽然有点让人出戏到蜘蛛侠,但不可否认,这两个人的默契与演技(颜值)都已足够优秀,仅就这一点,这部电影就不可能是烂片。(现实中,莱昂纳多与托比也是多年好友)

对于“绿光”的处理真的很棒,虚无缥缈又动人心弦,有一种介于现实与想象的质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意象的作用。Jay-Z的配乐也是可圈可点的,对于舞会气氛的烘托也达到了效果,但对电影后半部分的掌控明显更为出色。

影片的最后,尼克完成了小说,并最终在“GATSBY”前加上了“THE GREAT”。回答了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叫“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不叫“盖茨比”,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了盖茨比的一生与他孤独追求的赤子之心时,相信我们只能用“了不起”来评价他吧。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4)

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5)

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有一束绿光,让我们疯狂让我们甘愿伏身。最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之后能心满意足地实现,就算无法实现,也至少证明了我们曾经追求过,并且没有惧怕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我们继续奋力前行,

逆水行舟,

被不断地向后推,

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