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我国的心脏位置,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因为绝大多数的地区在历史上都位于黄河的南部,故而得名:河南。而其简称的豫,则是因为远古时期,这里生活着很多野象,于是河南就被形容成一个人牵象的地方。这才有了豫这个字。它也成了河南的简称。今天的河南省分为17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的县级市。那弟球就依然按照车牌号的倒序来向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原省份。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

首先是济源豫U 这个省直辖的县级市。济源济源,济水之源。也就是说济源市为济水的源头。既然是县级市嘛,所以它也是河南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地级行政区。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2)

然后是豫S信阳市说到信阳,爱喝茶的朋友会第一时间想到信阳毛尖。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会想到:信阳这个名字是不是处在信山的南面或信水的北面呢?哎,说来也巧,它是少数名字中带阳,却与地理无关的地名。信阳在北宋之前都叫义阳。不过,为了避讳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名字,就改名为信阳了。这里再简单延伸一下。这位皇帝叫赵光义对吧?其实,他本名为赵匡义。而他哥正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及杯酒释兵权那位。赵匡义赵匡胤,这叫起来很容易混。所以为了避开哥哥的名讳,弟弟就改名赵光义了。不过,在接了哥哥的班荣登大宝之后,他又改名为赵炅。看来,改名这事也能上瘾那。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3)

信阳

接下来是豫R南阳很多人一提到南阳,就会想到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至于这里的南阳是不是今天河南的南阳市,今天咱们不作讨论。其实南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所记载了。那个时候这里还属于秦国。大概在公元前272年,秦国的国君秦昭王设立了南阳郡,意思就是这里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故而得名:南阳。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4)

南阳

然后是豫Q驻马店这个名字也很容易理解。明朝时这里曾设立驿站,官差与商贾在此处歇息,我们都知道古时最顶级的交通工具就是马了,那官差与商贾的马自然也要在这里休息。于是,这里就有了驻马店的名字。对了,在驻马店下辖的区县中,有一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汝南县。其实,早在西汉时期,这一区域名为汝南郡。其下辖甚至超过了37个县。大概有这么大!可是后来随着各个朝代行政区域的不断改变,汝南郡所管辖的面积越来越小,最终就变成了今天的汝南县了。而驻马店的兴起,则是因为当初修建京广铁路的缘故。其实铁路原本是想修到汝南的,但为了尽可能地将火车线路拉成直线,就只能暂时放弃汝南了。说到这,相信很多河南的朋友一定会想到这样的论调:驻马店要更名为汝南。甚至,今天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出汝南改名驻马店,会找到约1650万个结果。今天咱们不讨论会不会更名这个事,只来说:驻马店这个三个真的土么?弟球觉得,真正让人觉得土的是最后的那个店字。试想一下:把店字去掉,叫它驻马,是不是就有点那味了?当然,我觉得,名字还真不能随便改,否则,那咱们中国这地字可就改乱套了。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5)

驻马店

接下来是豫P周口提到周口,很多人会想:哎?不是北京的周口吗?因为那有原始人。怎么它又成河南的了?其实,那个是周口店。在北京的房山区。那咱们河南的周口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明朝时,有一户周姓的船夫常年在河上摆渡,于是就有了周家渡口的名字。后来便简称为周口。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6)

周口

接下来豫N商丘市的名字也好理解:商之丘。上古时期,一位名叫阏伯的人被赐封,从而建立了商国。他死后便葬在了这里,商丘故而得名。而这个阏伯其实是一个管理火的人。在那个年代被大家称之为“火神”。可能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无法理解。但在上古时期,如何获取火源,如何保存火种这可都是十分棘手的事。对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地方就在商丘。而且在商丘,我们仍然可以找到阏伯台。这里是4300多年前阏伯用来观察星相的地方。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7)

商丘市

然后是豫M三门峡市它因北临黄河的三门峡而得名而三门峡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头。这个来头,主要有两种说法为佐证。一是骊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是这样写的:“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三门矣。”简单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发现山把水的去路给堵住了,于是他便想办法把山凿出一些洞。这样水就可以从山的下面和旁边一起流过去了。而这些水流和缺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门一样。再加上,道德经中曾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三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有很多这一层意思。于是就有了三门峡这个名字。这种说法在史记中有了进一步的印证。史记中记载:三门分别代表三个方向和三种门,它们分别是: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神鬼人这三门说法同样起源于大禹治水,不同的是,这三门是神斧劈山的成果。这样,滔滔黄河就可沿着这三门一路向东而去了。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8)

三门峡市

然后是豫L漯河说到漯河,咱们先看它市区的地图。注意澧水和沙河这一段围成的区域,你看,这弯弯曲曲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一个海螺呢?其实,早在元朝时期,澧河在这里改道进入了沙河。我画出的这个区域就是当时的交汇之处。因这一区域形状像一个海螺,于是就有了螺湾河渡的名字。明朝初期它正式更名为螺湾河镇。接着又在后来的明朝嘉靖年间,把虫字旁的螺改成了三点水的漯,这才有了今天的漯河市。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9)

然后是豫K许昌,许昌可谓是大名鼎鼎了。为何大名鼎鼎呢?这事,可能还要从三国说起。许昌是当年曹操曹老板发迹的地方,不过,那个时候它叫许县。课本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就是曹老板将当时的皇帝汉献帝接到了许县开始的。后来这个汉献帝干脆就迁都到了这里。曹老板死后,儿子曹丕觉得曹魏的政权昌盛于许县,于是就改名为许昌了。而许这个字则源于是上古时期,一位名叫许由的部落酋长曾在此牧耕,所以许字便沿用了下来。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0)

许昌

接下来的豫J濮阳市,大家猜一猜它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濮水之北的意思。但今天我们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濮水这条河了。在之前的视频里,弟球总会提到地图上出现的这九州。其实,古时还有九泽。九泽也就是九大湖泊的意思。而濮水就是九泽中的雷夏泽和巨野泽的水源之一,不过,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水源枯竭,濮水便渐渐消失了。但它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比如庄子钓于濮水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对了,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便出自于城濮之战。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1)

濮阳市

然后是豫H焦作虽然焦作二字的由来有很多种,但大体来说,都是把焦和作分着来解读。比如看到焦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焦急?焦躁?又或是烧焦、焦土呢?很明显,这些词都指向了另一个字:火。咱们来看焦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时,看上去很像一个小人被火烧焦了屁股。渐渐地,下面的火演变成了四点底。而焦作的这个火与什么有关呢?来看地理位置。焦作与山西比邻,而它与山西一样也盛产煤。其实,早在宋朝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大大小小的煤窑一百余家。你看,煤是不是就与焦炭啊焦土啊烧焦这些词联系上了呢?还有,古时不管你是做什么手艺的,都叫作坊。而这些挖煤的、烧瓷器的都叫作坊。甚至还有人说,当时这里有家焦姓作坊的手艺是远近闻名,于是,就有了焦家作坊的称号。最终这个称号又一步一步演变成了焦作这个名字。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2)

焦作

然后是豫G新乡,新乡这个名字取自于古时一个名为新中的乡。隋朝时,开国皇帝杨坚把当时这里的汲县与获嘉县给合并了,新的行政区域诞生了,名字呢也取了新中乡的首尾二字新乡为名。对了,这个获嘉县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话说,那位将匈奴赶跑的汉武帝在位时,南方的岭南,大概是今天的广东地区,有一位叫作吕嘉的人叛乱,你想啊,那汉武帝是谁呀? 匈奴人都不放在眼里。于是,吕嘉三下五除二就被解决了。这一天,他刚好在新中乡巡游,吕嘉的项上人头被送来了。皇帝一高兴,就把新中乡改名为获嘉县。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3)

新乡

然后是豫F鹤壁,鹤壁市对于河南这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地级市。有多年轻呢?它在1957年才建市。别看人家年轻啊,名字和经历过的事可是大有来头。在我国很多史料中都记载:商朝的都城为朝歌。那朝歌就在今天的鹤壁市境内。商朝之后的周朝开始分封各路诸侯国。朝歌又是当时卫国的都城。卫国的第18代国君特别喜欢养鹤,而这些鹤多栖息在南山的峭壁之上。那鹤壁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鹤壁在建置之前,一直是汤阴县西部的一个小镇。但注意地理位置,与焦作一样,这里也盛产煤矿,于是一个新兴在太行山脚下的煤炭工业城市就这样形成了。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4)

鹤壁

然后是豫D平顶山,很明显这个名字是由当地的地形而命名的。清朝光绪年间叶县志的记载是这样的,“平顶山,山顶平而无峰,山西侧有风洞,空虚深远。天欲风,其中先为鼓动。又有水洞,深渊清冽,夏日近之,凉气逼人,按:此山产煤,东南诸郡多懒此而炊,非直近山地之利。其风洞水洞,殆远年采煤之废穴而”。毕竟是清朝的记载,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大家如果有兴致可以自行暂停看一下。不想看的,我就给大家来做一下阅读理解。其实关键就在于开头和结尾的这些字。首先是山顶平而无锋,其次是产煤,最后是结尾处提到:这里的采煤史已有些年头了。还有,与前面提到的鹤壁市一样,平顶山同样因煤矿在1953年设立了平顶山市。对了,平顶山所在的位置在西周时为应国。而这个古应国以鹰为图腾,所以,今天它还有另一个名号:鹰城!

记忆河南洪灾(了不起的河南省)(15)

平顶山

现在咱们还剩下郑州、开封、洛阳以及安阳这四个地级市。但由于篇幅限制,这四个城市弟球将会在下一期为大家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