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聊##清风计划#

43岁的王女士是名专柜销售员,平时穿高跟鞋工作站立时间长,最近出现左脚足跟疼痛。

特别是早晨起床时,脚一挨地,脚后跟疼到骨头里,痛得厉害,去医院拍了片子 ,X线照片显示有左跟骨骨刺形成。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大主任仇湘中教授处看诊。

“医生,我骨头上长了一根刺,是不是要做手术切掉啊,我不想做手术,有没有别的办法啊?”王女士一进门就焦急地问道。

仇湘中教授详细询问相关病情,并结合体格检查在跖腱膜的跟骨附着处有明显的压痛点,诊断为跖筋膜炎。

予辨证论治中药行气化瘀、舒筋散寒7剂,配合冲击波、中药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及自制骨伤止痛膏外敷,患者足跟疼痛迅速缓解。

脚后跟骨刺疼痛教你一招百试百灵(女子脚后跟长骨刺)(1)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双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困难,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是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跖筋膜在站立或长期负荷,特别是肥胖、运动劳损等情况下容易产生无菌性炎性损伤,会引起导致跖筋膜的压力增高,导致跖筋膜的不断的断裂,不断的再生。

从而炎性因子不断浸润,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慢性疼痛。

尤其是在跟骨附着部,诱发跟痛,导致在跖腱膜的跟骨附着处常有明显的压痛,是跟痛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跖筋膜炎大多一侧发病,也有两侧同时发病者。

患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症状以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是跟痛症的特征性症状。

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夜间不痛,如有夜间疼痛就应当与肿瘤、结核或其他病变相鉴别。

跟痛症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可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过程。

跟骨侧位X线摄片可见“骨刺”,但骨刺不一定都在痛侧。

跟部表面无红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可有局限性压痛。

X线摄片的重要性不在于确定“骨刺”的有无,而是鉴别其他病变。跟痛症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的。

那么要不要把骨刺切掉呢?

相信很多人和王女士一样有类似的疑问。

仇湘中教授介绍,跟骨的骨刺,是长期的压力刺激或者炎症,导致的骨关节系统慢性损伤反应,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骨质增生,形成了骨赘。

骨赘并非骨头上长了一根刺,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其实跟骨下骨刺并不是足跟痛的直接原因

部分很大的骨刺,会导致脚后跟有些疼痛,但临床研究表明它与足跟痛并无确切的因果关系。

对于大多数跟痛症,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科学防治,症状是可以缓解的,所以不用“谈骨刺变色”。

当然对于症状极为严重,经过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如足底筋膜切断术、跟骨骨刺切除、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等。

跟痛症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对患患者群的工作、生活还是会造成很大影响且易复发。

仇湘中教授提醒,跟痛症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急性期尽量少走路,减少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以免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2.穿宽大、柔软的鞋子,可用软垫垫高足跟,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缓解跖筋膜的张力。

3.冷敷热敷,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 48 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4.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

5.劳逸结合

足跟痛除了要避免负重之外,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运动,要给脚跟部缓解疲劳的时间。

还需控制自身体重,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慎用硬物按摩刺激疼痛部位,及时就医诊治。

(编辑Anne。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一科 仇湘中 邓咪朗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