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子女不赡养父母会怎么样(为什么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越无人赡养)(1)

子女越多的家庭,如何赡养父母纠纷越多。

前几天,接到表哥电话,说他父亲(丁丁的舅舅)突然中风了,已不会说话了,不知道如何办。丁丁在电话中说你们赶快把你父亲送医院去,不能有丝毫的疏忽,老年人中风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否则,即使抢救过来那也会成痴呆。表哥说现在正在等他们省城的大哥回来商量如何抢救父亲。我在电话中吼了起来:现在还有什么商量的,赶快送到医院去,你大哥回来还不是要将你父亲送到医院吗?赶快,如果你大哥有什么想法,我来负责任。

丁丁一边开车一边叫救护车,一边联系老家医院的同学,等到丁丁赶到医院时,除了省城的大表哥还没有赶到之外,舅妈和几个老表都站在急救室门外,他们告诉丁丁他父亲刚送进急救室。丁丁问了舅舅中风的原因,原来,70多岁的舅舅舅妈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还种了大约7亩田土,喂了一头耕牛(既能满足自己地的耕种,也能挣点钱,生的牛崽还能卖钱)。这天,舅舅发现棉花有虫,于是去喷药,由于气温快40度了,当时舅妈叫他别去,舅舅不以为然,还说上午气温还行,就坚持去给棉花喷药。中午回来躺在竹椅上休息,等到舅妈喊他吃饭时发现没有反映,舅妈这才发现舅舅嘴角流着涎水,头歪在一边,已不能说话了。于是,马上给儿女们打电话,有经验的村民说是中风,几位儿女拿不定主意,就给丁丁打电话。在丁丁的坚持下,这才送到医院来。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有医生出来,告诉我们:病人幸亏送得及时,还迟几分钟,病人恐怕就不行了,现在还在危险之中,但已稍微稳定,恢复的概率比较大。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省城的大哥赶到了,刚进医院就直嚷嚷:是谁要你们把父亲送到县医院的,我不是说等我回来把父亲送到省城的医院去抢救吗?县城医院的水平怎么能够和省城医院的水平相比?丁丁马上站出来说:将舅舅送到医院是我作的主,一方面中风这种病需要争分夺秒的抢救,不能有半点延迟;二方面等你回来再作决定,那水落山丘了,恐怕舅舅现在已不行了;三方面县城医院医疗水平虽然比不上省城,但治疗这种病他们还是有把握的,而且省城医院水平虽然要高许多,但医疗资源各方面都紧张,不是你想进就能够进的,能够找到医生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能够排得上号进行抢救;四方面这与送省城医院救治并不矛盾,等舅舅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将舅舅送到省城医院去治疗;五是舅舅的医疗保险在这里,报销比例要高许多;六是省城医院治疗的花费高,你有兄弟还在农村,他们负担起来比较吃力,你能够一个人负担吗?

如果子女不赡养父母会怎么样(为什么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越无人赡养)(2)

子女越多,赡养父母越容易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

没有想到省城的大哥说:我们一共有四弟兄五姊妹,救治父亲的花费当然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平均摊销。丁丁问大哥:你在省城工作,收入比较高,平均负担你父亲的医疗费你能够承受,但你考虑过你有兄弟在农村吗?他们与你一样平均分摊费用不吃力吗?旁边的几个老表马上附和说:对,县城医院能够治好的病何必要到省城的医院呢?舅妈也在旁边说今天真有劳丁丁了,不是丁丁找医生,坚持马上送医院及时抢救,那现在你父亲就可能没有了。省城的大哥说:父母生养我们五姊妹,一辈子不容易,现在抢救父亲当然要用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花费当然要平均分摊,这是作为子女天经地义的事。可你们竟然将父亲就送到这样的医院,那让我很没有面子,兄弟姊妹竟然不听从我的安排,那我不会掏钱。

丁丁一听有点愤怒,对省城的大哥说:大哥,你说这话那是没有良心,你如果真讲面子,讲良心,讲孝心,那完全可以把70多岁的父母接到省城去享福,即使不去省城,那也可以为父母在老家改善各种生活环境,至少不让父母70多岁了还种田种地,今天,如果不是这么的高温,舅舅依然去棉地里喷药,那会中风吗?

省城大哥说:父母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当时我要求我们五姊妹都平均凑钱养父母,改善生活条件,但他们不干,怪得我吗?

丁丁说:手伸出来有长短,当年,你父母条件有限,就让你一直读书,最后进了省城工作,条件要比其他姊妹好,而其他姊妹没有读多少书,就在老家生活,你难道好意思说平摊?

省城大哥说:赡养父母又不能我一个人作主,我还有老婆,当然也要听她的意见,更何况,我也有孩子要养,省城的生活开销那不比农村,大得很。如果我一个人负担父母,那你嫂子也不会同意呀,父母是公正的,而且他们有五个子女,凭什么叫我一人负担?更何况父母说他们现在还动得,不需要我们养。

丁丁说:那既然如此,在抢救舅舅的时,你为什么不考虑实际情况呢?不考虑其他姊妹的现实条件呢?更何况,当时的情况很危险,而你又在省城,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你却尽讲些不切实际的话,能够解决问题吗?

如果子女不赡养父母会怎么样(为什么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越无人赡养)(3)

多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理由那也是五花八门。

省城大哥有点气愤地说:你只是外甥,这是我们家的事,凭什么要你作主?

丁丁也气愤了,对省城大哥说:如果不是你们给我打电话,我不知道这件事,我也不会从200多公里的地方跑来。说完丁丁气愤地开车离开了。

第二天,我在办公室和同事说起了这件事。一位女同事说:你还只是外甥,我是外孙女,为外婆的事都呕尽了气。原来,她外婆85岁了,有子女7个,而且条件都还不错,都在不同的城市里工作、生活。可外公死了之后,外婆依然一个人还生活在农村,前几天,外婆85岁生日,召集所有子女包括孙子、外孙聚到一起,外婆当时只提了一个条件,想去养老院,说一个人生活太寂寞了,养老院有许多伴,可以唠嗑。没有想到外婆刚把想法一提出来,七姊妹就吵开了,有的说我们七姊妹,条件都不差,竟然要把85岁的老妈送养老院,这叫我们的脸往哪里搁?有的说当年父母偏心,对谁要好,谁结婚时父母花费要多些,谁读的书要多些,谁现在的条件要好些,这些姊妹要多负担一点;有的说这是儿子的事,与女儿无关;有的说早已是男女平等了,不存在分儿分女的情况;有的说应该给母亲做一栋好房子,请一个保姆,让她老人家安享晚年;有的说七姊妹应该轮着将母亲带到家里赡养;有的说我自己都老了,没有能力了……总之,最后是各说各的理,可就是没有讨论出结果。女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们都别吵了,外婆我来带。没有想到她刚说完,父母说她出风头,而舅舅们说这事怎么轮到她外孙女说话?其他姨妈姨父说这是比他们子女的相。气得女同事半天不说话了,最终一大家子快4桌人不欢而散,也没有讨论一个结果出来,外婆最终没有去养老院,还依然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农村。

女同事说:我发现子女越多,那对父母越不孝顺,一方面子女越多,父母年轻时无论如何做,他们都认为父母当年对他们不公平,有偏心;二方面子女越多,子女们心眼也越多,在对待父母方面生怕自己上了当,吃了亏;三方面子女越多,结婚之后,娶的媳妇、嫁的郎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喜欢在中间捣乱;四方面子女越多,条件也各不相同,导致在赡养父母方面经常扯皮;五方面是子女越多,子女中讲虚荣心讲面子的也越多,在赡养父母方面各种不切实际的话题都能够讲出来,但就是不解决问题。

女同事最后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你看那些一个或两个子女的父母,晚年一般都比较好,子女一般都比较孝顺,而那些多子女的家庭,为赡养父母吵架甚至打架的多的事,这些兄弟姊妹一般也不亲热,有的甚至成仇人,而且父母最终无人赡养甚至得病无人医治还有饿死的那也是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