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育儿季

孩子为什么学习缺乏主动(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真正原因)(1)

文丨吕静贤

孩子对学习没有热情,很大原因不是没有学习兴趣或懒,而是这个。

“妈妈,我终于学会了!”这是我听到最欣慰的一句话

01

假期带大、小宝去公园玩,给他们两个各买了一个飞机。

这种飞机,我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做的,总之不轻也不重。用手抓着它,把它朝前方抛出去,它会飞得很远,甚至还会转弯,在空中画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然后平稳地落到地上。

在公园的空地上,两兄弟在那玩了起来。

9岁的哥哥看起来很会玩,每次飞机都飞得很远,然后顺顺当当、平稳地落地。

而4岁的弟弟呢?看样子不知是不会用力,还是力气不够,总之每次飞机都飞不起来,并直直、重重地落到地上。

回到家,晚上吃完饭又带孩子们出来玩。这时小宝要求把飞机也一起带上,除了每天必带的溜冰鞋:这段时间,小宝迷上了溜冰,每天都要带着溜冰鞋出来在那练习。

在小区的操场上,小宝练了下溜冰,就把溜冰鞋脱下来不溜了,开始和哥哥一起玩起飞机。

还是和白天一样,哥哥的飞机飞得又长又远,而且时不时创造出美丽的弧线,惹得周围的孩子和家长也在一旁观看。

而弟弟的飞机依旧是飞不起来,总是直直、重重地砸到地上。哪怕两兄弟换了飞机,也是如此。

怎么回事啊?是不是弟弟年龄太小了,力度不够或不会使力?

其他大一点的孩子过来玩,也照样抛得很好。包括我试了几下,也抛得很好。

“也许是弟弟年龄太小,不会使力的缘故吧。”我心想。

我就没再关注小宝了。

第二天一天,带孩子们下来玩,小宝又在那抛起飞机来。连溜冰也没心机溜了。和昨天一样,飞机还是飞不起来。

第三天,上午、下午下来,小宝还是在那玩飞机。这时哥哥早已不玩飞机,改成玩其它的了。

临近傍晚,小宝突然兴奋地对我喊:“妈妈,你看!”我抬头望去,只见小宝抛出去的飞机,飞得又长又远,甚至划过一条美丽的弧形,稳稳当当地落到地上。

小宝又飞了几次,每次都飞得那么好。看来,小宝已经学会飞飞机,水平跟哥哥一样了。

“妈妈,我终于学会了!”小宝兴奋地笑道、叫道。并一次次扬起手中的飞机,将它抛出去。飞机划过一条又一条长长而美丽的弧线。

我也深受触动: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在小宝一次次重复、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做成了。

这对小宝来说,也是多么可贵和值得记忆的一次体验啊!

怎样对待失败,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做成什么

02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失败乃成功之母。

也对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无数次失败才成功的故事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依然对失败很避讳。

我一个朋友,今年暑假一家人都过得非常不开心:

平时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两夫妻,也失去平日爱说爱笑的个性,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除了上班就闭门不出。他们的儿子更是整天锁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一向成绩优异的孩子,在这次中考中,发挥失常,没有考到期望中的学校。

对此,朋友两夫妻经常长吁短叹:我们平时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却考出这样的成绩……

朋友的孩子一声不吭,天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我理解朋友的心情,毕竟孩子成绩一向非常好,大家都对孩子,甚至孩子本身也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发生这样的事,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但,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很多,不可能个个都心想事成。而且,不如意的事也占了我们生活大部分。如果个个都能心想事成的话,那么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就是生活在幻想里。

所以,生活中遭遇失败,既是意料外的事,也是意料中的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它。

而且,学习也是场马拉松。就算你这次在中考中考到理想的成绩,你就能保证下一次考试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吗?而且你也能保证每次在人生的关口都是幸运者吗?

不能。

所以,与其纠结眼前的挫折,不如静下心来,理性看待这次失败,好好总结教训。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

03

失败,真的如我们印象中的那么不堪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竭力避免失败,害怕失败,一失败就陷入情绪的低谷。甚至因此为了逃避失败,而放弃努力和尝试。

国外有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很多孩子(包括成人),之所以放弃某学科、某领域的学习,不是因为懒、怕吃苦,而是因为:害怕失败。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他们不敢去尝试;因为害怕失败,他们浅尝辄止,轻易地放弃。

相反,当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学成某样东西时,他们反而不怕辛苦,积极、主动地学习。

可见,阻挠一个人(一个孩子)继续前进的根本因素,不是因为性格上的缺陷,而是因为对失败的恐惧:

对失败的恐惧,让他裹足不前,甚至还没动身就已放弃;

对失败的恐惧,也阻挡了他求知和前进的脚步。

而另一方面,那些不论学习上还是事业上,走得远的人,往往都是不怕失败,把失败当成朋友,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人。

如华尔街投资大神、畅销书《原则》的作者雷.达里奥,就是一个重视失败、善用失败的人。

他说:

我喜欢对自己的惨痛错误进行反思,并珍视由此总结出的原则的价值。

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利用我们的错误,因为我们养成了习惯,把错误看作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在从业8年时,他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失败打击,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下子回到了原点。公司解散、得力助手离开,甚至不得不向父亲借钱度过难关。这次失败是毁灭性的。

这时,他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在华尔街找一份差事;另一个是重新再来。

他选择了后者。同时对自己的这次失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教训和结论:我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并做出改变。

他在书中回忆到:

回头来看,我的一败涂地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因为它让我变得谦逊,而我正需要谦逊来平衡我的进攻性。

正是因为他在失败中不断地进行反省,把失败当成自己前进的武器。导致他在后面的追求中愈战愈勇,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可见,导致人与人差别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商,甚至也不是做某件事的能力,而是对待失败的态度。

如果害怕失败、拒绝失败,那么一个人也就永远不会成长,也永远不会学会某样东西。

就如我家小宝,如果在一开始飞机飞不好就放弃了,他也不会体会到后面会玩飞机时的那种酐畅淋漓、痛快的感觉,那种成功的喜悦。

而且他也一直学不会飞飞机。

失败,是我们学会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的必经途径。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无惧失败的人,首先从我们父母开始做起

0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充满担忧:

如果学习不好,怎么办?

出来社会,能不能适应社会?

……

其实,只要我们能培养出一个理性对待失败的孩子,那么,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理性对待失败,就是明白和知道:

人的成长、能力的提升,都是在不断地失败中而获得的;

失败,是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

一个人想要成长、获得能力,就一定离不开失败。

这样的孩子,才会不惧失败,甚至拥抱失败、欢迎失败,将每次失败作为成长的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成长、发展和强大,最终赢来真正的成功。

怕就怕,我们父母首先自己带头畏惧失败、拒绝失败,这样,又如何能教会孩子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呢?

所以,父母请先从自己做起,学会理性看待失败,理性对待孩子的眼前失败。不要因孩子失败就对孩子丧失信心,而是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这样,当孩子能不怕失败、善待失败时,他又怎会不愿学习呢?又怎会学不好、做不好任何事呢?

你要知道,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学习上缺乏动力,不是因为懒,恰恰是因为害怕失败,对自己没有信心。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学走路,都是在不断地跌倒、重试、再跌倒、再重试的过程中学会走路的。

而长大后,之所以同样的事,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不能做到。包括学习,有人能学会、学好,有人学不会、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能力和智商,而在于我们是否有跌倒再重试的勇气和信心。

而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每个人际遇和人生的差距。

所以,父母希望收获一个优秀和放心的孩子,那么请教会孩子善待失败。而且也从自己开始,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