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乐队的夏天》,五条人回来了。

然后又被淘汰了。

塑料的快乐刚回来瞬间又被浇灭。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

于是观众们一边捞人一边骂。

但每个人骂的内容还不太一样。

节目里的弹幕上在骂现场投票不识货,而节目外网友则在吐槽节目组的选歌太俗。

最新一期是1V1改编赛,节目组给歌单,乐队们选择进行改编。

猜猜都有什么歌?

看我这样问,你们肯定都知道是什么套路了。

对,毫不意外的,不少某音的网红神曲。

这个套路其实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但依然没有脱敏,还是“见一次骂一次”。

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

他被骂了

先看看给乐队们准备的曲目都有些什么。

五条人和福禄寿一组,选择了“网友好喜欢”歌单。

掀开条布那一瞬间,我耳朵像自动蓝牙音箱一样,在从上到下按顺序播放每一首歌。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3)

就算不上网,我现在每次走进某间小店或超市,bgm不是“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就是“微微就是秋天里每片落叶”。

但仁科头疼表示,“一首都没听过”。

2G少年实锤了。

录制结束后在选歌房里,更是愁成了“人间小苦瓜”。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4)

其他乐队,也没好到哪去。

表面上,嘲笑五条人别人。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5)

实际里,哀怨叹气。

毫不掩饰对这些曲子的无奈。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6)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7)

也确实,有些听起来好像是不太搭。

福禄寿乐队改编《少年》,大波浪乐队改编《爱情买卖》,椅子和白皮书乐队都选择了《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

超级斩和福禄寿乐队对此的评价,也对应了观众对节目这个环节的不满。

“每个歌单都包装得很好,但一打开大跌眼镜”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8)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9)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0)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1)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2)

知乎上,“如何看待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改编赛第一期选曲?”这个问题底下有好几个答案都很偏激。

“唱这些神曲是在侮辱乐队”

“节目组是故意拿这些歌来恶心乐队的,美其名曰改编,实则是想造话题想流量想疯了”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3)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4)

部分网友觉得,节目组找来这些优秀的乐队,好不容易搭建了一个高级的氛围,现在却自砸阵脚。

包装得很好,打开却一股“土味”。

甚至上升到唏嘘华语乐坛——“恶意搞些土味、流水线作品来吸引流量,让人看不到华语乐坛的希望”。

选歌环节是不满意了,最后演唱效果怎么样?

实话讲,我认为是有超出预期的惊艳。

大波浪乐队版的《爱情买卖》,是听了可以把它从广场舞神曲中除名的那种高级洗脑。

甚至在广场舞的节奏里打败了广场舞。

三个词形容:骚气,神经质,炸得脑子嗡嗡的。

可以说是很成功的改编,改变了整首歌的气质。

即使唱得让人上脑,也依然没能消除网友们的吐槽声——改得好听和选曲动机是两码事。

大部分观众不满,为什么几乎每个平台、节目都逃不开那些神曲的包围?

造成这样被骂的结果是谁的错?

改编神曲大肆流行

华语乐坛被糟践

事实是,近几年来国产综艺被神曲包围的确实频率太高。

无论选秀还是晚会,总要被安排那么几首当红的洗脑神曲。

去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声入人心男团花式美声合唱《神曲串烧》。

郑云龙唱的那句“你说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和高天鹤的“哈哈哈哈哈,你打不到我吧”。

可能至今还是很多人的“惊吓”。

满屏弹幕的问号和哈哈哈,道出了观众的迷惑和反感。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非要用这样尴尬的方式让不同的音乐类型强行碰撞?

其实,一开始这样的套路是吃香的。

2016年的《天籁之战》,华晨宇改编的《我的滑板鞋》。

破天荒的混搭组合,一鸣惊人。

记不清挂了多久热搜,打开小破站,都是数不清的各种国内外的reaction视频。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5)

同期还有莫文蔚改编的《大王叫我来巡山》,一样效果超预期的好。

《大王叫我来巡山》原本是带着点乡村搞笑气息的接地气歌,莫文蔚却用自己的方式唱出了洋气感,还带点上海滩味道。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6)

一首魔性变高级,一首乡土变性感,重刷了所有人对神曲的认识。

自此,仿佛给综艺节目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发不可收拾。

几乎所有音乐类型的节目,都和“神曲”捆绑产生了或大或小的联系。

有举一反三的,比如音乐综艺《盖世英雄》。

开播之初就放言:“我们就是来做神曲的”,不少歌手一上来就直接向“原神曲”宣战。

整个节目仿佛“神曲粉碎机”,把一首首魔性的洗脑歌,撕裂了再重新填充。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7)

歌手们会玩,但民间高手也不少。

土味至尊曲目,《爱河》都很熟悉了。

小破站上有一些up主,脑洞很大。

比如有人用新裤子的方式打开《爱河》,或者用二手玫瑰的方式打开《酒醉的蝴蝶》。

(视频放不上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来看下。)

花式混搭的有趣,观众们听得忒带劲。

但当趋势越来越烈,一味追求神曲而走偏了整体的音乐方向的也不在少数。

上文提到的郑云龙的《嘴巴嘟嘟》,就是个反面素材。

唱功毫无质疑,效果也达到了,只是这样强行凑对的方式太硬了。

有趣但不聪明。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8)

不否认,这样的操作更吸引眼球,更容易营造反差感,更能拉近观众距离。

但多了就容易反噬。

于是很多人说,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这些神曲搬到台面上,不仅是污染了耳朵,甚至糟践了华语乐坛。

这话,事出有因。

但“毁掉”的定论,蝉主认为不必这么激进。

批评是应该的,但子弹可以再飞一会。

与其一味指责

不如试着相信

前段时间,杨坤批《惊雷》不是音乐的言论,引起很大讨论。

蝉主也对此写过一篇文章,音乐不分高低,但应该要有思想。

如果说《惊雷》被diss,那喊麦神曲始祖《一人饮酒醉》更离不开争议。

《天籁之战》中,华晨宇再次遇到神曲,就是改编这首《一人饮酒醉》。

把喊麦的说词,融进了摇滚、rap和中国风元素。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19)

虽然势头比不上曾经的《滑板鞋》,但也改编成了华晨宇风格,且是在24小时内完成的。

被批“不算音乐”的喊麦,加入另辟跷径的想法,变成一首有欣赏价值的作品。

当“神曲”被摆上台面,不应只看到它的魔性。

既然逃不过,如何重新演绎赋予新活力,也许最后不止能翻身,说不定还能三级跳。

《乐夏》里几支乐队的改编,无论从编曲、舞台表现还是观众接受度来看,其实都是成功的。

大波浪乐队的《爱情买卖》,又燃又骚,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听了估计都不敢蹦了。

椅子乐团和白皮书乐队的《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一个改成骑小绵羊的青梅竹马的绝美纯恋,一个做成献给外卖小哥的专属主题曲。

一个纯净,一个暖心,变装后的“神曲”也可以娓娓动听。

几首歌都改编得有强烈个人风格,更高级,且改编后都比原版更富欣赏性。

很多人在质疑节目造流量、讨好姿态太拉低档次。

但事实上,神曲都在被骂的今天,改编神曲其实已很难再去讨好谁。

从2016年《我的滑板鞋》开始,改编神曲在各大节目中流行起来。

一次吃到甜头,两次还吃香,但接二连三的复刻也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现在已经2020年了,这一招的过量和观众的审美疲劳,我想《乐队的夏天》不可能没有预估到。

且节目中给出的歌单中,不仅有网络神曲,还有其余很多选项。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0)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1)

“网友好喜欢”只是其中一个主题。

看得出,节目的动机并不聚焦改编“神曲”这一个。

它们和岛屿心情改编的《追梦人》,五条人改编的《Last dance》一起,组成了“音乐的X”。

是不确定,也是《浪姐》里张雨绮口中的“无限可能”。

这难道不喜闻乐见吗?

《乐夏》搭建起的这座雅和俗的桥梁,已经通路了,却不停有人在桥的另一边拉起警戒线堵住路。

但,也有自告奋勇要去探路的。

选歌环节,大波浪乐队在看到歌单时,立马就兴奋地定下了《爱情买卖》。

一脸胸有成竹和全身的拽劲:“我们赢了”。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2)

主唱李剑说,这首歌其实很有味儿,甚至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改编打入中国广场舞的大形势。

要做最高级的广场舞,为了让妈妈能开心又洋气地跳。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3)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4)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5)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6)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7)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8)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29)

他出道八年被骂八年(因为把爱情买卖唱得太高级)(30)

最后《爱情买卖》呈现出来的好效果,和这样的心态分不开。

与其揪着一期节目和几首歌一味指责,不如换个思维来看待。

顶着能预估到被批博眼球的骂声,依然把神曲搬上自己的门面,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也许可以不再恶意揣测,试着去相信一次选择人人洗脑的神曲不是为了故意搞反差制造话题。

而是以另一种正向的方式“讽刺”那些神曲:被骂不是因为不好听,而是太急功近利,不够用心。

“俗”向“雅”的撕裂,是给神曲们的“可以变得更好”的忠告,也是包容性的测验,关于音乐或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