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饭把筷子插在饭上,结果被老妈大骂一顿。问其原因,妈妈又没有细说,只说这样不吉利,不能这样。

我好奇心强,就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其缘由。

据说古代在处决死刑犯的时候,给犯人的最后一顿饭就是把筷子插在饭上,因为筷子像香,这跟上香是一个意思,为此我们都很忌讳!

后来又听到“菜不三摆,筷不成五、席不坐六”,原来这些都是老祖宗的饭桌规矩,寓意深远,值得一听。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1)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都有很多东西要学。比如很多人不明白“菜不三摆,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寓意和故事,真是不可不懂。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2)

1.菜不三摆

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很多东西只能通过“玄学”和“迷信”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古人常说“天意难违”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有祭祀神灵的习惯。皇帝每年兴师动众,祷告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平民祭祀祈求“流年平安”等等。

而在祭祀中,供品都是遵从“三三制”,比如三碗酒、三碗饭、三双筷子、三炷香等等。

《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因此,在请客吃饭的时候,要避开点三个菜,这是对神灵和客人不尊重的做法。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3)

2.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是指吃饭的桌子上不能摆5根筷子(两双半),这里有个故事,寓意深远。

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都有可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我怎么办?”

而5根筷子,就是因为被容易出现三长两短,所以才很忌讳。

古人对“死”很避讳,而人死后会盖棺,入土为安。但很多老人,在临终前都会叫人做好“棺椁”,这样自己驾鹤西去后也好有个栖息之地。

古代民间有一种说法,“棺椁”不能随意挪动或者是打开,因为一旦打开就预示着主人要躺进去了。

“棺椁”是一个长方体,打开之后,侧面有3根长木板,前后有2根短木板,这就是“三长两短”了,这样是不吉利的象征。

所以,在饭桌上,要切忌放5根筷子,寓意不好。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4)

3.席不坐六

古代用八仙桌当餐桌是非常普遍的。八仙桌是一种正方形的桌子,每边能坐两人,正好是8个人,因此就称为八仙桌。

如果八仙桌坐的是六个人,必定是侧面每边两人,前后各一人,这么坐就像乌龟的四只脚和头尾,因此被称为“王八聚餐”,被说是乌龟王八,想必人人都会不高兴。

因此一起吃饭,一张桌子就不能坐6个人。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5)

这些餐桌礼仪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程。有些古代用餐礼仪已经不用了,但有些依然沿用至今。比如请人吃饭,主副位置的安排,敬酒的次序和话术,如今的西餐文化等等,都是社会常识,是一个人学问和修养的体现。

不仅是餐桌礼仪常识,很多其他社会常识我们也要知道。

比如:生活常识、职场常识、商场常识、情场常识、应急常识、理财常识、口才常识等等。

这些知识和经验,我们有的会有所耳闻,但并不成一个体系。学校学不到,长辈又没能一一教给我们,那我们如何才能系统地获得这些知识呢?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社会常识全知道》,书中总结了日常中2000个不可不知的社会常识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6)

这本书从礼仪到与人交往再到为人处世,都总结了详细的经验和知识。

很多时候,你多懂一个常识,就能获得一次出彩的机会,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赏识,甚至能让你得到领导的重用甚至升职加薪。

细节决定成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时刻,懂多一点准没错。

比如:

《社会常识全知道》,通通都能给你答案。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7)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虽然网络发达,但刷手机和看小视频都是娱乐消遣,能学到的东西有限。我们要学习一项技能,最系统又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学习是付出代价最少回报最高的事情。做一个明事理、懂人情、会处世的人,比什么都强。

“小成就靠努力,大成就靠人品”,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不摆三盘菜不放四双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8)

这本书一共414页,系统详细地总结了常用的社会常识性知识。从生活到工作再到感情,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像查字典一样翻阅一下,不管是自用还是送人都是首选好书。现在头条推出精装版,原价59元,现在只需38元,还包邮。我们花一顿饭的钱,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收获前人总结的2000个社会常识和经验。

想要学习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遇见好书##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