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美国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年轻人在经历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深切体验了二次大战以来的精神信仰失落和心灵异化,形成了所谓“垮掉的一代”。
当灵魂无所皈依之际,除了摇滚、毒品和诗歌,他们试图到西方以外去寻找精神寄托,此时,从日本传来了禅宗和寒山。先是美国诗人加里·斯纳德翻译了24首寒山的诗歌,后杰克 • 凯鲁亚克在认真阅读了这24首寒山的诗歌后,大受启发。就在撰写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的时候,融入了寒山的思想,还特别在小说扉页写了一句话:献给寒山。
随着凯鲁亚克的出名和斯纳德24首寒山译作的大量传播,寒山迅速在美国年轻人当中走红了起来。而寒山的“衣衫破旧,长发飞扬,隐居自然,疯疯癫癫”的形象,以及特立独行的人生智慧,被大量年轻人奉为了精神偶像,有着类似形象的年轻人就被称为“嬉皮士”。
在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大学校园内,常常可以看见很多留长发、戴耳环、不穿鞋,唱歌、弹吉他,拿着一本诗集的美国学生,他们手里所拿的就是寒山的诗集。就这样,寒山,一个中国古代默默无闻多年的唐朝诗人,一跃成为了二十世纪西方先锋青年的偶像。
对于寒山本人,中国的历史上的记载很少,是否本名叫寒山也无法验证,但鸿泥雪爪,在浩如烟海的史籍和他的诗稿中还是留下了鳞爪碎片,拼凑出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年轻的寒山,也是富家子弟出身,良好的家境,让他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少有才气的他,更是文采出众。可老天给了他智慧的大脑,可在相貌上没有眷顾他。史书记载,他身材不高,长相也不是帅哥级的,后来,这些成了他人生路上的一道坎。
唐朝时代是中国文化鼎盛时代,有无数的诗人是通过科举扬名天下的,但唐朝时代科举选才的规矩还是很多的,不止看文采,也要看颜值。据《唐六典》记载::"吏部……以四事择其才,曰身、言、书、判。"唐代选官量才有四个标准,就是身材丰伟、言词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良。
当寒山满怀希望的前往长安,科举却让他碰的焦头烂额,不由自嘲道"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就是自己书法和文章都不错,只是可惜爹娘没给他好身材,相貌也不够端正,就没有选上官职。
不信命的寒山还是坚持参加科举考试,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是屡试不中。
多次的落选,让他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个“京漂”。可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开始困顿不已,于是"前度是富儿,今度成贫士”。而更让他心寒的是,多次科举的失败,他成了家人眼中的失败者,“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兄弟的责怪,妻子的轻视,让他感觉世界坍塌了,他三十岁的人生走入了死路。
此时寒山的心境,应该是失去前行目标的迷惘与无助。而千年之后遥远的西方,一群年轻人似乎也与他心灵相通。
不愿就此沉沦的寒山,该如何做?
他选择了远行,逃离大唐盛世下繁华的长安城,逃离冷冷世人的眼光。
过了很久,在千里之外的天台山脚下,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就是寒山。
究竟他是如何跋涉千里,又为何选择了天台山,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
不过天台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而佛宗的重要宗派天台宗也在这里,此时寒山到天台山,有与其说是避世,倒不如说就是想去修道成仙。
在中国的文化中,儒、释、道一直伴随着中国文人,儒为经世,道家为修身,释家则是自我心灵的调整,三种文化奇妙的与中国文人的言行举止融合在了一起。
寒山来到天台山,先是专注于道家,找了个地方修道、读书、炼丹的同时还写诗。可世上哪有什么仙丹,长生不老也不过水月镜花,于是他就放弃修道,改去学佛坐禅。他的诗中说:“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可他为何选择了禅宗?这或许与他的个人心性有关。
禅宗,又称佛心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简单的说,就是佛性人人都有有,顿悟人人可成佛,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入禅成佛,讲的是个人的自我修为。
这点看来,很符合寒山的心性,不喜繁琐,但求随心,悟道佛学,却没有出家;钻研道教,没有做道士,他是一个非儒非释非道的独行侠。
不过,他修禅还是很用心的,他在天台山找了一处僻静的山洞,后世称为寒岩,而寒岩仅仅就是个能够勉强遮风挡雨的石洞而已,环境很恶劣,他曾诗言“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但这里成了寒山的精神家园,他随意而居,或卧或坐,有时就发发呆,有时游荡在树林之下,山野之间,于是天地之间都成为了他的道场。
历年的修行,他成了天台山的名人,成了“天台三圣”。所谓“天台三圣”,就是寒山被视为文殊化身,还有拾得是普贤化身,丰干是弥陀的化身。
关于寒山的活动踪迹,古代的典籍中多少能找到一些记载,在历代绘画中有三个和尚加一只老虎的“四睡图”,“四睡图”的传说就与寒山有关。
据说有年,台州刺史闾丘胤拜访丰干禅师求教禅宗道理,丰干禅师让他去问寒山和拾得。刚好寒山和拾得正在一起聊天谈禅,刺史上前对二位大师说,我特来拜访。两人就问,谁叫你来找我们?刺史说,是丰干禅师指引。寒山拾得就说,丰干太多嘴了,看来我们在这里待不住了,于是两人起身,拿着破画卷和破扇子,摇摇摆摆出门去,一出门二人就消失不见了。刺史看到这个情景,感到很惊讶,转回去找丰干问情况,等他走进丰干的房间才发现丰干也不见了,只有一只老虎睡在那里。
这个传说虽有后人夸张与杜撰的成分,但也说明了寒山已经走出自己人生的误区,成就了自己的心灵上的超脱,身体也只是“皮相”而已了。
所以寒山成为“嬉皮士”鼻祖,就很自然了。
古代的史书中记载过寒山的当时的生活状态。用现代的眼光,寒山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嬉皮士”。
据说寒山经常到国清寺“打秋风”,于是他的朋友丰干和拾得就每天把寺里和尚吃剩的饭菜,装进竹筒留着,等寒山来取。
可寒山每次来的时候都一路嬉闹一路诵诗,到了国清寺廊下还大声喊叫,甚至骂修行的和尚,“廊下徐行,或叫噪凌人,或望空漫骂,和尚不耐”,他这种随意的行为,让和尚们很生气,就拿木杖追打,可寒山也不生气,还拍拍手呵呵而退。
而寒山穿着在当时很“潮”,堪为唐朝的“犀利哥”,他穿的衣服都破烂到要拿绳子穿起来,还用桦树皮做成顶帽子,整日穿个木拖鞋,口中有词,自由游荡,活脱的混混形象。
寒山的诗歌,更是简单直白,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其诗句基本都是大白话和顺口溜,
如有一首,“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初看,恐怕很难说是诗,但最后一句“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却又蕴含着哲理。
如此接地气的诗,自然不被正道庄严的主流文人所传颂。
但寒山的诗之所以流传,正是因为与禅宗的讲道方式暗合,后多成为禅宗的参禅工具和上堂法语,在明清时期民间有句俗语说“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
想来正因为如此,相对唐代李白。杜甫等人诗辞藻的瑰丽而言,寒山的诗没有文字堆砌,语言平白朴实,晓畅易懂,更便于欧美人的接受与理解。
而同时寒山本人与主流文化和主流生活不同的价值观,也正好与当时的美国青年人是如此相像,心灵相通,就没有了国界的限制,成为他们的偶像也就正常了。
写在后面
在璀璨无比的盛唐文化和多如繁星的诗人中,寒山的光芒也许并不耀眼,但有一句话,是星星就会发光,有光必定能照亮人的心扉。
文刀木公历史大家说
资料出处:《寒山诗选》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点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