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十四年的时候,唐玄宗在时隔六天之后,得到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的消息。我们根据这个消息就可以推算出唐朝的信息传递速度有多快,首先西安的华清池距离范阳3000里地,信息传递了6天,相当于每天跑500里,从唐代换算到现在的里程,大概是504里。这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五百里加急”速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八百里加急”。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先杀马(真的能跑死马吗)(1)

有人说“八百里加急”是跑死马的节奏,虽然言过其实,但是八百里确实是古代驿站体系最快的速度了。驿站这个制度,从商朝就开始了,到了秦汉时期迅速发展,唐朝时候达到了顶峰。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先杀马(真的能跑死马吗)(2)

古籍中记载的千里马,想必大家都听过,“日行一千,夜行八百”,那要是有这么匹马,送八百里加急岂不是很简单?其实这是人们对千里马的误解,千里马的说法,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的时候,一里地等于现在的300米,千里马一天跑的只有300公里,按十个小时来算,时速就是30公里而已。这样的马就已经很少了,其他的马根本达不到这个速度。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先杀马(真的能跑死马吗)(3)

所以八百里加急依赖的不是好马,而是国家的体制。唐朝的驿站建立了1600多座,驿夫超过了20000人。而到了元朝,每个驿站都给配了80匹以上的马,大一点的有配200多匹的,直到清朝,还有2000多个驿站,14000多个递铺,70000多驿夫,40000多铺兵。正是因为国家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才保障了“八百里加急”的文件传输体系。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先杀马(真的能跑死马吗)(4)

但是即便有良好的体系,“八百里加急”这个古代创造的神奇速度,也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关键还是得看人行不行。秦朝的时候,驿夫要求步递的话,一个小时必须保证10里的脚程,据说隋朝的时候有个驿夫“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可以算是达到人类的极限了。乘马送件的话,要求每天要跑120-160里,稍微急一点的,每天要跑300里,再快就是500里,最快就是800里。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先杀马(真的能跑死马吗)(5)

所以八百里加急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国力的象征,每年驿站确实要跑死很多匹马,才能有这个配速,只不过现在我们交通工具更方便了,已经不再把八百里当回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