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1)

首都地标

乌干达,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当您进入乌干达(UGANDA)这个高原之国,您定会迷恋、不舍。那条条纵横的河流,那片片明镜似的湖泊,那丛丛草生的沼泽,那道道无底的沟地,那层层斧砍的裂谷,那茫茫绵延的山恋,勾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有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有东非大裂谷的裂痕,有横穿24.1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赤道线,有尼罗河的源头……

乌干达,这个拥有3750万人口的国家被誉为“高原水乡”、“非洲的明珠”!“如果您去乌干达,一定要去‘明珠的明珠’坎帕拉城、尼罗河源头和伊丽沙白国家公园,那是乌干达的三大亮点。其中坎帕拉城中的布干达王陵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决不能错过机会呦!”司机兼翻译派推克说。这次踏访,派推克将带我去三个国家。一进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KAMPALA)城区,顿感格外清新:树木成荫,花草芳香,尤其是满街满巷的芭蕉树,伸出巨大的手掌欢迎客人的到来。芭蕉树之多,成为坎帕拉市一道别样的风景,难怪她有“芭蕉城”的称号。坎帕拉坐落于玻利维亚湖畔,且四季如春,又被誉为非洲“明珠的明珠”。坎帕拉城由七座山丘组成,山山相连,谷谷相牵,有层次,有线条,透视感非常强。我在派推克的带领下,驱车翻过几座山岗,穿过鳞次栉比的房屋,通过古老的拱门和皇家大道,首先来到位于卡苏比山丘上的卡苏比的布干达王陵。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2)

王陵

王陵的外墙是篱笆条,进口两扇大门上刻有两蹲雄狮,旁边的木牌上写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进到院落之中后,有些令人失望,眼前只有7座茅草棚建筑,那里像王陵?棚内黑洞洞的,贴有几张照片,摆着几件生活用品,并没有陵墓的迹象。这时解说员说:“说是王陵,其实是王宫,过去的国王就居住这样的茅草屋棚,不过比老百姓住的要大得多。国王的住宅不在于建筑材料,在于其所体现的文化传统价值和信仰价值,这是它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所在。”解说员介绍,坎帕拉城的发源地就是这个地方。“坎帕拉”在当地语中为“小羚羊之地”的意思。在很早以前,此地是布干达国王放牧的地方,当时布干达是这一带最强大的王国。这里最大的茅屋高10米,曾是布干达王国穆特萨一世的古王宫,远远看去蔚为壮观。穆特萨一世一直住在里面,国王去世后遵照生前的意愿把他葬在宫内,另外,国王的三位继承者也下葬在此,王宫从此改为王陵。卡苏比的布干达王陵四周的篱笆用非洲大象草倒置斜插,表明主人已不在人世。陵院内其它几座草房是王后和嫔妃住的宫室。2010年王陵失火,屋顶被烧毁。在首都,我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巴哈伊灵曦堂。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3)

灵曦堂

这是一个祈祷与沉思的聚会场所,近似于教堂、神庙和清真寺。按照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拉的构想,提倡各种宗教融合,这种灵曦堂将会成为社区精神支柱,召唤世人进入一种崭新模式的信仰,这也是社会慈善服务的中心。当我走进这座建筑漂亮的灵曦堂内,看到内饰装潢非常豪华,当地人常来此祈祷,寄托所思。据悉,这种信仰式的建筑正在世界一些地方兴起,如印度新德星巴哈伊灵曦设计得像荷花花瓣,巴拿马城的灵曦堂像个圆球等。在坎帕拉市区,我又去了印度庙。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4)

印度庙

独立广场、独立纪念碑、国会大厦、德国第一处建筑场所遗址和中国援建的体育场,最后来到国家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历代文物,记述了国家的历史。乌干达公元1000年前建立了布干达王国,1850年随着阿拉伯人、英国人、德国殖民者相继侵入,爆发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信徒间的战争,直到1962年获得独立。离开首都坎帕拉时,在大街街心公园恰遇群众性戒烟、戒毒、戒不良习俗活动宣传,场地上展出很多宣传画,呼吁人们防治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在讲演场地,当地组织者告诉我:“我们每年要举行一次禁毒宣传,防治艾滋病。”。晚间,下塌的是中国人开办的方方宾馆,颇有回家的感觉。次日,我驱车东行,去往金贾地区寻找尼罗河源头,去看一看世界上最长河流尼罗河的发源地。汽车在疾驶。 左边是山峦丘陵,右边是粼光闪闪的维多利亚湖,一派高原山地,湖光水色。随着汽车的前进,窗外不断变幻着不同的风景,时而片片村落农舍,时而顷顷碧绿农田。经过卢加济镇,通过尼罗河大桥,我顺利到达金贾市,车程表显示已走过100公里。金贾市坐落于维多利亚湖北岸,是乌干达第二大城市,街道上皆是殖民时斯的建筑,保留完好,是一个很精致秀丽的古城。汽车穿过金贾市区后,来到维多利亚湖边,在这里我去寻找尼罗河的源头。无意中,我发现湖边竖有一蹲印度甘地的铜像,不解其意。后来我问当地人,原来这里是甘地骨灰撒落的地方。甘地在世时留有遗嘱,将骨灰撒到尼罗河源头。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5)

尼罗河源头

甘地在非洲工作过,他曾有一个梦想,一定要亲眼看看尼罗河源头,但直到被暗杀,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这时,我乘木船荡在湖中,向南飘动,去寻找尼罗河源头。 船行维多利湖,遥望四周的远山、绿树、小岛、农舍,心旷神怡,尤其是远处的尼罗河大桥,为湖泊增加了别样的色彩。经过三个湖中小岛,穿过打鱼的船只,一个多小时后,来到维多利亚湖和尼罗河的边界处,只见一团湖水向上涌出,像奔涌的泉眼,原来这就是尼罗河源头。源头处有一堆石块托起一个小小牌子,用英文标识着“尼罗河源头”的字样。1862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进入乌干达,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位于维多利亚湖北岸金贾的出口处为尼罗河的发源地,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此地是湖水变成河水的分界线。踏行伊丽沙白国家公园是乌干达的第三大亮点。然则路途遥远,它处在乌干达、刚果和卢旺达三国交界地带,距金贾市约400公里。800里路云和月!我又上路了,汽车向着西南方向飞奔而去……

我是清晨5点钟伴着满天繁星和灼灼月光出发的。汽车在乌干达大地上飞驰……旅行,乘汽车要比乘飞机好得多。因为能看到乡野风光,能接触当地民众,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各地风情,一踏可以感受最立体的线条,最丰富的层次,最饱合的色彩……

行车中,最让人兴奋的是画满墙体的华为广告,沿途不断,满眼皆是。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6)

华为广告

做为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么多中国企业的广告,那种心情,揉合着骄傲与思乡。中国人能为非洲经济发展带去助力,这也是团结友谊的象征。出行2个小时,来到一个叫纳布桑凯的小镇,汽车停下来,司机兼向导派推克说:“这是赤道线,是乌干达的又一个景点。”这时我猛然想到,赤道横穿乌干达国土,乌干达是“赤道之国”。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7)

赤道线

我当然要在这里踏访。赤道线上建有直径两米多的圆圈状纪念碑,旁边摆有一个漏斗供人们实验。漏斗装满水,若放置赤道线南边或北边,水流旋转方向会相反;放置在赤道线,水并不旋转,而是直流而下。离开赤道线继续南下,窗外皆是大片大片的香蕉林,山上、山下,岗坡、沟梁,果实累累。乌干达是香蕉的主产区,路边道旁可现运香蕉的、拉香蕉的、卖香蕉的,简直成了香蕉的世界。行车中,顺便停下来买了一美元香蕉,哪知给了两大把,数了一下,竟有40多个,太便宜了。若买绿皮香蕉更便宜,5美元就能买一大串,这一串至少50公斤。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8)

绿皮香蕉不能马上吃,是当地人通过加工作为粮食来食用的。 一路田园农舍,一路风光旖旎。经过马萨卡、姆巴拉拉、恩通加莫、鲁比里济等地,到达伊丽沙白国家公园已是星光满天。颠簸了整整一天,已是腰酸腿胀。驻地是森林中的公园宾馆,躺下后很快入睡,这一夜香甜无比。

次日,凌晨4点起床。派推克翻译说:“观看动物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这个时间段是动物寻食的时候,尤其是狮群。”汽车在无边无际的大森林中奔跑,夜幕中的树木、山梁、沟坡,模模糊糊,天边出现一道曙光。派推克向导介绍说:“这个伊丽沙白公园太大了,约有2000平方公里,相当非洲科摩罗一个国家的面积。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9)

长蛇

这里原来叫卡欣卡国家自然保护区,后来改作现在的名。公园坐落于鲁文佐里山脉下,有600多种动物和鸟类,其中有狮子、大象、羚羊、水牛、河马、长蛇、野猪等。”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10)

河马

汽车继续在森林中穿行,不断看到大象、羚羊在吃草,也有野猪在狂奔,还有猴子在路边懒洋洋蹲着……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前面出现一片草地。机灵的派推克翻译一边行车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搜索动物的去向。突然,他把车一停,说:“狮子!狮子!”这时,我远远望去,一群狮子正在进食,口中是一只羚羊。可怜的羚羊!葬送在猛狮口里。“强食弱肉”,我又一次领略了大自然中的必然法则。在茫茫的森林、草原中,还观看了鸟类、爬行动物和大自然风光。之后,派推克向导引领我乘座小船游览卡琴扎河。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11)

飞鸟

这条河连接爱德华湖和乔治湖,全长40公里。船儿在水中荡漾,一番水上风光别有洞天,尤其是河边色彩斑斓的飞鸟,各式各样,多姿多彩。伊丽沙白国家公园,动物的世界令人惊叹不已……

非洲游记纳米比亚(喜看世界非洲篇)(12)

国鸟

卡欣卡自然保护区,大自然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