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的最好的小品(兰州百姓小品艺术节)(1)

夕阳红豫剧团在上届艺术节的表演。图片系受访者提供

舞台表演的最好的小品(兰州百姓小品艺术节)(2)

第二届百姓小品艺术节颁奖。

舞台表演的最好的小品(兰州百姓小品艺术节)(3)

兰州交通大学晨曦话剧社在排练。

百姓小品艺术节将于10月11日在人民剧院拉开帷幕,至此,这一项填补了我省群众文化空白的艺术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在一个具有专业演出条件的舞台上让“百姓演、演百姓”是创办这项活动的宗旨,可贵的是,这一信条也得以践行——工人、农民、大学生等一众非专业艺术爱好者成了这个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借助话剧、小品、戏曲、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诠释和表达着他们的朴素艺术。

缺精细制作的精品而多粗制之作。不讳言,这是呈现在这个舞台上最直白的“硬伤”,不过,即使如此,也不能忽略这个舞台的存在意义——因为在这里,有最现实的人间冷暖与喜怒哀乐。

1.一对老搭档

5月份快末时,常贵顺硬生生地被孙景平从深圳给叫回兰州了。

“还不是为了这个百姓小品艺术节。”说话的常贵顺是甘肃话剧团的一位知名演员,已退休六七年了。他系出艺术世家天津卫的常家,在家族成员多从事曲艺表演之中,常贵顺是个特例——他做了一名话剧演员。

其实,搞百姓小品艺术节这事也是常贵顺和现为人民剧院经理的孙景平“侃”出来的。

只是这两人的想法能落地,按孙景平的说法,那还得归功于各方面领导的支持。“就拿朱衡院长来说,百姓小品艺术节是2012年朱院长抓的两件大事中的一件。那年6月,甘话的扛鼎之作,大型话剧《天下第一桥》在甘肃大剧院首演,引起轰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收获了国内话剧的诸多大奖,他本人也获得了梅花奖二度梅的殊荣。再有就是,朱院长派出了话剧院的主创力量,并亲自担任评委,积极协助人民剧院成功举办了甘肃省首届百姓小品艺术节,为我省创建戏剧大省,推出了一个新的品牌。为活跃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农、商、学、兵的表演爱好者们,开启了一个百姓演,演百姓,由专业人士策划指导的百姓大舞台。”

算上这一次,常贵顺已经是第三次担纲艺术节的总导演和艺术总监了。“一个科技单位搞一个省级艺术节,太不容易了。”常贵顺已经不愿意多说经历过的那些捉襟见肘的困顿了。这几年他多在深圳并从事艺术教学工作,就冲着他的名气,找上门的太多,挣钱确实比较轻松,但搞这个艺术节却让他尝到了“没钱还要办事”的滋味。记不清跑了多少趟,反正就是为了降低一个拱门的费用,他这个“大导演”跑到小作坊里和人砍价,磨嘴皮子。

前两届有大拱门,红地毯,这一次还要增加一面演员签名墙。

“定西一个叫李炳章的农民今年还要来参加我们的艺术节,这位老先生已经80岁了,前两届他都是早早报名参加的,我也曾经好奇问过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来这里?他的回答很直接:就是想上省上的大舞台过把瘾。”孙景平自己也是话剧演员出身,这几年和非专业演员打交道以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舞台永远是他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他一直自信地认为,从这里会走出甘肃的“赵本山”。

2.一股新力量

在百姓小品艺术节这个舞台上,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就是大学生。年轻、想法新,创意多,敢于实践,大学生们带给这个舞台无限的可能。

西北民族大学的黄钟剧社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艺术节,却带来了三个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原创情景剧《红与黑》、开心麻花作品《爸爸爸爸爸爸》和原创教学歌剧《文成公主》片段。

学歌剧表演和戏剧导演专业的宋超是黄钟剧社的创办人之一,还是社长。他说此次的参赛作品《红与黑》讲述了一个贪官在监狱的自白,分别通过仕途经历与家庭关系的讲述,告诫人们,身为官员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合格党员,合格的人民公仆;小品《爸爸爸爸爸爸》则是一个宣传打拐的家长在一个小学做演出的小品。

“原创剧《红与黑》此剧运用了蒙太奇时空切换的手法,巧妙地表现了贪官的内心视像。而小品《爸爸爸爸爸爸》则以喜剧和翻转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进行了一次打拐宣传。”

甘肃政法学院的冲痕剧社也是第一次参加艺术节,参赛作品是小品《贼不走空》,作品以一个小偷偷东西却闹出笑话为主线,从而揭示小偷的心路历程的故事。

这样一对比,连续参加三届艺术节的兰州交通大学晨曦话剧社显然是“熟面孔”了。前两届他们参赛的话剧、小品都有斩获。这一次的参赛剧目叫做《落叶归根》,并不是一个原创作品。“在我们平时排演的剧目中,其实并没有太多原创作品,我个人觉得主要是我们缺少编剧。我们属于学生社团,包括演员、导演等都不一定是有成熟经验的,自然也没有太多愿意做编剧、适合做编剧的人选。”晨曦话剧社社长朱方平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大学校园里,搞笑的喜剧类的艺术作品还是有相当的受众的,无论是黄钟、冲痕还是晨曦,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者,在剧目创作与编排上他们会比较机动灵活,但是一旦是触及戏剧文化本质性的问题,则是有底线和原则性的。

3.又见老面孔

华亭县的姬亚宏是第三次参加艺术节了。姬亚宏所在的华亭县文化馆,2012年首届的参赛作品是《天下妈妈都一样》,获得了艺术节的金奖。第二届的参赛作品是《联村联户谱新曲》,最终获得一等奖。这一次更是有备而来,一下子编排了两个节目,分别是《大山深处》和《二丫,你变了》。前者是关于精准扶贫的,后者是反腐倡廉题材的。

兰通厂夕阳红豫剧团的韩秀珍她们也是小品节上的老面孔了,这一次还将继续参演,带来的是传统豫剧《探阴山》,这出戏讲的是包公恐判案冤枉好人就下到阴间断案的故事。

韩秀珍是这个剧团的团长,前两届她们参演的作品都获奖了,尤其是第二届,凭借反映计划生育的一则计生大戏《三叩门》韩秀珍个人获得小品人气王。

夕阳红豫剧团是2000年挂牌成立的,这个由豫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剧团,据说兰州市所有社区里独此一家。很多年来,它是靠着剧团的每个成员每月两块钱支持过来的,“后来有一段时间增加为3块,不过现在再不用交了。”已经72岁的韩秀珍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她是一位专业演员,上世纪50年代考入兰州市豫剧团,曾投师有豫剧“十八兰”之称的祁玉兰门下,主攻青衣、正旦、老旦,夕阳红豫剧团就是她从兰州市豫剧团退下来后和李广义、李发杰等发起成立的。

“从我们这个团里走到各个群众艺术团体的豫剧演员不少,可以说,那些演员多少都受过我们团长的指导。”夕阳红豫剧团副团长汤家骏退休前也是一名唱武生的专业演员,说起夕阳红豫剧团,他觉得培养豫剧人才是他们这个团最引以自豪的事。

韩秀珍是个实在人,她觉得说什么弘扬传统文化这些话都太大了,太空了,在她看来夕阳红豫剧团就是一群老头老太“混心”的地方,还锻炼了身体,多年里遍布这座城市的各大公园是像夕阳红豫剧团这些群体最重要的舞台,“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是开心的。就是参加这个百姓小品艺术节图的也是个开心,不追名,也不逐利。”也对,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哦!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雷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