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象形字,像一個人正面站著,中間特別用紋身畫出一顆心。

千字文繁体pdf(漢字的字元人與鬼神文)(1)

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隻破碎的陶扁壺,其中的一面用硃砂寫了一個「文」字。這可能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一個漢字。

在商代甲骨文中有地名「文邑」,商代的金文中有夏代的國號叫「文夏」,《尚書》說大禹的名字叫「文命」。

通過碳14測定,發現陶文的地層,處於陶寺文化的晚期,距今3900~4000年。相當於落在夏代的紀年範圍內。

千字文繁体pdf(漢字的字元人與鬼神文)(2)

為什麼華夏的古人要那麼強調這個「文」?就因為那時候的古人已經有這樣的思考: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是「人」才會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人」的這顆心能夠分辨善惡,能夠提醒自己不能只顧自己、不能侵害他人;提醒自己要尊重他人、寬容他人。所以「文」的本義就是人性後天所修養的真、善、美。

《說文解字·文部》文:錯畫也,象交文。許慎的解釋已非本意。

段玉裁注:錯畫也。錯當作逪,逪畫者,䢒逪之畫也。《考工記》曰:靑與赤謂之文。逪畫之一耑也。逪畫者,文之本義。彣彰者,彣之本義。義不同也。

段玉裁解釋「文」的本意是錯畫,即古時候用鳥的羽毛或彩色的石頭來鑲嵌成紋章徽幟。《詩經·小雅·六月》中的「織文鳥章」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文」是「紋」的本字,即紋理的縱橫交错。

的本意,是指有文采的文章(彣彰)。

《說文解字·彣部》彣:㦽也,从彡从文。

段玉裁注:有部曰:戫有彣彰也,是則有彣彰謂之彣。彣與文義別。凡言文章皆當作彣彰,作文章者,省也。

指文章有文采,先是假借「彧」爲㦽,後又假借「郁」爲彧。戫,今已被「郁」來取代。

《論語》:郁郁乎文哉,古文寫成彧彧。「彧」的本意是有教养,有文采,趣味高雅的。

【文字】文和字,二者的含義不同,文是文,字是字。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意思是說,「文」是指獨體的象形字,而「字」是在「文」的基礎上,添加指事符號,或多個獨體象形字組合,或是意符加聲符組合,而衍生出來的合體字。

【文質彬彬】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質」是指人先天的動物獸性,「文」是指人通過後天的內心修養而表現出來的文雅和教養。「彬」的異體字是「份」,即文雅與野性最好是一半對一半,既不要太粗野,又不要太刻板。

从「文」的會意字:

(文雅與血性各半)、(虎行走的樣子)

以「文」作意符的形聲字:

(斑紋)、(斑斕)、(斐然,五色相錯,有文彩)

以「文」作聲符的形聲字:

(紋飾)、(天上的雲彩)、(蚊蟲)、(紊亂)、(吝嗇,舍不得)

千字文繁体pdf(漢字的字元人與鬼神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