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国(400年-421年,东晋十六国之一)

  是李广后裔李暠在敦煌建立的割据政权。北凉天玺二年(400),晋昌太守唐瑶推举敦煌太守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李暠遂大赦境内,改元庚子,任命属官,史称西凉。敦煌第一次成为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西凉对沙州的行政管理十分重视,州下设郡、县、乡、里等各级行政机构,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

  永安五年(405),李暠改元建初,迁都酒泉,逼近北凉。并将两万多百姓从敦煌迁至酒泉(部分资料说是两万户,我认为不可能),敦煌实力被削弱。建初十三年(417)李暠死,其子李歆继为凉公,改元嘉兴。

  嘉兴四年(420)李歆东伐北凉沮渠蒙逊,兵败身死,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凉军继续围攻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就此被北凉攻灭。

  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天宝二年(743年)追尊为兴圣皇帝。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后凉西部,故名"西凉"。

  西凉主要统治城市大概为敦煌、酒泉、高昌、伊吾、楼兰、居延等十一郡,面积最大时约185万平方公里。

西汉金山国(906年-914年)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渐趋衰落,边防力量虚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陷于吐蕃的沙州首领张议潮,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之后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使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回归唐朝,敦煌迎来归义军时代。

  西汉金山国,后改为敦煌国,是唐天祐三年(906)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张议潮之孙)在敦煌建立的割据政权。号称拥瓜、沙、肃、鄯、河、兰、岷、廓八州地,实控瓜、沙二州。天祐元年张承奉见唐朝将亡,自立为白衣天子。天祐三年(906)春,复用“天复”年号,称“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皇”。当时回鹘已据甘州,阻断归义军入唐交通,进逼瓜、沙。张承奉以恢复其祖张议潮十一州版图为志,与回鹘连年战争。后国力虚耗,无力再战。于后梁乾化元年(911)迫于甘州回鹘压力,尊回鹘可汗为父,改称“敦煌国”,去天子号,改称王。乾化四年(914)秋,张承奉死,曹议金主政,去国号,复称归义军节度使。

敦煌究竟有何魅力(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也曾两次建国)(1)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敦煌究竟有何魅力(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也曾两次建国)(2)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敦煌究竟有何魅力(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也曾两次建国)(3)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敦煌究竟有何魅力(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也曾两次建国)(4)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敦煌究竟有何魅力(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也曾两次建国)(5)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在唐代,人们对于张议潮这样一位誓心归国、维护国家领土统一与完整、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民族英雄是十分敬重的。为了纪念张议潮的功绩,他的侄子张淮深开凿了莫高窟现在编号156窟的这个大窟,在窟内绘制了《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