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丹书受戒”?
朱雀神鸟
在周文王姬昌出生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片火红的云霞,霞光灿烂瑞气升腾,一只“赤雀”(红色的小鸟),衔着一封丹书飞到了太任(周文王之母)产房的屋门上,放下丹书就飞走了。季历(周文王之父)打开丹书一看,里面写道: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如果用仁义得天下,并用仁义治天下,可传百代;如果不是用仁义得的天下,但用仁义治天下,可以传十代;如果既不是用仁义得的天下,又不用仁义治天下,那么一代即亡。
这一历史事件被史官们称为——“丹书受戒”。
周文王访姜子牙
那么周朝的天下到底可以传多少代呢?取决于两个因素:1、是否以仁义得天下?2、是否以仁义治天下?
第二个因素是活的,有很大的变数,无法预测;但第一个因素是死的,它从周武王推翻商纣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周朝到底是传百代还是传十代的问题。
后来,周武王姬发曾经对于这个问题请教过师尚父姜子牙,姜子牙是这样回答的。
周武王蜡像
周武王即位之初,向师尚父姜子牙问曰:“凡前人创造基业,将使后人世世守之也,而能世守者甚少。不知有什么道理,藏之简约,行之顺利,而可以为万世子孙常守者乎?”
姜子牙对曰:“道理皆在《丹书》之中。王欲闻之,必须重其事,斋戒而后可。”
武王于是斋戒了三日,端立官冕,不敢上坐,下堂南面而立,致敬尽礼,求受《丹书》。姜子牙曰:“南面是君位,北面是臣位。王南面而立,则《丹书》当北面而授,先王之道至大,岂可北面而授受乎?”武王遂东面而立,不敢居君位。乃述《丹书》中的言语,说道:“‘凡为君者,敬畏胜怠忽,国必兴昌;怠忽胜敬畏,国必灭亡;公义胜私欲,事必顺从;私欲胜公义,事必逆凶。’这个道理,只要在‘敬’、‘义’二字上做功夫,藏之何等简约,行之何等顺利,可以为子孙万世常守者,不外乎此矣。”武王敬而信之,遂融化这四句的意思,于是凡那席上、几上、镜子上、洗面盆上、殿柱上、杖上、带履上、觞豆上、门窗上、剑弓矛枪上,一一作为铭词,不但自家随处接目警心,要使子孙看见,也都世守而不忘焉。
周武王丹书受戒
武王确实是个圣君,他能屈尊老臣受戒,作为铭词,传之后世,他为了周家能传百代而不懈努力。然而,他也不能肯定:周家的天下是否得之以仁?那么关键点在哪?关键点就在第十代!如果第十代能熬过去,那么就能传百代!
周朝第十代天子是谁?周朝第十代天子就是周厉王姬胡。问题就刚好出在姬胡身上,他上台以后,违背了祖宗的遗训,以暴治国,以欲治国,结果导致了国人的反叛,周厉王最终被赶下台。周朝就算到此截止了吗?没有,周人又立姬胡的儿子姬静为天子,是为周宣王,周朝又得以延续了!
周厉王被赶下台
那周朝的天下算是得之以仁了?但是周朝最终又没有传百代(两代以后,西周灭亡)。难道《丹书》有问题?《丹书》其实没问题,它只是少预测了一种情况,就是:得之以仁,守之不仁,可以传几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