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八艳之。她体态娇小,肤色白如玉,人称“香扇坠”。李香君出身卑贱,但志气颇高。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其命运多舛,然而她的柔肠侠骨却似在秦淮河中投下最后一抹余晖。秦淮名妓李香君的义烈之举,令须眉汗颜。然而,她的身份决定了她终归要被排斥在封建正统之外,其事迹并不见录于史籍,《桃花扇传奇》是对她的事迹最完整的记录。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

《满江红》,闻者无不为之热血沸腾

秦淮河畔的繁荣景象,为大明王朝涂上一抹夕阳的余晖。党社之争的残酷,前途的渺茫,使士大夫们心灰意冷,醉心于寻花问柳。

在风尘女子的轻歌曼舞中,士大夫们的疲惫心灵得到了慰藉。他们对青楼女子的要求已由单纯的享乐,转变为寻求共同语言的知己之情。

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是个很有豪侠之气的歌姬,爱结交当今的豪杰之士,与复社领袖陈贞慧关系很好。有一回,她与别人赌博,一晚输掉千两银子,仍然谈笑风生,受到赞美。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2)

受社会风气和李贞丽的影响,李香君自幼品格高尚,为人豪爽,侠骨不让须眉。她诙谐幽默,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13岁时,李香君拜苏昆生为师,学习唱曲。苏昆生,原名周松如,是明末清初唱曲家,他技艺精湛。

李香君除了在才艺上大有长进,性情上也受到很大影响。李香君熟练地掌握了《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琵琶记》,歌声婉转清越。

在李贞丽的情人杨龙友的教授下,她苦读古典诗词,对岳飞、文天祥和于谦等爱国英雄,十分敬重。她的歌喉婉转,曲唱得很好。她最喜弹唱岳飞的《满江红》,每弹唱时,闻者无不感到热血沸腾。

1642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蒙冤惨死。李香君悲愤欲绝,即兴写下一首诗:

悲愤填怀读指南,

精忠无计表沉冤。

伤心数百年前事,

忍教辽东血更斑。

在当时的情况下,年仅14岁的青楼女子李香君,竟敢写下如此仗义执言的诗,真是难得,受到了士大夫们的赞誉。

1643年3月,春光无限,苏昆生闲来无事,到李贞丽处消遣。进人门中,看到满院春色,景色迷人。李贞丽看到苏昆生来了,把他带到女儿的楼上去。这时,李香君来到苏昆生面前行大礼,苏昆生笑道:“几天不见,徒儿更加漂亮了。”

苏昆生四处打量说:“此楼何不改名‘媚香楼'?”

李贞丽大喜,拉过香君拜谢苏昆生,随即命人摆酒席,与苏昆生赏玩春景。

酒过三巡,苏昆生兴致大发,说:“香君才艺俱佳,若有人来梳拢,一定要找个风流才子,才算绝配。在下昨天遇到河南侯司徒的儿子侯方域,他的家境殷富,风流倜傥。

侯方域21岁,正在苦寻名妹;在下提起香君,他十分动心,不知贞丽愿意吗?”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3)

侯方域

贞丽说:“若侯公子肯来梳拢,哪有不肯的?求苏老爷帮助,成就好事,俺母女感恩不尽!”

苏昆生听了,答应下来,辞别而去。

金陵一片繁荣,尤其是秦淮一带,河上画舫如织。面对此情此景,侯方域不禁念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喂,朝宗兄,临岸游秦淮,好雅兴呀!”

侯方域回头,看到是老乡苏昆生,赶紧行礼。

苏昆生指着画舫穿梭的秦淮河,开起了玩笑:“侯公子,何不去媚香楼散散心?那里有盒子会。”

侯方域是官家子弟,怀春之心总免不了。侯方域欣然与苏昆生沿秦淮河畔向媚香楼方向走去。

“要说起我那徒儿,真是有福了。我教了不知多少歌姬,还没有像媚香楼的香君那样聪明的。她唱《惊梦》中的:‘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真是绝了。”苏昆生谈起李香君,听得侯方域忘记了欣赏画舫缤纷的美景。

“李香君悟性高,那脸蛋更是绝色。我教此徒三年多了,她把我的本事都学了去。她虽身在青楼,靠卖笑为生,但不随便唱给人听。遇有像公子这样的人,她十分温柔,用心服侍。若是骄蛮无理,或者阉党子孙,她便冷若冰霜。”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4)

侯方域、苏昆生赶到媚香楼时,盒子会已经散了,侯方域十分惋惜。

“盒子会散了更好,这样侯公子可以上楼一聚了。去会会我的徒儿,听她唱几曲,不知愿意吗?”侯方域当然愿意一睹香君的芳颜。

“苏师傅,这位公子是 ?”李贞丽问道。

“他就是侯司徒的公子侯方域,与陈公子等并称南京四公子!”苏昆生说。

“小生久闻令爱李香君才艺双全,贤德无双,特来拜见。”侯方域向李贞丽施礼。

“久闻侯公子之名。公子能来这里,真是蓬荜生辉了。香君!”

珠帘一掀,出来一个玲珑可爱的姑娘,十分妩媚,像藏在深闺中的大家闺秀。侯方域看呆了,没料到风月场中竟有如此气质的女子。

“香君,快过来拜见侯公子。”李贞丽见二人一见钟情的样子,连忙招呼。

李香君向侯方域道了万福,说:“我读过侯公子的大作,何不即兴赋诗几首呢?”

几个姐妹也来上楼凑热闹,当下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要见识一下侯方域的文采。侯方域也感到技瘅,看到墙上挂有一幅《芍药春睡图》,还有几处题咏,都是直接写在墙上的。

侯方域被一幅《崇兰诡石图》迷住了。图的右侧有一首诗:“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落款是菁田余无怀诗,武塘魏子中书,贵阳杨龙友题。

“妙,太妙了!”侯方域急不可待来到铺着宣纸的案边,一气呵成: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种辛夷树,不数东风桃李花。

苏昆生笑道:“好,好诗!”苏昆生拈须点头夸奖。

李贞丽说:“不愧出身官宦之家!”李贞丽长期与文人在一起,也是识得好诗的。

研墨的歌姬笑道:“你们都说香君好,我看是偏心眼儿!”铺纸的歌姬也笑咯咯地打趣香君。侯方域向香君望去,见她两朵桃花上脸。一会儿,香君抬起袖子,遮住了脸。

侯方域经常到媚香楼去,拜访同乡苏昆生。后来,他干脆直接找香君,日久生情。一天,侯方域看完几篇墨卷,又到媚香楼去了。

“李姑娘在吗?”侯方域问开门的侍女。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5)

“方才来了个王将军,说是找公子你吃酒的。听说公子不在,趁机邀李姑娘游秦淮。李妈妈撇不下脸皮,王将军出手很大方,李妈妈催李姐姐去了。这时恐怕刚开船!”

听了侍女的话,侯方域好一阵难过,脑海中一阵茫然。他顺着秦淮河慢慢地走。

十里秦淮,自古以来就是歌姬汇聚之地。六朝金粉,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两岸的妓院一家挨着一家。河泊画舫,豪竹哀丝,到处都是出双人对的男女。

每当夕阳西下,人约黄昏后。就连晚风中,都飘浮着脂香粉香,是个纸醉金迷的销金之地。由于国难当头,北方大批富豪逃往南方,秦淮一带更加繁荣了。

侯方域雇了一艘小游舫,摆上几碟小吃,逐波寻访李香君。

“那是侯公子吗?”前面的一艘豪华画舫上,李贞丽在大喊。侯方域听了,喊道:“李大娘,是我。”船家靠上前去。

“侯公子怎么独自一人?香君,快给侯公子斟酒!”

李香君本来心情不愉快,但见到侯方域便转怒为喜了,撇下王将军,笑着为侯方域敬上一杯。

侯方域看着香君,忘了接酒。王将军插话道:“在下姓王,闻侯公子之名,竭诚拜谒,幸有此奇遇。”

“小生哪里谈得上才?将军过奖了!”侯方域出于礼节,与王将军周旋。

“这位王将军,到公子处拜访未遇。找到媚香楼来了!”李贞丽说,她将钱看得很重,王将军光见面礼就花了50两白银!

“有劳将军了,小生真是受宠若惊了。”

大家重新坐下,侯公子对王将军说,“不知将军有何见教?”

“岂敢见教!我从圆海公处听说公子才高八斗,便起了拜谒之心了。”王将军五短身材,脸很白,没有一点军人的豪气。

“将军自圆海公阮大铖那里来的吧?”李香君问道。

“正是。在下与圆海公是好友。”

“哼,阮大铖可是厉害人物呢!”李香君一声冷笑,“又会认干爹,又会认干妈,既当阉儿,又当‘客氏子',厉害呀!”李香君把头一扭,不拿正眼看王将军。

侯方域觉得对王将军不必太过刺激,忙出来打圆场说:“将军不必介意。阮大铖原本是很熟的,只是我等都鄙其为人,故断交很久了。”

话不投机,场面十分尴尬,王将军只好叫船家靠岸。

“侯公子,香君姑娘,但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分别时,王将军怒气冲冲地说。

王将军走后,香君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他吓唬谁呢?这位王将军必是前来收买公子的,公子要守住气节呀!”说完,她斟了一杯酒,递给侯方域:“公子,如有唐突,望体谅妾之心。”

“李姑娘多虑了。小生认为,与人交往时,礼仪是不应该缺少的。”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6)

“又是孔子的那一套。妾虽是歌姬,但也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公子岂能与阮大铖之辈相交?且公子读万卷书,难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香君,怎么这样说话!”李贞丽斥道。

“李姑娘说得好,忠言逆耳啊!真吾畏友也!”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7)

世上最说不清的,就是爱字

一天上午,杨龙友到媚香楼找李贞丽聊天。隔壁房中,李香君正在弹琴,苏昆生在一旁指点。杨龙友擅长书画,文武双全,是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既与阮大铖交往甚厚,又与吴应箕、侯方域等人有交往。

“既然李香君和侯方域你有情,我有意,我这月老就当定了。”

杨龙友手拿茶杯说。“香君外表温顺,可骨子里头却很倔。早过破瓜之年了,仍不肯轻易梳栊。”

李香君说:“杨老爷好! 妈,你们谈什么呢?说出来让孩儿知道。”

“香扇坠儿,你妈托我做媒,我向她要喜酒喝呢。”

香君来到李贞丽身旁,撅起嘴,一脸娇羞。

李贞丽笑道:“孩儿别生气,不是别人,就是侯公子呀!”

在一旁静听的苏昆生说:“杨老爷真是法眼呀!”

杨龙友决定趁热打铁,兴冲冲地来到侯方域的住处。

“龙友兄,快坐,快坐!”侯方域很喜欢杨龙友,倒不像其他复社党人那样,认为杨龙友是两面派。

“你先摆上几碟开胃好菜,开坛好酒!”杨龙友有酒必饮、有饮必醉。侯方域酒量小,说:“龙友兄,小生客居此地,恐一时难以周备,与我上酒楼如何?”

“不,杨某此来,并不是为酒。”杨龙友说。

侯方域哪管这些,将杨龙友请到酒楼。侯方域说:“龙友兄,菜由你点的好。”

“嗯,就点美人肝!“杨龙友说。

“美人肝”是道名菜,颇富传奇色彩。一回,一个大商人到马祥兴菜馆订酒席,那时厨师想破了脑袋就差一道菜,配不足菜谱。突然之间,他想到平时人们从不作菜上席的鸭胰脏。鸭胰脏,又称“胰子白”。得到老板的同意后,厨师刻意爆制,取名为“美人肝”。没想到,“美人肝”意外获得食客的称赞,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压轴的名菜。

“朝宗兄有所不知,在下空有抱负,于国事又有何益?为人尚且不易,有何兴致去作风流客?”杨龙友咽下一片菜,将一盅酒灌下。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8)

“朝宗兄,在下知道,很多复社朋友认为我是个两面派。我今天也不是无故吃你这一顿酒。我点‘美人肝',是要给你送个香扇坠!我是受李贞丽之命来做媒的!”杨龙友已经有了八分的醉意,但他没有忘了此行的目的。

听了杨龙友的话,侯方域又想起了李香君,那温柔款款的情意,不由一副神魂出窍的样子。

“朝宗兄,怎么发呆呢?”杨龙友在醉眼朦胧中看到侯方域的神态,开起了玩笑。

“龙友兄,真是多谢了。”侯方域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喝下一口酒,“香君姑娘是不可多得的美女,小生岂会不肯?只是客居金陵,未带那么多银两。她虽是风尘女子,礼数总不能少的。”

“在下虽不能夸富,一套妆奁,还是送得起的,只要朝宗不嫌弃就行。”杨龙友说。

侯方域本想谢绝,但又怕杨龙友说瞧不起他:“只是,以何物为聘礼呢?有了,何不将这柄香扇题上前天在媚香楼所写的小诗送给她呢。”

侯方域正准备研墨题诗时,抬头发现杨龙友已经在酒桌上睡着了。

在杨龙友的操办下,侯方域与香君共度良宵。李香君是青楼歌姬,得到侯方域的爱,已经心满意足了。

“公子,妾虽是青楼女子,但给公子的身子,还是洁净的。望君莫负妾才是。”鸳鸯被中,两人酣战之余,李香君似一块温润的香扇坠儿,贴在侯方域的怀上。

“小生虽然才学不高,但情义二字还是不会忘的!”侯方域气喘吁吁地说。

“公子,你为什么爱上贱妾?”

“这世上最说不清的,就是爱字...”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9)

李香君色艺双全,是一棵摇钱树,但久不梳枕,成了李贞丽的一块心病。现在多亏侯方域给李香君梳栊,治好了李贞丽的心病。一大早,李贞丽就吩咐下人准备梳妆打扮的物件,准备侍候李香君、侯方域,又派人准备酒席,接待侯方域的一班朋友!

“李大娘,贺喜了!”日上三竿时,吴应箕进门贺喜。他是个高个子的白面书生,为人十分耿直。跟在吴应箕后面的,还有陈贞慧、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钢和沈眉生。几位儒生一个劲地吵着要喝喜酒。这时,杨龙友也赶来了。

“各位都在,我也沾光了。”杨龙友知道复社党人对他有成见。

“龙友兄,你是大月老,坐上席的人物,我们才是沾光的。”吴应箕笑道。

“诸位仁兄,多谢赏脸庆贺了!”侯方域从房里出来向诸位行礼。李香君也向大家问安。

“朝宗兄,春宵苦短啊!”陈贞慧凑上前向侯方域打趣。

“请诸位到客堂人席,一醉方休!”李贞丽请众人上楼。

酒席上,复社社友屡屡向侯方域、李香君敬酒。三巡之后,侯方域就代李香君饮酒,但他酒量小,已经五分醉意了。香君脸上现出桃花,更显得娇柔妩媚了。

“香君姑娘,梳栊过后,再穿上绫罗衣服,更是无人能比了。”吴应箕上下打量李香君,由衷地说,“朝宗兄,年轻英俊,真乃绝配也。”

“太巧了!这多亏了杨老爷,从中撮合,还陪送了一套妆奁!”李贞丽笑道,“香君,快快谢过杨老爷!”

李香君站起来,斟满酒,轻轻地来到杨龙友身前:“杨老爷,水酒一杯,聊表谢意!”

“酒是该喝的,谢字是不敢领的,要谢,就谢....圆海公阮大铖吧。”如果不是喝醉了,杨龙友决不会说出阮大铖的。酒席上的复社党人,都被震惊了。大家看了看杨龙友,又看了看李香君,而侯方域已有些酒了,根本没有注意听。

李香君见众人看着她,她问道:“杨老爷,为何要谢圆海公呢?”

“那妆奁,连姑娘身上穿的都是圆海公的,没别的..意思,他只是想表示友情。”杨龙友说得结结巴巴。

侯方域这次听清了杨龙友的话,感到震惊。他看了看复社友人们的眼光,觉得解释不清。他向李香君使眼色,让她再问问杨龙友。杨龙友只顾喝酒了。

“杨老爷,请吃春笋片。最能解酒了。”李香君夹起春笋片,放到杨龙友的碟子上。“送妆奁的事,您与侯公子说过吗?”

“说过,不过,他只知道是我送的。香扇坠儿,你可别告诉朝宗兄!”

众人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心情平静下来。

李贞丽说:“叫辆车,送杨老爷回府吧!”

“慢!”李香君站起来,向内室走去。当她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刚才的装扮。身后的春杏、秋菊拎着一个包袱、一个箱子。

“这是妆奁衣物,是谁的您就给谁。妾可要去好好地洗一洗穿戴过这些东西的身子了!杨老爷,您该回府了!”李香君劝道。杨龙友抬起醉眼,盯着李香君。

搀走醉醺醺的杨龙友,看着香君,吴应箕来到李香君身前,深深地一揖:“香君姑娘,你真是让人佩服!朝宗兄,我等诸社友恭喜你,不仅得到了一位美人,而且你有了如此深明大义的知己!”吴应箕又向侯方域深施一礼。

见大家转怒为喜,李香君笑道:“来,重换杯盘,大家一醉方休!”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0)

念情郎,一女不嫁二夫

秋季,中原地区,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败明军。农民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威胁北京。山海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正与吴三桂谈判。歌舞升平的留都南京,也有些紧张了。

镇守荆襄一带的明朝将领左良玉以钱粮短缺为借口,欲顺江东移驻南京。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对左良玉有大恩,侯方域给左良玉写信,劝他不要进兵南京。

凤阳督抚马士英以私通左良玉罪名搜捕侯方域。在阮大铖向马士英献毒计时,杨龙友正好在场。杨龙友离开后,赶到媚香楼去找侯方域。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1)

李贞丽说:“杨老爷,稀客呀!”自从李香君退奁以后,杨龙友再没来过。

“侯公子呢?快转告侯公子,有人告他私通左良玉,最迟明早,就要捉拿他了。叫他快避祸!”说完,杨龙友转身就走。

夜深了,媚香楼里,侯方域与李香君拥在一起,好长一段时间默默无语。

“我该走了,不能连累你,连累复社党人。”侯方域轻轻移开香君柔弱滑润的身子。

“公子放心走吧!”香君忍住泪水,打开箱子,取出一个小巧扇坠儿。

“公子远走,归来无期,扇坠儿就带在身上。见了它,就像见了妾一样....”说完,两汪泪,终于流了出来,她控制不住自己,扑在侯方域的怀里,柔弱的双肩不停地抖动着。

二月,天气寒冷。夜里,在一家简陋的客房里,侯方域背手临窗而立,久久不动,只听到渡口处滚滚黄河之水的怒吼声。这个不知名的小镇被月光笼罩着,映出他那憔悴的面容。

自从侯方域逃离南京后,已经一年多了。去年五月,吴三桂降清,清军通过山海关,歼灭李自成部主力。

清军大举南下,所向披靡。侯方域知道马士英容不得他。他实在太想回南京见香君了。他恨不得一步就回到香君的身边。白天,在这兵荒马乱的黄河渡口,侯方域意外地遇到了衣衫褴褛的李贞丽和苏昆生。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2)

他们带来了香君给侯方域的信和那把定情的信物香扇。香扇依然馨香,诗句墨迹仍在,只是左侧,多了一支猩红活灵的桃花。香君的书信摊在桌上,桌上的烛光,照亮了娟秀的字体:

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妄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花二度矣-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断。附寄素扇香囊,并玉块、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当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兰,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钗否也?弘光元年二月,香君绒。

“侯公子,不早了,快休息吧!”

“香君是女中豪杰,公子不要担心了。”

李贞丽和苏昆生进屋安慰侯方域。侯方域转过身来,脸上仍然一片愁容。

“苏师傅,李妈妈,快坐。”侯方域剔亮了烛光,他想从他们那里,了解别后香君的事情。

自从侯方域逃离南京后,李香君轻易不出内室。开始李贞丽只是旁敲侧击命她接客,后来逼她浓妆接客,都被香君拒绝了。

随着清军日益进逼南京,李贞丽就不再催香君接客了。香君除了为李贞丽做些针指活外,就是看着那把香扇,思念侯方域。

一天,杨龙友来到媚香楼。半生不得志的杨龙友得了个礼部主事的小官。对于李贞丽,如今的杨老爷真成了官老爷。“杨老爷,恭喜呀。”李贞丽再也不像原来对他那样随意,“升官啦,该请妾身喝喜酒啦。”

“有什么可贺的?我既不想管人,又不想被人管。”杨龙友对李贞丽的挖苦有些反感。

“官总是官,我哪敢不服杨老爷管呀?”

“唉,我今天来,是奉上司差遣来说媒的。”杨龙友只好说出自己的使命。“淮扬巡抚田仰,经阮大铖的介绍,听说了李香君的芳名,差我来当月下老。”

“杨老爷,香君是你当的月老,与侯方域梳栊,侯公子逃走后,她宁死不接客了。您这第二遍月老恐怕难当啦!”李贞丽只好实话实说,“杨老爷也知道,可有哪一天见到过我的香君接客?”

“李香君为侯公子守节之事,在下早就知道,只是这差事叫我不得不从。”杨龙友为难地说。

“杨老爷,妾身有礼了!”李香君走了出来,手中拿着那把香扇。“杨老爷,您的话妾身都听见了。自侯公子走后,妾身连累老爷为难,心中不安。民不跟官斗,随杨老爷去吧!

李香君说完,奔向楼柱,一头撞在红漆的楼柱上!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3)

杨龙友快步抢上,将李香君抱到床上。李香君面色如纸,呼吸急促。

杨龙友无奈地回到楼柱前,盯着地板上的鲜血,发现那把散开在地板上的香扇。这把香扇的左侧,被血染成了一朵股红,像鲜红的桃花。

杨龙友拿起那把香扇,突然,他快步奔向桌边,拿起笔,几笔点染,勾出一支傲骨桃花。他拿着桃花扇,回到李香君的内室。

李香君躺在床上,头上包着素帕,素帕上浸出鲜血。看到杨龙友进来,香君刚要转过头去,但看到那把香扇,就没有移动。

“香君容颜已毁,杨老爷还要怎样呢?快把扇子还给我!”

杨龙友悲壮地说:“李香君姑娘,我的心意,都在这支桃花中了。我虽然一生落魄,但报国之心未死。姑娘的气节,令在下十分钦佩。姑娘多保重,但愿后会有期。”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4)

意外重逢,不尽长江滚滚流

听了李贞丽的叙说,侯方域看着殷红的桃花,问道:“香君怎么又进官了呢?是阮大铖害的吗?”

苏昆生叹了一口气,向侯方域讲了李香君进宫的原因。

原来,福王最喜欢吹箫引笛,召来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想召进一批歌姬,在宫里排演一场《燕子笺》,马、阮强行逼秦淮歌姬,进宫献艺。

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逃离南京,当了道姑,誓死不愿给狗皇帝演出。有名的歌姬中,色艺双全的,只剩下李香君了。阮大铖派人强行征索,不问青红皂白,把刚病愈的香君抢走了。

李香君被抢去排演《燕子笺》,她心想,“好,我正要骂你们这班奸臣,以解我心头大恨。”来到阮府,阮大铖陪着马士英在后花园中的暖阁喝酒,杨龙友正在一旁。

杨龙友看到香君,不便与她说话。香君看到马士英和阮大铖递盏传杯,不由大怒,朝他们喝道:“现今国破家亡,南京已在清军的威胁之下,你们这些朝中重臣,还有心在这里饮酒,还要为皇帝征歌姬演出,真是误国误民!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5)

杨龙友急得六神无主,拿眼神制上她,免得惹来杀身之祸。香君急怒攻心,哪肯罢休。马士英却不在意,还命她唱一曲。

香君说:“这几天我的嗓子不好,唱旦角不太适宜,唱生角还可以,只怕不中意。”

“你还能唱生角,果然名不虚传,不愧为秦淮一艳!”马士英笑道。

杨龙友不知道她会唱出什么来,劝道:“既然嗓子不好,就别勉强了!”

“没有关系!我爱唱,还要好好地唱!”李香君学会了几出有名的生角戏,特别是《精忠魂》,她最喜爱。她放开了嗓子,唱着《岳侯死狱》中的那段:

昼长夜悠,

痛忠良番为楚囚。

叹笼鸟何日出头?

望燕云,空思唾手,

指望出樊笼,纾国耻。

不肯死前体,

我一息尚存,还望中原,

却怪壮心难收!

何忧?便终教名遂功成,

管什么藏弓烹狗,

怎教我,便等不到当烹时候!

阮大铖是个戏曲行家,把手一拍:“住嘴!谁让你唱这样的戏!”

香君竟指着马、阮骂道:“半璧江山,全靠你们扶持,理应统兵选将,才不失为忠臣。可你们却只知道拿我陪酒作乐,图一时快活,该死!”

马士英大怒,怒斥香君。香君不顾一切,骂道:“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阮大铖骂道:“好大胆,竟敢揭老子的底。”他下席把香君痛打一顿。马士英说:“打死她有何难,只怕丢了俺宰相的面子。来呀,把她送进宫中,挑最苦的活叫她干!”

侯方域听了,伤心不已,问道:“香君什么时候才能出来?“苏昆生说:“香君出宫遥遥无期,黄河渡口也是凶险之地,还是尽早离开吧!”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6)

侯方域等人离开旅店,穿街越巷,竟碰到复社党人陈定生、吴次尾。大家欢喜不尽,在书铺里叙话。突然有一队拥快冲进来,把侯方域和陈定生、吴次尾捉走了。苏昆生连夜来到襄阳,求左良玉将军搭救侯方域。

左良玉写下檄文声讨马士英等人,随后领兵征讨。左良玉大败,急怒攻心,吐血而亡。当时,江北四镇本来连成一片,但其中三镇兵马被马士英调走,结果千里空营,无人坚守。清兵趁机渡河,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孤军奋战,苦守扬州,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一天深夜,史可法率众潜出扬州,想回到南京,保护福王,再图复国。半路上,史可法从一位逃难军官处得知:福王听说清兵渡过黄河,已经携带嫔妃,开了南京城门,逃之天天了,满朝文武官员也已四散而逃。

史可法绝望了,痛哭失声,最后纵身跳人长江,以身殉国了。

不久,清军攻破南京,李香君混在逃难的人群中,逃到南京栖霞山的葆贞观,找到卞玉京,削发为尼,躲避兵祸。南京城破时,监狱无人看管,侯方域随众囚犯逃跑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栖霞山白云庵设经坛追祭崇祯皇帝,附近各庵道众、百姓纷纷前来祭奠。香君跟着卞玉京来了;侯方域跟着道士丁继之,也来到白云庵祭奠。侯方域正在听坛上的法师讲道,突然看见对面人丛中一个女子体态娇小。他连忙定睛细看,心想:“她真像我的香君。”他掏出桃花扇,朝着那女子把玩。

香君看到桃花扇,大声喊道:“侯郎!”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7)

“香君!”二人不顾道场肃静,用力推开拥挤的人群,向心上人跑去,紧紧抱在一起,痛哭失声,不肯松手。坛上法师喝道:“一对狗男女,竟敢在法坛下调情!快滚!”丁继之连忙把他们带出庵门。

这对有情人,在患难之后偶然相遇,喜出望外。卞玉京建议他们在尼庵附近,购买一民居,过着夫妻生活。

不到过一年,清军平定了江北。侯方域带着香君,回到商丘老家。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已经被拘禁,家产被抄。幸亏香君告别卞玉京时,卞玉京把身上的首饰交给了她。香君将首饰换成银子,勉强维持生活。

侯方域不愿为清廷效力,一直住在家中,与香君朝夕相处,恩恩爱爱过起了几年平凡的日子。

桃花扇谁能懂李香君(人人皆知桃花扇)(1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