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实现高铁、地铁、车站等复杂嘈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高清广播功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有哪些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有哪些作用(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有哪些作用

项目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实现高铁、地铁、车站等复杂嘈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高清广播功能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李玛)9月20日下午,广东省电子学会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专家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核、论证,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在长距离和短时延音频传输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现场。

该项成果由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州市爱递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捷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此次专家委员会由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省公安厅等7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成果完成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审阅了查新报告、测试报告、科技成果应用证明等,考察了成果展示现场,一致给出高度评价。

专家委员会与部分研发人员合影。

该项目针对轨道交通广播系统搭建复杂、服务器及广播设备成本高、网络延时大、音质差且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电磁骚扰等问题,研发了长距离传输的音频数据快速处理技术,解决了自适应音频调整问题,实现了音频的短时延传输;研发了复杂场景长距离传输的广播线路检测技术,利用音频高压技术,实现了六公里的音频传输;研究了智能冗余电源控制技术,实现了实时采样和动态滤波的电源电压检测。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itc)广告部总监张柏龙表示,声光电视讯音视频系统是一个多系统整合的产业。“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8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2项和团体标准2项,牵头编制团体标准2项。产品经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检测,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在音频延时、隧道区间音频传输距离和采样率等技术指标符合企业技术条件要求。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信仰创新的力量作为品牌诠释,坚持核心技术创新,坚持自主研发之路,扎根声光电视讯各领域,深挖用户需求痛点,认真做好产品,以优质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入各领域智慧建设当中。”张柏龙表示,itc是一家涵盖音视频全产业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声、光、电、视讯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拥有着一支从产品设计研发到销售运营,超过6000人的专业队伍。截至目前,itc共获得312件有效专利(包括:发明专利46件、实用新型专利120件、外观设计专利146件),软件著作权685件,具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

据了解,“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技术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于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深圳地铁14号线、贵广高铁、广深港高铁等轨道交通体系中,实现了高铁、地铁、车站等复杂嘈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高清广播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委员会考察成果展示现场。

本项目由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牵头,属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itc已被评为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数字广播会议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广州市制造业骨干企业。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技术先进的公共广播、会议系统、中控矩阵系统、专业扩声、高清录播系统、高清远程视频会议、led显示屏、舞台灯光、景观亮化等声光电视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制造商,拥有五大生产基地、三大商务办公楼、独立营销物流中心、广州研发中心、杭州研发中心,是中国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全数字化IP网络双向对讲广播全球首创厂家,也是业内唯一一家通过国家消防认证的音视频专业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消防、交通、金融、地产、教育、文体场馆等领域,为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多个世界盛会场馆保驾护航,且获得“亚运、亚残运保驾护航荣誉单位”称号,深受用户好评。

“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由聚智诚公司负责推动实施并取得圆满成功,项目成果经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充分体现了聚智诚“一赴、二热、三专”的科创服务理念,以及专业指导及高质量服务,助力创新主体实现多方成果转化。

聚智诚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以捕捉人类智慧从无形转化为有形资产为己任,深度参与广大中小企业产学研需求精准对接。今年9月,聚智诚获批建立“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资质,这不仅是政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可,也是企业坚持赋能创新发展,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和聚焦高层次人才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