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特稿】风雨兼程 继往开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岁月流金继往开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岁月流金继往开来
【建党百年特稿】风雨兼程 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历程回顾
经世济民系苍生
适逢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争如火如荼之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一纲领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等经济主张,标志着这一先进政党从诞生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将自身奋斗目标锁定在经世济民这一重大主题主线之上,为苍生立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经济风云内藏乾坤。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提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等重要论断,并深刻运用于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之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政治经济学文章、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通过经济斗争决议案、领导最底层的工农民众开展关税自主运动,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而展开不懈的经济斗争,始终不渝地拼搏着、奋斗着。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表明,只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劳动者才能获得解放,中国人民才能彻底远离苦难,过上幸福生活;只有始终不渝将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增强直面和解决复杂风险挑战、应对和处理高难度经济危机的能力,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正所谓:建党擎炬送光明,必插赤旗领风骚!
(执笔:梁剑箫)
土地革命星火燃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从高潮转向失败。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也难以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要独立领导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必须争取并得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与,从而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统治中国的重要基础——封建土地制度。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出路,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土地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八七会议”召开之后,毛泽东等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实施打土豪、分浮财、废债毁约等举措,起草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征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正所谓:星火燎原反封建,武装斗争分土地!
(执笔:梁剑箫)
同仇敌忾保民生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大旗,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为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全面抗战,并改善工农大众生活,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经济方针、政策和策略,将自身命运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召开洛川会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展开大生产运动破解经济困局、治理根据地的通货膨胀,一系列重要的财经工作探索改善了根据地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和经济地位,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自救目标,创造了主动的贸易环境,平衡根据地财政收支,为敌后根据地军民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积累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更让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真诚拥护抗日根据地共产党新政权。这些行动,让中国共产党得以进一步团结各个阶级和阶层,形成全民一致对外抵御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的强大合力。
正所谓:中流砥柱战强敌,救亡不忘为民生!
(执笔:梁剑箫 覃皓珺)
曙光照耀新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期待和平、民主,建设新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却把注意力放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上,于1946年6月挑起全面内战,企图维持反动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采取积极军事策略的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政策,奠定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中共中央充分利用解放区有利条件,延续抗战时期经济方针,在解放区继续实施减租减息政策,进一步变革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满足广大农民渴望获得土地的正当要求,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经济举措,有力促进了解放区农业和工业生产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汇聚起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建立和平民主新中国的强大动力。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解放区集中统一管理财政经济工作……在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有预见地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彻底摧毁旧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胜利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展现出我们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领导经济工作的大智慧、大气魄。
正所谓:进京赶考执政权,曙光照耀新中国!
(执笔:梁剑箫)
建章立制奠基础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如今,中华民族以昂然向上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当代中国能够在满目疮痍之后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切伟大转折都是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的旧中国,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无数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付出沉重代价,但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新中国,标志着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终结,更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新政权建立之初,中国社会因多年战乱而千疮百孔,还要面对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等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相继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统一财经等重大举措,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作了必要准备。
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此后中国一切发展成就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随着“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新中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探索,积累了宝贵财富。
历经这一时期,我们党建立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创造性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历史转变,积累了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腾飞奠定重要基础。
恰如毛泽东在建国前夕作出的科学判断:“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正所谓:建章立制奠基础,艰难探索谋未来!
(执笔:祝兴平)
改革开放谱新篇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这时候的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总体小康。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改革开放浪潮在全国兴起,给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空前深刻的变化。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逐步向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推进,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按照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制定的“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如期完成。建设经济特区、开放东南沿海城市、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举措的相继实施,标志着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
由此带来的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中国人民从温饱迈向全面小康,中国也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多年来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近代以来国人的夙愿。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得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带来的实惠,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民族的面貌、人民的面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正所谓:三中全会送春风,改革开放谱新篇!
(执笔:祝兴平)
砥砺奋进新时代
历史,是对过往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指引。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级跳”式的伟大飞跃;同时,意味着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一言以蔽之,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胜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经济规律,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作出“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并以此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作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决策。中国经济航船在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引下,正在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
不难发现,中国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这一趋势,引发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向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建党百年历程,展望国家未来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组军队、干革命、建政权,还是搞建设、抓改革,我们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正所谓:百年激荡峥嵘路,决胜复兴新时代!
(执笔:祝兴平)
来源: 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