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中差不多隔几年就会出现上映一些“世界末日”类型的影片,比如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就拍过一个以“玛雅预言“为背景的《2012》世界末日灾难片

世界末日与全人类的大灾难,如果放在平和的年代,或许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但是如果放在人类危机和恐慌遍地的时代,就是给予人类生存最好的警示了。

去年,同样有一部以世界末日为题材的大片《芬奇》上映了,这是在“疫情时代“下对人性、地球、生存等都有所影射的好莱坞风格灾难片,时代感不是一般的强。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

全片没有多余的人,几乎只以一人、一狗、一车、二机器人完成了整个布局和对话。

汤姆·汉克斯是出演本片的唯一男演员,他饰演的就是那个在“世界末日“中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的人类,有人说汤姆·汉克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大片也不为过。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2)

影片《芬奇》指向的时间是2028年,以地球经历了太阳耀斑活动的辐射影响、地球大气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大背景。这个时期人类的世界所剩已无几人,城市已经完全成为一片废墟的状态。即便是艰难生存下来的人类,彼此之间也再无信任可言,因为这个状态下的人类,最为渴求的是通过掠夺他人来获取自身生存的利益。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3)

生存,是世界的残酷之处和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时时要面对的问题。

文明在直面的生存问题面前,不名一文。

这就是为什么活下来的芬奇,执意要躲避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原因。

因为如果直面人类的话,就是食物的争夺与生存的残酷对立。

在如此冷酷而严峻的形势下,芬奇相信的不是人类,而是他养的那只狗和两个机器人。

机器人在片中充当了人类世界的伙伴、朋友和亲人的多个角色。

如果说第一台机器人杜威是芬奇的好帮手,那么第二台机器人杰夫就是芬奇的朋友和接班人。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4)

当芬奇不在的时候,以照顾狗狗为己任的第二个机器人杰夫,在末日时代诠释了人类社会的信任、关爱、自我保护、自我存在价值的多个意义。

它是芬奇在命不久矣的时间里努力制造出来的大高个机器人,杰夫有出色的存储系统和语言交流能力,会开车、有肌肉、力气大到可以单手抬车,能轻松代替千斤顶的位置。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5)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杰夫有人类的情感。它会像小朋友一样和芬奇一起嘣爆米花,也会在芬奇吼它的时候,自己坐在一旁闷闷不乐的生闷气。更惊奇的是,机器人杰夫有自己的自主思想!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6)

在遇到有车在追踪的紧急形态下,杰夫能比芬奇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

它是机器人,但是有比人更充沛和理性和感性感知力。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7)

它谨遵着杰夫制造它时的四条指令:

第一条: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第四条:如果芬奇不在,机器人必须保护小狗,本条指令优先于所有其他指令。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8)

全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人、两机器人、一狗在公路上一路向西奔跑的场景。

一路上,芬奇开着一辆老旧的房车,带着狗和两个机器人一起从圣路易斯开往旧金山金门大桥的方向。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9)

为什么要去金门大桥,是因为那是芬奇从未去过的地方,而且,那是芬奇心中的理想和希望的所在。

当房车的驾驶员由芬奇换成了机器人杰夫,意味着芬奇的时日已经不多。

这里安排驾驶员的交接,或许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如果人类都不存在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如何和谐共处的大命题。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0)

人类,说到底于地球只是一个生物的分支而已。

生命本身,在这个地球上却可以以不同的个体展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死亡与希望,是全片时刻都在推进的主题。

受到病痛折磨的芬奇和刚刚诞生的机器人芬奇,将这两者的关系诠释的非常到位。

芬奇在自己大限的时间里穿上了自己多年前买的那套白色西装,血染白衣。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1)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亲手制造出来的机器人杰夫和一向很喜欢黏着他的狗,可以实现相互信任和相互陪伴了。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2)

遗憾的是,在第二天就可以到达金门大桥的芬奇,没有能够撑到那个时候,代替他去看那个美丽风景的是机器人杰夫和小狗。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3)

有点遗憾,但也不失为一种遗憾的美。

电影《芬奇》用了最少的演员和最简单的故事,去表达了人性最简单、也最复杂的性情以及最具有灾难性的地球。

赞美达芬奇作品的诗(世界末日的孤独终结者)(14)

即便是抱着图个热闹去看的心态,也会让你一再发出:这片,真太好看了的感慨!

好看之余,留给我们对生命、对地球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