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白鹿原中的事件线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白鹿原中的事件线索(白鹿原里说秘辛)

白鹿原中的事件线索

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这是陈忠实压棺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一首诗,朱先生深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于是登华山写下这首诗,一生守在白鹿书院,以“学为好人”为人生目标。

毫无疑问,《白鹿原》是一部史诗性作品。知乎中萝卜特先生这样评价:“《白鹿原》作为陈忠实“压棺材本”的书,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它以白鹿两家兴衰起伏、恩怨情仇的故事为经,以中国近代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为纬,笔触所及,道尽了多少沧桑往事、民族秘辛,可谓一部中国近代史的史诗巨著。”(1)

这是一部历史画卷,更是一部道尽“民族秘辛”的羊皮卷。学者张冀认为,“《白鹿原》的轰动问世,标志着陈忠实小说创作的巅峰状态,也预示着他重构寻根神话的精神危机。”“究竟有多少人完全读懂了《白鹿原》故事?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陈忠实的精神痛苦?”(2)

准确地说,《白鹿原》是一部史诗巨著,更是一部命运悲剧!他以历史的画卷,写出了民族的秘辛!

一、是人性觉醒,还是天意弄人?

电视剧《白鹿原》最大的败笔是把一部《百年孤独》似的史诗作品,改编成一部道德说教社会问题剧;而人们对小说的最大误读是把一部人性觉醒看成一部风月故事!

小说是从风月开始的,但他不过是个噱头罢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白嘉轩娶过七个女人,因为活太“毒”,居然克死了六个,冷先生就开导他“请个阴阳先生来看看宅基和祖坟”,自然,这暗示的意味不言而喻。

《白鹿原》中,女性主要分为两大类,顺从的和不顺从的。顺从的女性或悲或喜,譬如白嘉轩的七个女人,特别白嘉轩的第七任妻子吴仙草,她们是生育的机器,是也一个家庭的最大功臣,他们暗含了《周易》坤卦中许多美德:“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3)逆来顺受,动静有时,静而有方,忠贞不渝,这就是对女子的期待。女性如水,老子说“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能“含万物而化光”。

而书中那些不顺从命运的女人,大多是悲剧。譬如革命者白灵。文中最为惹眼的就是田小娥,她一开始就是牺牲品,被贪财的父亲卖给郭举人为小妾,郭举人年事已高,就把她作为养生的鼎炉,成为“泡枣”的工具,不甘寂寞的她就勾引了黑娃,最后被扫地出门。但她与黑娃的结合却得不到白鹿原人们的承认,到了后来,风暴袭来的时候,时代的“大山”把她一次次碾压,只能随波逐流,最后成为鹿三刀魂,田小娥到死也不能明白自己有什么过错:“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秸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揉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所以她像窦娥一样依然不肯罢休,用一场瘟疫来显示自己对命运的不甘。

故事中还有一个寂寞的女人鹿冷氏,她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她原本是顺从的一员,但鹿子霖一次醉后失德却催生了她的性意识,她不甘再做“望夫石”,“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舒婷诗)只不过她遭遇了伪善的鹿子霖,原本毫无廉耻鹿子霖为了报“窝草”之仇,居然给她玩起“斗法”,从此让她陷入一种臆想之中,最后遭到大家合力的唾弃。亲生父亲冷先生更是对她下了狠手,让她失去了语言能力。

别林斯基认为:“悲剧的实质,就在于冲突,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4)《白鹿原》的真和美,就在于他以历史画卷的方式,揭示每一个人物的自然欲望和道德责任之间矛盾冲突。

顺从的自然接受自己的应有的一切,不悲不喜,把它当做自己“命”,不甘的试图挣扎,但是天意弄人,结果总是枉然:一心恪守规矩的白嘉轩却养出一个五毒俱全的白孝文;满嘴伪善的鹿子霖却养出两个一身正气的儿子。白灵原本和鹿兆海耳鬓厮磨,结果倒在卢兆鹏的怀抱,她积极投身革命,却遭到肃反诬陷而死;黑娃参加革命却落入匪窝,一心革命,却被打成反革命.....诸如此类的情节让你不仅唏嘘。

二、是使命,还是宿命?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式,而命运悲剧是其中最为崇高的诗篇!古希腊悲剧往往以命运为创作主题,主人公与生俱来就注定走相无可挽回的悲惨结局,他们纵然不断地反抗命运所带来的束缚,却终究逃脱不掉命运的掌控,在抗争中走向毁灭。

《白鹿原》中的鹿子霖虽然为人不齿,但鹿家子弟都是不错的。鹿家子弟卢兆鹏、鹿兆海以及黑娃(鹿兆谦),他们以救国救民为使命,但最后却没有逃过宿命。

卢兆鹏是最早投身革命的,也是最执着的,抛家舍业、四海为家,历经农民运动、渭北暴动、红军突围这三次失败,依然志向不改、信念不衰。他九死一生,多次在白孝文的枪口下逃生,本应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他却死在革命成功的前夜里。原本指望他或者能够给自己作证的黑娃,最终没有等到他的证明,因为他死了,死得好像无声无息,象白鹿原那只倏然不见的白鹿。

鹿兆海渴望以身许国,遵循朱先生的教导,投身到抗战的洪流里。鹿兆海是朱先生眼中的“白鹿精魂”。他深知“家”是“国”的根本,情定白灵,希望与之组建革命家庭。尽管两人身份完成互换、政见出现分歧,尽管白灵已经委身鹿兆鹏,他依然发誓为了她永生不娶。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他死在内战之中,接卢兆鹏之口,说出了谜团:“他是进犯边区,被红军打死了。”

情节最为曲折的就是黑娃鹿兆谦的遭遇。白嘉轩资助黑娃读书,黑娃却对他恨之入骨;也许黑娃不读书,终其身不过是普通的农民,及时历经灾难瘟疫,也不过如普通人一样生老病死;但他读了书,命运却让他如此跌宕起伏!

黑娃的一生可以用十二个词概括:帮工、上学、私通、农运、投共、土匪、被捕、归顺、祭祖、开悟、起义、被杀。他从叛逆、反抗、最后到回归。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反抗则是盲目的,加入过共产党,当过土匪,也归顺过国民党,每一次转变,大多都是被动的结果,但正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但他内心的“赤子情怀”并没有改变,他后来追随朱先生再读书,立志“学为好人”,他写个朱先生的挽联“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多半是用来自励的!但结局却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情节,一心“学为好人”追求革命的他,最后被白孝文打成了反革命!

白孝文是中国“厚黑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凭借厚黑走向权力舞台的人物。白孝文本以读书为正道,他的“正”却没有父亲白嘉轩的“正”。白嘉轩是中国传统守正的代表,心正,言正,到身正,能够做到表里如一。而白孝文的“正”只不过是“做”出来的,外表包裹的不过是一层并不坚实的“蛋壳”,所以他经不起田小娥胸脯和香味的诱惑,不过背负着思想压力的他在田小娥那里是“不行的”,被田小娥讥笑为“蜡做的矛子”,但当他被白嘉轩扫出门,彻底无耻之后才重新恢复雄风。放下面具无耻之“厚”的白孝文就变得无所顾忌,最后沦落乞丐,竟然否极泰来,最后竟然一步步发达起来。而“黑”则是他战无不胜的法宝,对恩同再造的张团长抬手就是一枪,自然对黑娃的清算翻脸不认人,连父亲为黑娃也毫不留情。

作为“秘辛”的因子,《白鹿原》里有两处描绘。一处是白灵的。白灵在参加革命前朱先生曾经给她看过相,对他说:“你的左方有个黑洞。你得时时提防,不要踩到黑洞里去,绕过黑洞,你就一路春风了。”但她的性格最终没有绕过这个“黑洞”,她被叫做“毕政委”的同志认定为特务活埋了。

另一个“秘辛”的因子是朱先生的,他的墓文革中被红卫兵小将挖开,结果转头上发现朱先生预留的几句话:“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被红卫兵摔开的砖头的中间居然还有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

三、是阳差阳错,还是冥冥定数?

学者冯海认为,《白鹿原》巨大的悲剧意义在于它旨在说出人类总是频频地毁灭拯救,令自己的乐园之梦一再地化为泡影的事实。《白鹿原》指出人类那令人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的矛盾:一方面人类企盼着拯救的来临,当拯救降临在身边时,人类又对之视而不见,并且亲手栽杀自己的希望,使自己再次堕入黑暗。然后再次等待、寻求拯救的降临⋯⋯如此重复着,使乐园之梦永远遥不可及......白鹿显现后只能是悲剧性的结局,结尾处点明白鹿的悲剧是人类“自作孽”的结果,无休止的折腾是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5)

其实,《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命运很早就被“注定”下来了。

白嘉轩死了第六个女人之后,冷先生建议他“请个阴阳先生来看看宅基和祖坟”,第二章白嘉轩和母亲白赵氏对此形成了共识。但没等他找阴阳先生,居然因为一泡尿得到了“神示”——白嘉轩就是这么认为的——发现了白鹿精灵。但这块土地是鹿家的田产,所以他使出“先退后进的韬略”,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无奈”,请冷先生做中人,变“卖”为“换”,成功换得鹿家眼中的“薄地”。白嘉轩外表忠厚,此事却做得瞒天过海,连母亲也瞒着,白赵氏不明就里,差点气得吐血而死。自然,白嘉轩还有连环计,先是借口父亲托梦,然后叫了长工鹿三做个见证,来到白嘉轩父亲坟前,“发现了一个可能进水的洞穴”,说出“迁坟”道理,这才“请来阴阳先生,走遍了白家分布于在圆上的七八块旱地”,结果是“阴阳先生的罗盘却惊奇地定在了那块用二亩水田换来的鹿家的慢坡地上,而且坟墓的具体方位正与他发现白鹿精灵的地点向吻合。”

最后自然是热热闹闹的“迁坟”,“三官庙的和尚也被请来做了道场”。鹿子霖一直有心眼,挖掘老坟时“他一直留心观察,墓室和墓道根本不见进水的痕迹”,“疑心”白嘉轩做了“幌子”,不过鹿子霖的父亲鹿泰恒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也曾找阴阳先生的老爸看过,“形同涝地,难以伸展”。

殊不知风水轮流转,当白鹿精灵潜藏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自然,对于风水理论,有的人是不信的。而我要说的是,大自然是伟大的神秘,也是伟大的自由!人类现在的所有理论和智慧,尚不足以解开其中的谜团。

学者叶芳奇、王鹏认为:中华民族历来很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 系 ,一方面 强调 自然 ”和 “人 为”的和谐统一 , 即人的行为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 作为中国传统风 水理论 的哲学 基础 的 “天人感应 ”之说 ,即 认为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能预示社会的变化。风 水理论 中不 乏中国古 人朴素 的生态和 谐 观。古代人 观风水 有两大原点 :一是 关注 人 的原点 ,即主 动寻求人 在 自然 中的和谐 生 存;二是自然的原点,即主要依据 自然的地 址 、气候、地貌、水文、景观、环境 (狭义的 )等因素 ,并寻 求这些 因素 在时 间与空间 的有 机 、合 理的运 转。从其理 论来看 ,风水论 在 现实操作中的理论形态实际上都是一种具体 化的生态学理 论 ,其运行 的整体脉 络其 实属 于古人对自然 一社会 一文化构成的复杂系统 的认识。(6)

注:

(1)知乎三味书窝:如何评价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https://zhuanlan.zhihu.com/p/114713929

(2)张冀:民族的秘史与寻根的迷途——论《白鹿原》的叙事图景与陈忠实的精神危机.J.文学评论,2020年第1期:92

(3)图解周易,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第18页。

(4)别林斯基.戏剧诗.M.李邦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38

(5)冯海:拯救与自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25

(6)叶芳奇、王鹏:中国古代民俗风水文化理性元素探微.J.《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4期: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