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站见证了泉州客运的发展变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泉州交通规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泉州交通规划
汽车站见证了泉州客运的发展变迁
泉州网7月2日讯(记者 陈小芬 庄丽祥 文/图)“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那个年代,诗很多,远方很远,去一个地方需要很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代步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二八”自行车、摩托车,到私家车进入千家万户;从自驾出行,到现在四通八达的公交线网、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这段不断变化交通工具的“时间轴”,见证了泉州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老式自行车的回忆
上世纪70-80年代 自行车成为婚嫁标配物
“我有车,我送你!”电影《甜蜜蜜》中,黎明羞涩地对张曼玉说这话,让多少少男少女心潮澎湃。自行车,它带给人们的是甜蜜回忆。
说起自行车,60岁的程阿姨有点激动。1983年,20岁的她结婚了。男方出的聘礼中,程阿姨想要男方家里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老人家不给,说这辆车是大家庭的,可我身边姐妹伴结婚的聘礼都有自行车。”程阿姨说,那时想买辆自行车比现在买小车还难,要凭票、托关系才能买到。后来她和公公谈“聘金可以少,但自行车要给”,最后以少300元聘金换得这部自行车。
在那个年代,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要160元左右,这对月薪只有二三十元的工薪阶层来说,价格是比较昂贵的。一位泉州的老交警告诉记者,1979年泉州中心市区自行车有6.6万辆,最初为自行车发牌的还是税务部门,后来交由交警部门管理,当时有自行车的人每年还需交税。
成为婚嫁标配物的自行车后来被速度快、更拉风的摩托车取代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开始出现在泉州市民眼中,那时的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的2000年,摩托车的家庭拥有量增长迅速。
泉州东站的绿皮火车
2000年开始 高速路网让汽车驰骋远方
“60后”老林是泉州汽车运输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因父亲在汽车站工作,从小就长在车站的他,在四五十年间见证了泉州汽车运输发展的变化。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客运车主要是40座的解放牌和45座的东风牌。走深圳线路的车,因华侨多,车会比较好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泉州的客运车往北走到山东,往南到海南,往西到四川。
要想富,先修路。路网拉开了,车流、人流往来更频繁。1997年泉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泉州第一条高速路。1999年9月26日,福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此福厦高速全线通车。从这条高速路开始,泉州的高速路网越织越密,截至目前,泉州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653公里,密度约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肩世界先进水平。
“福厦高速路通车后,汽车客运发展得很迅速,大家能走的地方更远。汽车运输也迎来了10年左右的发展高峰时期。”老林说,那时出行交通工具单一,客运班车成了人们出远门的主要方式。福厦高速路通车后,“闽南快运”应运而生随即打响,客流量持续攀升、班线不断扩张,客流量最高峰时是什么样子?一票难求!人们常常以有亲朋在车站工作为豪,因为可以托关系帮买到车票。
和客运班车一样,因路网多、城市间渐渐成同城概念,2000年左右私家车开始走进市民家中。2008年,泉州中心市区私家车保有量为5万左右,之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私家车开始大众化,更普及。
骑“小黄人”走街串巷
2010年至今 共享交通工具齐开花
2013年,厦深铁路通车后,泉州到深圳有了直达车。当时,市民颜先生开心得要飞起来了:“它从此改变我和爱人相聚的生活方式,也给了我说走就走的自由。”
颜先生是泉州人,他的妻子在香港工作。自从泉州到香港西九龙动车开通,颜先生都选择动车出行,不仅票价便宜,旅途时间也大大缩短,五六个小时就能到香港家中。
动车给泉州人带来此前不敢想的速度与便捷。要知道泉州的铁路发展是比较晚也比较漫长的,第一条铁路线漳泉线从1958年开始建,到1997年才修到泉州,主要为货运服务。直到1998年12月到武夷山的火车K398开通,泉州才真正有了客运列车。
2010年4月26日,泉州进入“动时代”,当天福厦铁路正式开通。从只有两趟普速列车到如今200多趟动车、高铁,泉州已融入全国铁路网。目前泉州火车站全年发送旅客量居全省前三,可以说动车改变着泉州人的出行方式,动车的“双城记”生活已在泉州上演,泉州人通过动车、高铁去往更多城市。
近几年来,在泉州古城走街串巷的“小黄人”“小白”“小红”等多彩公共交通,让泉州人享受着时尚环保的慢生活。2016年里,外观时尚、颜色鲜艳的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在泉城掀起热潮,赢得了广泛好评;2017年,共享单车出现在泉州街头,泉州走进共享单车时代。目前,泉州街头,不仅有网约车、共享单车,也有共享汽车,多元交通工具让市民出行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