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对刘墉、和珅、纪晓岚三个人耳熟能详,因为现代的影视剧中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乾隆皇帝的面前,他们正邪对立,并称为三大中堂,以诙谐幽默的剧情,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但很多人也在奇怪他们三个人在清廷中的官阶高低,因为能在皇上面前班门弄斧的人,多是一些“位极人臣”的角色。他们究竟谁更高出一筹呢?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1)

宰相刘罗锅

我们先来说说“罗锅子”刘墉。要先说明的是,刘墉其实并不是罗锅,“刘罗锅”的说法其实只是以讹传讹。

刘墉出身于官宦世家,祖孙三代皆是进士出身,其父刘统勋更是乾隆帝的肱股要臣,因此刘墉的仕途之路有着极其深厚的家族渊源。

刘墉一生宦海沉浮,期间做过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工部、吏部、兵部等处做过尚书,也是协办大学士,最高时达到了从一品。甚至在特殊时期,刘墉还会身兼两个或多个职务。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2)

纪大烟袋

纪晓岚本名纪昀,晓岚是他的字,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太子少保衔,他还是著名的《四库全书》的总编辑。

纪晓岚自小聪颖好学,在年幼时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神童”的称号。而纪晓岚开始仕途生涯之后,其文笔章法的基础才日益显现。

乾隆二十三年到二十六年,他分别担任武英殿、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的总编辑,因文章写得好,被朝廷大加褒奖,后来又让他担当了《四库全书》和《契丹国志》的总编辑。所以说纪晓岚的功绩并非是他的政绩,而是在于他精湛的学术。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3)

中堂和珅

不得不说和珅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这从他所任职的官职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和珅也出生于官宦家庭。

但他的父亲早逝,导致和珅的前半生道路非常艰辛,故而和珅对学业非常刻苦钻研,通晓满蒙汉藏四种语言,这为他以后的为官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为人敬小慎微,又懂得为官之道,和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从一个“乾清门侍卫”做到了御前大臣上行走这样的高级职称。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4)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已官至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还一手掌管着户部,国家的钱袋子。到了乾隆五十一年,和珅升任文华殿大学士,把吏部也“收归旗下”。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来到了权力顶峰,不仅兼任多个行政中枢要职,还独揽了皇帝的日常起居工作,比如太医院和御膳房。

三位中堂的实力比较

实际上,三人的从政之路和巅峰期并不在同一个年代。如果要比较三人的权力巅峰的话,和珅应该最大,其次是刘墉,最后是纪晓岚。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5)

和珅担任过正一品的官职有两个,而且还担任过内阁首席大学士和领班军机要臣这样的高阶官职,这两种官职是在理论上是高于正一品的,从某些层面讲可以说跟直接“摄政”无差别,所以和珅当政的年代,民间有“二皇帝”的说法。

刘墉年纪是最大的,他担任过的正一品官职只有一个,其余的都是低于正二品的从属官职,而且他的一生多数在作学问,到了后期面对乾隆帝对和珅的宠爱,劝阻无力的刘墉,多以静默自守的方式作为他的为官理念。

再来说纪晓岚。纪晓岚的官职是三人中最小的,他没有担任过任何一个正一品的官职,虽然一直在京城供职,但一直作为皇家御用编辑为皇帝撰写文章和典籍,权力上不如前两者。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6)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纪晓岚是汉族人。在清朝时,担任要职的多数是满族八旗子弟,尤其是军机、财政和交通枢纽方面的职务都是满族官员在任,而留给汉人的特权少之又少,而且不时还要受到满人的歧视和排挤。

“奴才”与“微臣”

大家在看到清朝影视剧中,最出名的就是和珅在皇上面前的阿谀奉承,尤其是他在称呼自己的时候,最常使用的便是“奴才”一词。而刘墉和纪晓岚则多用“臣”或“微臣”。以和珅的官阶,大可不必这样贬低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7)

因为和珅既是乾隆帝的助手,也是他的宠臣。不是说和珅的能力不行,而是和珅的才学多数都用到了谄媚和奉承皇帝的用途上了。上文提到和珅通晓多种语言,也对古诗词和典故了然于心,就连乾隆皇帝所作诗文他都知晓大部分。

和珅为了受到宠信,应用了这些知识,使得皇上对他日渐依赖和喜欢。和珅的权力与财富也就日积月累,直到最后富可敌国。

刘墉和纪晓岚则不同于和珅。刘墉在任期间算是实干家,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算是尽心尽力,民间也对其有“清廉”的说法存在,而且刘墉本人更擅于和光同尘,既不积极,也不消极。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8)

纪晓岚也是这样的人物,他与刘墉都属于清官,官声很高,对溜须拍马的事情很是厌恶和反感,这样反而更加彰显了他们的个人气质。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以现代的释义,“奴才”一词是含有贬义的,而在清朝时期却恰恰相反——满人入关后规定,“奴才”一词的使用是满族和皇家的特权,汉人只能称“臣”。

早在雍正年间,皇帝为团结满汉官员,禁止使用“奴才”一词,并作了批示:称臣得体,而到了乾隆年间,因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和居功自傲的个性,这种体系又被变了回来。

和珅和纪晓岚刘墉哪个官大(刘墉和珅与纪晓岚)(9)

这样一来,和珅的动机就不光是升官进爵了,他还想笼络皇帝,让他成为“自家人”。

清朝名将阿桂曾经评论和珅“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这无异于预言了和珅之后的命运。和珅最终因贪腐过度,最终被嘉庆帝赐死,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