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又是一年6·26国际禁毒日。

今年,武胜县沿口小学的孩子们,再也等不到“杨爷爷”生动有趣的禁毒知识宣讲了;

今年,武胜街头,再也听不到一位挂满勋章、精神矍铄的老人苦口婆心地劝诫了;

从今以后,武胜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的新兵们,再也等不到杨老前辈用精彩人生浓缩的入警第一课了。

…………

6·26前夕,全国二级英模、广安禁毒工作标杆——杨和平同志溘然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禁毒事业。

一级英模杨舒平(甘洒满腔热血换得万家安宁)(1)

杨和平

多年来,他不惧生死考验,多次深入“虎穴”,与毒贩斗智斗勇,侦破一件件大案要案;他克服病魔摧残,坚持一线工作,用一次又一次强有力的行动,斩毒源、肃流毒,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退休后,他放弃大都市安逸的生活,坚守小城禁毒一线,时刻为禁毒宣教准备着;病重期间,他还时刻关心着武胜县禁毒形势……杨和平在他热爱的禁毒事业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忠诚警魂和责任担当书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英雄诗篇。

从警36载

书写英雄诗篇

6月23日,雨。武胜县佛寿陵园,雨燕低徊,草木含悲,一座新坟面西而立,朝着嘉陵江奔流不息的来水,背后不远处,武胜向上生长的天地线清晰可见。前来吊唁的每一个人都相信,杨和平,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护佑着武胜,护佑着这座他深爱的城市。

人生短短数十载,无数人忙碌一生,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什么,为什么而活,有的人却早早将一生的使命,融进了血液里,刻在骨头上。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他对前来探望的领导、同事说,“任何时候禁毒有需要,我一定来。”

杨和平用一生践行了什么是热爱,什么是使命,什么是理想。

和大多数南下干部子女一样,杨和平将他乡变故乡,对从小长大的地方充满了深厚的情感。1980年,24岁的杨和平从黑龙江边防部队复员后,返回从小长大的武胜县,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干警。入警后,他先后在刑侦、县看守所民警等岗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以百倍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

进入90年代,随着务工人潮的流动,毒品的踪影也开始在这个川东小城显现。

1998年初,武胜县公安局成立禁毒大队。杨和平主动请缨,申请到禁毒缉毒岗位工作,直接与亡命的毒犯交锋。

自此,杨和平开始奋战在禁毒第一线。

从警36年,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禁毒战线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先后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22年6月17日,杨和平走了。他的身后,是刚刚首次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的武胜,是刚刚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的武胜,是刚刚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禁毒示范县创建名单的武胜……

一级英模杨舒平(甘洒满腔热血换得万家安宁)(2)

杨和平油画(图片均由武胜县公安局提供)

刀尖舞者

屹立缉毒一线

在武胜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驻地,禁毒大队原教导员米发彬近来时常回忆起与杨和平共事的时光。

“去年1月份,在抓捕一位吸贩毒人员前,老杨为我们详细提供了该名人员的行为习惯、活动轨迹,帮助抓捕工作顺利进行。”米发彬说,在武胜禁毒战线,杨和平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经验的背后,是杨和平数十年如一日在禁毒战线上的呕心沥血奉献,期间,他一次次在“刀尖上跳舞”。

1998年5月,杨和平接到一个重要情报,某毒品犯罪团伙有一批毒品急于出手。杨和平化妆成“购货人”先去接头,狡猾的毒贩几次变换交易地点。情况突变,已来不及通知战友。他顾不得多想,毅然孤身一人与毒贩周旋。为了试探杨和平,毒贩拿出海洛因要他注射。杨和平借口下楼去买针管,抓紧时机与战友们取得了联系。为了稳住毒贩,他很快返身上楼,说诊所关门了,没有买到针管。毒贩们拿出自己使用过的针管,要他注射毒品。

在这危急关头,杨和平接过针管,急中生智,把针尖贴着橡皮管与皮肤之间的间隙插了进去,将毒液全部推注在衣袖里。他巧妙地与毒贩周旋,为战友们成功抓捕赢得了战机,一举摧毁了这个长期流窜于重庆、合川、武胜的贩毒团伙。

类似这样的危险不胜枚举。杨和平长期战斗在任务最繁重、最危险的缉毒一线,面对九死一生的缉毒任务,面对穷凶极恶的贩毒分子,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毒品大案。

抗击病魔

带病坚持工作

缉毒警察,是一个有着高强度、高危险性的工作。一般来说,除了意志坚定、胆识过人外,还需要强健的体魄。

但是,屹立在禁毒战线最前沿的杨和平,却长期被病魔摧残。

自1998年初开始,杨和平开始出现便血症状,由于工作繁忙,病越拖越重,后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癌细胞转移到胆囊。

经过手术,杨和平切除了胆囊,直肠、结肠也被切除了30多公分。不幸的是,后来杨和平又出现了并发症放射性肠炎,又有部分肠道出现了糜烂,每天便血三四十次。那时,他的身体极度虚弱,瘦得只剩皮包骨,1米87的个子,体重不足百斤,头发全部掉光了,走路也只能弯着腰,苦不堪言。

被医生宣判为“没治了”的杨和平,在短短几个月后又生龙活虎了起来,并再次奋战在禁毒一线。正当大家都以为老杨痊愈了的时候,杨和平的多次晕倒,才让同事们认识到,老杨是拖着病躯在工作。

1999年,杨和平与战友深夜蹲守毒贩,因为连续熬夜加班,他突发便血,晕倒在蹲点现场;2001年,杨和平主办一起贩毒案件,多次晕倒在工作途中;2009年,在抓捕贩毒嫌疑人时,杨和平冲锋在前,将持枪歹徒压在身下,缴获冰毒1.61千克、手枪一只,却两度晕倒在审讯现场……

有一次,杨和平和战友们追捕一名在逃毒贩,车未停稳便飞步冲过去,毒贩撒腿就跑,他也紧追不舍。身后的战友突然看见他的脚步下“绽放”起血花,事后才得知,那是他的肠粘膜在剧烈奔跑中破裂了,鲜血喷射而出,顺腿而下,但杨和平的步伐没有丝毫停滞。最终,在战友们协助下该嫌疑人被成功抓获。望着路灯下一直延伸的“血脚印”和杨和平被鲜血染红的下装,该嫌疑人长叹一口气说:“唉,遇到你这个不要命的警察,我只好认栽了!”

“门神”和“杨叔叔”

杨和平的双重面孔

武胜县公安局民警陈力,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看到杨和平的那一刻。

“那是2006年,当时我还在基层派出所做辅警,有一次,受命配合杨老前辈去歌厅抓毒……”陈力说,杨和平布置好了抓捕准备后,一脚踹开大门,伴随着“关掉音乐!不许动!警察!”的大喝,他第一个冲进包间。

乌烟瘴气的房间里,20多名聚众吸毒者正欲逃窜,被杨和平挡在门口,他铁一般的身躯“像门神一样威武。”

在审讯时,面对着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杨和平却又变得“喋喋不休”起来,“你还年轻,才20多岁,大好的人生路可不能就这么毁了……”他苦口婆心地劝诫道。

后来,陈力到了武胜县公安局从事宣教工作,跟杨和平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他才知道,“门神”和“喋喋不休”两种状态的背后,是杨和平对毒品的深恶痛绝和对“迷途”人员悬崖勒马的深切期盼。

武胜县沿口镇迎宾社区吸毒康复人员张某,在得知杨和平去世的消息后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2018年,张某因生活不顺,受人引诱开始吸食毒品。被依法打击后,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结识担任武胜县禁毒办名誉副主任的杨和平。杨和平用自己的经历,耐心开导他,鼓励他戒掉毒瘾。

在长时间的沟通下,张某渐渐打开心扉,积极配合毒瘾戒断治疗。康复后,杨和平还帮他找到了工作,彻底将他拉出了泥潭。

“是杨叔叔挽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张某告诉记者。

“绝不放弃任何一人,要为他们迷途知返创造条件。”这是杨和平的信念,在帮教吸毒人员过程中,杨和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摆脱毒瘾,回归家庭和社会,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杨和平的帮助下,不少吸毒康复人员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决心不再走“回头路”。

永不褪色

全身心投入社会化禁毒

武胜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原大队长易东告诉记者,退休前,老杨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领导多次劝他办理提前病退,都被他一一拒绝。无奈,领导只能让他负责强度低一点的社会化禁毒工作。

“但他依然很拼,因时常便血所以穿着尿不湿上班,去基层指导创建无毒村社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常常一天不吃饭。”易东说,为了铲除毒情,还嘉陵江畔一方净土,多年来,杨和平风里来、雨里去,查毒情、摸底数,用脚步丈量了全县每一寸土地。

2016年,杨和平光荣退休。他拒绝了儿子去成都定居的提议,选择留在武胜,继续从事社会化禁毒工作。

2021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考虑到他身体状况不好,武胜县公安局宣教专班民警何伟,在制作方案的时候没有安排老杨的宣讲课程。

“6月25日,杨叔叔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坚持要求一起去,我们拗不过他,就请他到城南初中开讲。”何伟说,宣讲当天,爬完5层楼梯后,杨和平已经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珠挂满额头。“杨叔叔,还是算了,我去讲了就是,你坐着歇会儿。”何伟的提议被老杨拒绝了,他双手按住讲台,支撑着身体,坚持为孩子们上完了禁毒课。

“杨叔叔常说,禁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孩子去影响家长,禁毒工作才能长久常效。”何伟告诉记者,在武胜县,每年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6·26国际禁毒日,都是老杨最为忙碌的时候,他要到多个学校为孩子们开展禁毒知识宣讲。亲历过的悲惨故事、惊心动魄的缉毒经历,总能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禁毒熏陶。

“我见过太多因毒品导致妻离子散、家庭支离破碎的案例,所以我一定会为毒品预防教育出份力。”杨和平曾经对媒体记者说,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会尽量克服病痛带来的困难,为武胜的禁毒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

永远怀念

接续传承英模精神

6月24日中午,在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生杨炼在午休间隙,又想起了父亲杨和平的音容笑貌。

“父亲有极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永远都是将事业和工作放在最前面。”杨炼说,虽然父亲并不善于对家人表达情感,但家人们都很理解和支持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很小的时候,杨炼就从周围人的目光中知道父亲是一位英雄。每一次和父亲上街,都会有很多人上前打招呼,表达敬意。在同龄人艳羡的目光中,杨炼总会以父亲的职业而自豪。

长大后,目睹父亲生病时的痛苦,原本可以保送中国公安大学的杨炼毅然选择了学医,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父亲减轻病痛。

曾经,杨炼和母亲也强烈要求过父亲在家休养,但看着他在家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的样子,还是狠不下心来,只能“放他”出去工作。

杨炼工作后,便很少和父亲见面。几乎每一次见面,都是父亲来成都治疗或开会,很匆忙,父子间说不了几句话,自己在成都购置的房子也没能等到父亲入住。

6月17日上午,刚从武胜县胜利派出所履新武胜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的熊中华,正在邓小平故里参加“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警民同绘四川公安英模美术作品巡展”活动。开幕式前5分钟,熊中华突然接到了杨和平逝世的消息,一时失神。

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杨和平的油画。画中,杨和平被一群孩子簇拥着进行禁毒宣讲,他鬓角斑白,左手指书,目光温情且坚毅,手臂上的警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熊中华眼含热泪,拿出手机,将英模的画面定格。

“很遗憾,原本计划等老前辈身体好转一点的时候,当面向他请教,现在却成了永远的遗憾。”熊中华说道。他履新后主要是负责禁毒社会化工作,这跟杨和平生前最后从事的工作一样。“杨老英模是我们禁毒工作的标杆,作为一名‘新兵’、一名继任者,我将进一步传承英模精神,全力以赴干好禁毒工作,为全面打赢禁毒人民战争贡献新的力量。”

短评:

英模精神永存

声声念故人,故人恍犹在。杨和平走了,逝去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热土上,涛涛嘉陵江,见证过他挥洒的热血,浩荡东风,吹拂过他瘦削的身躯。36年从警路,奋斗在武胜县的42载漫长岁月,他留给武胜的,是一方净土,他留给我们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追思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缅怀杨和平同志、寄托哀思的同时,让我们再次学习他对党忠诚、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并以此为信仰,以此为出发点,把他的拼搏奋进、永远向前的精神传承下去。以杨和平英模精神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拼搏奉献,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推进全市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畅)

一级英模杨舒平(甘洒满腔热血换得万家安宁)(3)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