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入伏后接连两天的暴雨,每日回家必经过的池塘荷花被这雨击打得不像样子,看着这惨境想起李商隐的这首诗。

诗是写在暮秋,暮秋的荷花已经落了,莲蓬也怕是早就枯了。李商隐没有再像以前一般要“留得枯荷听雨声”。

他写这首诗的心情想来是绝望而又深情的吧。

荷叶生时,他有春恨生。

荷叶枯时,他有秋恨生。

何为之“恨”呢?人们常言因爱生恨,佛家也有因爱生怖,有“恨”的缘故是曾经得到或者渴望得到“爱”。

爱是欢喜,是生之希望。

然而,春有春恨,秋有秋恨。

那是因为李商隐的希望随着妻子王氏的逝世恐怕也消失殆尽了,此时的人间于他而言,再美好的事情,都是憾恨,春来荷叶虽已亭亭玉立然而她看不到,或许他还会想到妻子病中的一些细节,正如《房中曲》云:“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徒然生恨矣。

秋天的风吹着枯荷,大自然里生命的单薄,正也唤醒了李商隐的秋恨,这秋恨或许也是因为妻子是在这个季节薨逝的吧。

李商隐说,此身一日存在于人世,一日未灭,也一日不能未肯忘却这一份深情。

深知身在情长在!这是多么深情痴顽的一句诗啊!

他怅望的不是江头之水,是滚滚红尘的无尽头,这流水不止不尽,正也如他此刻哀伤的心情。

李商隐枯荷的诗图(深知身在情长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