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校史大全(感受燕赵大地的精神脉动)(1)

保定学院新生参观校史馆。

河大校史大全(感受燕赵大地的精神脉动)(2)

邢台学院旧址大门。

河大校史大全(感受燕赵大地的精神脉动)(3)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外景。

河北农业大学校史馆。

在我省,有一批办学历史超过百年的高校。这些高校在发展的历程中,将办学与救国紧密结合,将求真与务实融为一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百年校史就是一部我省乃至我国的近现代发展的浓缩史,一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留史、资政、育人”——高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省各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校史馆,并把参观校史馆作为其新生入学的必修课。在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的同时,让他们学习、体会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更好地继承崇尚科学、勇于实践、扎根基层的好作风好传统。

□河北日报记者 王敬照

河北日报通讯员李晓玲

爱国

他们前仆后继,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英勇斗争

我省第一批高校大都成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前,各高校广大进步师生积极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河北省立医学院的师生满怀爱国热情,组织成立了抗日救护队,在长城抗战的战场上及后方医院中都有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救人的身影。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保定失守,学校被迫南迁至国立贵阳医学院。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更多的师生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队伍中,先后涌现出殷希彭、段慧轩、刘璞、张禄增、王魁元等一批优秀代表。其中,殷希彭先后参与创办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卫生人员训练队和晋察冀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医疗干部。

位于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先后涌现出一批舍身报国的英雄人物。天津市最早的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的主要创办负责人之一谌志笃,工人运动的先驱、三湘人杰黄爱,中共天津地委、共青团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山西渭华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卢绍亭,驰骋疆场、血洒冀东的抗日英雄洪麟阁,捐躯太行、浩气长存的教授杨十三,冀东西部地委书记、抗日烈士赵观民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抗日战争期间,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的师生们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组织,成立地下党支部,为八路军筹集药品、救助伤员、印发抗日传单,发动群众拿起武器与日本侵略者做坚决的斗争,涌现出张耀、李尚武、常云卿等一批抗战英雄。其中,常云卿曾任抗日联军医院院长、丰玉宁联合县委书记,1942年秋在丰润县七树庄村战斗中壮烈牺牲。

其实,革命的火种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在我省的各学校传播。1924年,共产党员戴培元考入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河北省立农学院,并秘密发展了段白雨、崔寿山、王国政等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该校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初,邢台学院的前身——直隶第四师范学校的学生建立了文学会、历史研究会等进步团体,向学生推荐阅读《向导》《中国青年》《语丝》等进步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年11月,该校还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敬业

秉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高校将办学与兴国联系起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首任总办周学提出“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主张,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首开“工学并举”工业教育思想之先河。从建校伊始,该校就确立了“以教育培植工艺上之人才,注重讲授理法,继以实验,卒业后能任教习、工师之职。以发明工业为宗旨”的办学方向,并强调学生要“徳智双修”,要“为国而思,通于科学”。1929年,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首任院长魏元光继承“工学并举”办学传统,强调“既习其理、又习其器”,开创“中国式一体化工业教育”道路,他把发展新工业、改良旧工业作为学院办学的总目标,着力培养符合现代国家需要的人才;1958年,河北工学院复建后首任院长潘承孝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重的“三基”教育,倡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进一步拓展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理念;1996年,学校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以来,赋予“工学并举”以“理论与实践、办学与兴工、立校与报国”相结合的时代内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百多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则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验不能探精微,实习、实验二者不可偏废”的办学理念,恪守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形成了以太行山道路为标志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建校初期,学校就形成了既重视理论探讨,又重视实验、实习的教学特点。从化学实验室、植物实验室、农机具实验室、蚕桑仪器到气象观测所配置非常完备,在平山、灵寿、易县、静海等地都建有试验基地。当时,蚕桑专业的学生从入学起,每人发给蚕籽若干,交给每个学生精心养护,细心体察从饲养到缫丝的每个细节,并将情况记入学习成绩。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又提出了“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从1978年开始,学校参与了“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研究”课题,并探索出一条用科技振兴贫困山区的新路——太行山道路。30多年来,学校把太行山道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如今,太行山区的三结合基地成了学校新成果孵化器、新技术辐射源和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

河北师范大学探索启动顶岗实习支教工程,逐步形成了“3.5 0.5”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已完成20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共有16个学院21个专业的24200余名学生,在河北、北京、新疆、山东、河南、浙江等地125个县(市、区)的4100余所农村中小学开展实习支教。在顶岗实习支教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实效性置换培训,有7万余名顶岗置换教师、管理干部参训。顶岗支教学生人数之多、专业之广,培训农村教师规模之大,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同时,逐步构建起完整的顶岗实习支教体系,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鲜明的办学特色、扎实的教学作风,让这些百年高校永葆青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自2000年以来,保定学院连续多届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新疆、西藏、四川等地任教。他们是品学兼优的学子,他们是父母疼爱的孩子,听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召唤,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谢绝了多家用人单位的盛情邀请,坚定地选择了万里之遥的祖国边疆。他们像戈壁红柳、似沙漠胡杨、如高山雪莲,十多年来扎根西部大地,使青春焕发出别样精彩。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称他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育人

新生入学第一课、新教师入职第一课、党课团课必修课,校史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2011年5月,保定学院校史馆开馆。展馆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将图文与实物相结合,全面讲述了学校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和文脉传承,生动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改革发展的不懈追求,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和革命建设、人才培养、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主要成果。

2013年10月,设立在南大楼(北洋大学堂旧址)一楼的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正式开馆。校史馆以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和“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为主线,分为六个部分、八个展厅,全方位展示了河北工业大学110余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工大人“以发明工业为宗旨,握实业之霸权”的办学理念,同时展现了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2015年9月,河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开馆接待参观者。展馆以图文展板、珍贵实物、影音影像等形式,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学校的创办、发展、合并等内容,分历史沿革、创办初期的河北师大、在变迁中不断发展的河北师大、新时期的河北师大四个部分,全面展现学校110多年来培育人才、传播文明、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发展历程,彰显出百年文化接力的特色和魅力。

近年来,我省这些百年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校史馆,并把参观校史馆作为其新生入学第一课、新教师入职第一课、党课团课必修课。在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学校历史,了解学校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的同时,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增强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近三年累计组织三万余名新生参观,使新生一入校就受到工大悠久历史积淀、优良学风与光荣革命传统的熏陶,更快地融入工大学习与生活氛围。在每年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期间,他们把工大历史与文化作为必修课,让教师们在刚踏入校门就对学校文化和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和感悟,把工大文化和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尤其是课堂上。同时,校史文化与大学精神也是党课团课的必讲内容,使党员团员在接受党性锻炼中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传承学校的大学精神。此外,学校还开展校史知识竞赛、“唱校歌,明校训”以及校史征文等系列活动,开辟育人新途径。

“我们每周一、三、五定期开放校史馆,校内师生可自行参观。此外,学生团体也可通过预约等方式进行参观。开馆以来,每年累计接待校内外师生参观近万人次。”保定学院院长胡连利介绍,如今他们的校史馆和西部支教主题展馆已成为对全院师生进行爱国爱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链接

我省部分百年高校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前身是李鸿章1894年在天津创建的北洋医学堂,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高等院校。学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医科、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等历史时期。1995年,由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从河北医科大学分离,恢复独立建制。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下设14个学院,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

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两所高校组建而成。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2010年5月,两所高校合并,更名为河北联合大学。2015年2月,又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07年,顺天府学堂更名为顺天高等学堂,之后又多次更名、迁址,1969年底改名为河北师范学院。北洋女师范学堂先后经历了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石家庄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等历史时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学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院校调整中,森林系、畜牧兽医系、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内蒙古、湖北等地,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和武汉水电学院等高校。1995年,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河北农业大学;2000年,原河北水产学校和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两所中专先后并入学校。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创办于1903年。之后相继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工学院,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为天津大学,1958年恢复重建,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1971年更名河北工学院,1995年定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996年,学校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名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承德师专合并,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改名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创建于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是当时直隶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1912年后,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曾用名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等。1984年升格为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邯郸学院

邯郸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邯郸县初级师范学堂,其后几经分合变迁,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与邯郸市第一教育学院、第二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校合并,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始于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1952年学校开始主要面向石油工业服务,1958年迁至承德市。1997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