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1)

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2)

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67部作品榜上有名。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20多年来,以弘扬先进文化、多出优秀作品为目标,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成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作用。

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的是2014-2017年间首次播映、上演、出版的作品,评奖数量比上一届压缩70%,参评作品770部,仅有67部入选,可谓“精挑细选,优中选优”。

本次评选中,上海的五部作品在四个门类中均有斩获,包括电影《我是医生》,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平凡的世界》,歌曲《幸福少年》(组歌)和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上海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上海获奖的这5部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彰显了上海组织推进重大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上海不断改进和加强对文艺创作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有效促进文艺创作生产的活跃和繁荣。在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框架内新成立了文学、舞台艺术、美术、电影、电视、群众文艺和网络文艺等七个创作推进专家工作组,精心谋划选题,分类指导创作,加强对全市文艺创作,尤其是重点和重大题材作品创作的统筹协调。上海制定全市重点文艺作品的创作选题规划,根据中宣部提出的“四大节点”“四大题材”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明确了“中国梦”主题、“爱国主义”题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上海特色题材、文化“走出去”项目、青少年题材这七类重要选题和今后几年的重大事件节点,加大了对重点作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接下来,上海通过排查和梳理,将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南水北调、航空航天、海洋深潜、高速铁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重大选题。

上海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重大题材文艺创作。目前上海有“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党的诞生地文艺创作工程”、“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工程”等重大工程。上海对创作主体在政策、资源、导向上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建立选题“种子库”,力争成为优秀文艺作品的“孵化器”。以“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揭晓为契机,上海将进一步发挥获奖作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

本报记者 李凌俊

上海“五个一工程”

获奖作品巡礼

电影《我是医生》,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平凡的世界》,歌曲《幸福少年》(组歌),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四个门类、五部作品榜上有名,上海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交出了优秀成绩单。

我们今起推出专栏“上海‘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巡礼”,带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获奖作品。无论是主题、人物、内容,还是艺术的呈现方式和动人的感召力,这几部作品均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为其内在尺度。

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3)

电影《我是医生》

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4)

《我是医生》海报

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在北京揭晓,上海电影集团历时三年拍摄而成的十九大献礼影片之一《我是医生》榜上有名。据悉,这部影片将于10月20日左右在上海再次上映。

《我是医生》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创作的传记电影。在前期举办的各场研讨会上,专家表示,这部影片打破了以往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常规套路,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是通过师生、医患和父女等关系来表现吴孟超的国士风范,艺术性表现了他精湛的医术和高超的医学战略意识,立体地塑造了一位平易而又伟大的时代英雄形象,为此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是引领时代审美的重要创作。

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5)

《我是医生》剧照

记者了解到,在这部电影之前,上海电影集团与吴孟超早已“结缘”半个多世纪。在《我是医生》中,有几个珍贵的镜头来自拍摄于1963年的科教片《向肝脏外科进军》。这部由当时的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而成的作品阵容强大,由出演、执导《火烧红莲寺》《孤儿救祖记》《啼笑因缘》《春蚕》等作品的郑小秋导演,后来为《远山的呼唤》《尼罗河上的惨案》《现代启示录》《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配音而闻名遐迩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毕克为吴孟超配音,讲述了由吴孟超牵头成立的肝脏外科“三人研究小组”制作出中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铸型标本的过程。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吴孟超也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参与拍摄,为今天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2012年初,上影集团又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开始合作拍摄人物纪录片《报国之路》。这部影片以吴孟超的“爱国”为切入点,以重走回国之路为主线,回顾了他从少年旅居国外到抗战时回国走上医学报国之路的过程,讲述了他从参军入党到开创我国肝胆外科并成为一代医学大师的真实历程,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式,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他以医报国的人生历程。而这部纪录片后来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推介国产影片,也是上海优秀经典科教纪录片电影展映周展映的重点影片。

有了厚积薄发的历史积淀,《我是医生》在当下的出现便显得顺理成章。然而,吴孟超的人生就是一部大写的传奇: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后来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他的一生有太多华彩篇章可以摘取和呈现。如何从丰富的素材中选取最具代表意义的例子,如何让这部电影从已有的各种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塑造出一个真实可感又能抵达人心的大医形象?制片人袁孝民费了很多心思,他请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系主任黄丹执笔编剧,并近距离进入并观察吴老的生活,试图从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一个真实的吴孟超——除了大量采访弟子和病人,主创团队还在一旁观察吴老接待病人,看他巡查病房,看他主持手术,听他讲述自己的理念。于是,他们不仅看到了吴老在手术台上的叱咤风云,还看到他变形的手指与脚趾,看到他去手术休息室缓慢疲倦的步伐。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是一个医生对病人的春风十里,他见不平怒发冲冠的性情,还有他时常的开怀大笑,眼神中的清澈明亮。

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上海五部作品获)(6)

《我是医生》剧照

慢慢地,故事的叙事脉络从生活中浮现了出来。最终,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将吴孟超的人生总结为“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上,于是,“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这句经典台词诞生了。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师生一起走一条寂寞但却能惠泽更多后人的医学之路,成了电影的主线之一。而电影的片名,也从最初设想的《大医》,变成了更加掷地有声的《我是医生》。“我们希望,在故事的细节中,塑造一个真实立体的吴老、能够看到内心柔软之处的吴老,这才让他所有的伟大之处成为一种更朴素的、更打动人心的辉芒。”编剧黄丹和吴姗姗如是写道。

而吴孟超被人尊称为“大医”,不仅仅在于他高超的技术、前沿的研究,更在于他的医者仁心。在打磨修改剧本的一年半时间里,袁孝民注意到,为病人检查时,吴孟超会习惯性地搓搓手,把手搓得温热了再为病人检查。当病人感激地亲吻他的手时,他会俯下身去亲吻病人的额头,作为医生,他其实比谁都了解其中蕴含的危险性。许多多方问诊求医辗转找上吴孟超的患者其实已时日无多,但吴孟超总是给病人以鼓励和信心,会笑着与病人说:“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再活5年!”他不仅是在治病,还在医心。《我是医生》没有刻意煽情,没有人工催泪,而是用主创团队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细节来展现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也就是评论家毛时安所谓的“把伟大灵魂引入到生活场景中呈现”。

《我是医生》剧照

“我叫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1949年在同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第二军医大学工作……回顾我的一生,我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如果不是战斗生活在军队这个大家庭,我又会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我可能会有技术,会有金钱,会有地位,但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重,解放军的形象有多崇高。”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关党委、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主办,上影股份联和电影院线承办的“2017——我的电影党课”上,吴孟超曾这样讲道。

这位老军人、老党员、老医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只为不辜负这四个字:“我是医生”。于是,编剧黄丹和吴姗姗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代大医,也是一个背病人过河的摆渡人。这里没有所谓的得与失,只有生与死,对生命的敬畏与珍重,就是他们默默前行的理由与动力。他们所做的一切,只因为‘我是医生’!在他们看来,所有荣耀的桂冠,比起病人的生命,都轻若鸿毛。我们想写的不是一把手术刀,而是一名医生匡危济世、治病救人的最终理想。是在攻克医学难关的艰难行程中,他们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放弃个人荣誉与声名也在所不惜的高尚情操。”

本报记者 金莹

“五个一工程”文学类获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