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孝的具体名称和故事(刘瑞记孝的前世今生)(1)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重要手段。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孝”字,金文、小篆之“孝”字,为子承老形:孝=老 小,老在上,意为父母养育儿女;子在下,意为儿女赡养父母。父母养育儿女很容易做到,因为这是一切生物母爱的本能,连阿猫阿狗都会,他们就是耗尽自己的生命也要抚养儿女,所以父母之爱是最伟大的。但儿女赡养父母却不太容易,非不能养,是不愿养。惟其如此,古人提出了“孝”,目的是强化以下对上的爱----儿女赡养父母。

孝的根源:报答深恩

水流千里有源头,树高百尺有深根。孝的根源来自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一个人能够长大成人,是父母含辛茹苦养育的结果。《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也唱道:“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都是赞美父母的无限恩情。

知恩图报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品格,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则是最根本的道德品格,这种品格叫孝。《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固有的自然的行为,世上没有比孝更为重大的事情了。我们降生于父母的怀抱中,沐浴着父母的爱,这种基于血缘的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像大海一样博大而深厚。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而父母一天天衰老了,作为儿女,我们有天然的责任与义务将爱回报给他们,好好赡养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乌鸦尚有反哺之义,山羊且知跪乳之恩,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倘若不去反哺父母,那就连禽兽都不如。

孝的前世:良莠并存

在古代,孝的内涵分为物质之养和精神之养两个方面,简称物利情尊。

物利,就是在物质上给父母以利益。古代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让父母优先享用,做儿女的要后用,并且用差一点的,因为那时候物质匮乏。在物质上尽最大能力供养父母,是孝的首要条件,如果父母连肚子都填不饱,岂能算儿女尽孝?《二十四孝》中就有一个《怀橘遗亲》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科学家陆绩,六岁时随其父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作客,怀藏橘子干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情尊,就是在情感上尊重父母。《论语•为政》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此认为,如果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让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如何敬?《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父母去世以后,儿女要安葬并经常祭祀他们(有时还要在父母坟前守孝三年,理由是:父母将儿女养育到会说话会吃饭会走路基本上需要三年,儿女要用守孝三年来报答)。如果违逆父母之命,就是不孝,被称为逆子。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古代上至皇帝,中至官员,下至百姓,人们争相孝敬父母。汉代就有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二十多位带“孝”的皇帝;汉代选拔官员,明、清等朝代命名举人,要授予“孝廉”称号(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以至于一些人在犯法被捉、路遇盗贼以后,只要痛哭流涕地打出“家有八十岁老娘”的旗号,便可得到从宽处理。例如,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有好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之,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都不忍心杀他。

自古以来,母爱往往大于父爱,因为儿女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当然更倾情于母亲;父亲整天忙于挣钱养家糊口,对儿女的看管自然就相对较少。赞美母亲的歌曲非常多:《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亲爱的妈妈》、《妈妈我爱你》等,一抓一大把,但赞美父亲的歌曲却凤毛麟角。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及女性的话题也多于男性,比如,已婚女子的丈夫家叫“婆家”,而不叫“公家”;回自己父母家叫“回娘家”,而不叫“回爸家”或者“回爹家”。人们骂一个孩子没教养,往往说“有娘生没娘养”,而不会说“有爸生没爸养”。

凡事中则善,过则恶。古人把孝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以至于弄出很多荒唐事,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奉母、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庾黔娄尝粪忧心等;在儿女婚事方面,全是父母之命,结果酿出很多悲剧,如《天仙配》中的牛郎与织女,《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秦雪梅吊孝》中的秦雪梅与商林等等;至于“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更不像话,儿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岂能以孝为借口,随意剥夺他们的生命权?

孝的今生:与时俱进

孝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其基本精神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孝不应当仅仅是维系家庭伦理关系的手段,而应当涵盖广泛的领域:孝父母、孝兄弟、孝祖国、孝社会、孝自然。着重说一说孝祖国、孝社会、孝自然。

孝祖国,要突出“忠诚”。忠是把心摆正,诚是诚心诚意,祖是祖先,祖国就是祖先生活过的国土,忠诚于祖国就是真心诚意爱着祖先生活过的这片国土。我们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去爱这片国土,坚定爱国之心,掌握报国之能,实践效国之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孝社会,要突出“仁爱”。孔子说:仁者爱人。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千百万年的造化;今生你我相聚,是无数因缘的巧合。要珍惜这种造化和巧合,像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去爱社会上每一个人,感恩每一个人,勤奋工作,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孝自然,要突出“敬畏”。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和共有的家园。敬,就是对大自然充满尊敬之情;畏,就是对大自然怀着畏惧之心。中国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要像爱父母一样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关系。

宛城区政府办 刘瑞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