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看《新神榜:杨戬》(下文简称《杨戬》)了吗?

这是追光动画推出的又一部讲述封神故事的新作。可能有人没听过追光动画这个动画厂牌,但总该看过它之前的作品《白蛇:缘起》《青蛇:劫起》,以及同为“新神榜”宇宙一员的《新神榜:哪吒重生》(下文简称《哪吒》)。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1)

《杨戬》上映7天,截至发稿,票房未到2亿。猫眼专业版给出的预测票房是4.19亿,比《哪吒》略低。于“后《独行月球》”的暑期档来说,已有前作加持的《杨戬》本应取得更好的成绩。虽说有匆忙上映来不及宣传的原因,但更大的问题还要归咎于影片本身。这部电影的故事,实在是有点过于匪夷所思了。

作为《哪吒》的续作,《杨戬》延续了“前辈”的番号,也延续了它的故事灵魂:“弑父”。杨戬为什么要“弑父”?对多数观众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沉香的父亲是刘彦辰,杨戬的父亲是谁?不重要。《杨戬》的“弑父”,和大众常规认知中的“弑父”,有所不同。影片中,也并没有提到他的父亲究竟是谁,他所反抗的,是自己的师父“玉鼎真人”。这是一种广义的“弑父”。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2)

无独有偶。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中,姜子牙也实现了一次广义“弑父”。最后的结局中,他打上天庭,断了天梯,朝着“师尊”挥出了重重一击。

从什么时候起,“弑父”成了国产封神动画的潮流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弑父”,《姜子牙》在“弑父”,好不容易等来了《杨戬》,怎么也在“弑父”?

杨戬为什么要“弑父”?

要回答《杨戬》的“弑父”,得先从影片本身的故事谈起。

商周之战后1500年,也就是故事发生的12年前,三界发生动乱,一群具有毁天灭地能力的玄鸟出世。金霞洞玉鼎真人命令自己的弟子杨戬,将玄鸟封印在华山莲花峰。

华山是杨戬妹妹三圣母的道场,她为了帮哥哥出一份力,学习莫邪跳入封印之地,牺牲自己加固了封印。杨戬失去了天眼,沉香没了母亲。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3)

12年后,沉香踏上劈山救母之旅。而杨戬呢,则成了一名赏金猎人。做任务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外甥沉香,也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玉鼎真人之所以要徒弟封印玄鸟,是为了保住自己金霞洞的平安。

由于影片并未出现天帝,此处的金霞洞大抵等同于天庭。在他看来,只有天庭平安了,三界才能相安无事。

知晓真相之后,杨戬开始怀疑人生。牺牲了家人,救下的究竟是“天下”还是“天庭”?忖度良久后,他选择了一条哪吒走过的道路:弑父。他揭开封印,放出玄鸟,金霞洞就此坍塌。故事讲到这里,影片结束,给出开放式结局。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4)

回到前文的问题,杨戬为什么要“弑父”?因为师父骗了他。更严重点说,是因为师父“出卖”了他。

如果跳出封神的背景,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部影片视为一部香港古惑仔片。你出卖我,害死我全家,以前我以为你是为了兄弟们,现在才知道,你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杨戬必然要找师父报仇。

可惜这个故事太经不起推敲。如果玉鼎真人确知牺牲弟子就能困住玄鸟,避免苍生遭难,那虽然上了欺瞒手段,总还是有个“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的理由,在“电车难题”前做了艰难的选择。

问题是他明知玄鸟镇不住,牺牲杨戬和杨婵也不过是求得一时苟安,而且只是金霞洞的苟安。还要这么做,就显得愚蠢而残忍了,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就实在是难以取信于人了。

这也是《杨戬》整个故事最大的漏洞。

金鼎真人只求自保,还得过且过。就像大哥要维持自身利益,就得让“社团”(金霞洞)存在,只要社团存在,兄弟们就饿不着。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5)

而杨戬秉持的只有程序正义,推翻了“师父”,放出了玄鸟,世界依旧不能回归和平。说得好听,这是“让世人有选择怎么过的权利”;说得难听,这是一种假借大我而实现小我目的的行径。“社团”不存在了,兄弟们都活不下去。

大抵主创自知理亏,所以并没有交代金霞洞倒塌之后发生了什么。玉鼎真人是死是活,三界众生是悲是喜,观众统统不知道。不过我想,几百年前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早已给出了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神“弑父”故事失败的必然

“弑父”是一种情结。

众所周知,“弑父”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在索福克勒斯的故事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得知真相后母亲自杀,他选择戳瞎双目。后来,经弗洛伊德和荣格提炼,“弑父情结”成为一个精神分析术语,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风东渐时期传到中国,与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激烈碰撞。民国时期的白话小说中,就有一批“弑父情结”的作品出现。

而中国社会认知中最早的弑父故事,主角是哪吒。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其师太乙真人嘱托其母为哪吒建庙,日夜供奉香火。只要三年,他就能起死回生。李靖知道后,砸烂了他的庙。莲花还魂后,哪吒就要找李靖算账。

《杨戬》为什么看起来别扭?因为它假借东方躯壳讲了一个西方母题。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6)

俄狄浦斯的“弑父”,和哪吒的“弑父”,本质上不是一种东西。西方被杀掉的父亲,多以“恶父”的形象出现。

对父权的反抗,实质上是对权力意志的反抗,是新兴力量对陈旧力量的逆袭。俄狄浦斯并不想杀掉自己的父亲,但是由于父亲率先抛弃了他,遭受了神灵的诅咒,命中注定要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而李靖和哪吒之间,并没有个人私仇。他用剑砍破妻子生下的肉球,是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逼迫哪吒为东海一众负责,是为了钱塘关的百姓;破坏哪吒的庙宇,是为了杜绝淫祀的出现,防止劳民伤财。

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强调父为子纲,父权至上,父子间本无平等可言。父上子下,天经地义。

中国的父子情仇,远不像西方作品中那么决绝、激烈和彻底。曹禺《雷雨》里周朴园的三个儿子,都对父亲有无限怒火,但他们到最终也没能成功反抗父亲的权威。

中国的“弑父”情结,是通过斗争反叛,与父辈达成某种唤为“和解”的新型平等关系。俗话说得好,长大后,不是杀死了父亲,而是成为了父亲。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7)

这里插句题外话,神话中最早弑父的哪吒,最终也选择了与父亲和解。甚至,他在反抗自己狭义概念上的生父的同时,还认塔(佛祖)做了广义上的“父亲”。只有借助一个“父亲”的力量,才能反抗另一个“父亲”的力量。

这两年有个说法,我们的东方仙侠剧,本质上都有个欧美宫廷剧内核。如今的国产封神动画,也是借着西方故事中流行的“弑父情结”,阐述一个东方式的陈胜吴广起义。基于此而诞生的封神“弑父”故事,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8)

《姜子牙》的问题也是如此。表面看来,姜子牙最终发出的是一个杨朱式的世纪之问:牺牲一个人换取天下的和平,问过被牺牲者的意见吗?其内核,仍然是一个西方自由主义的形而上议题。

古代中国,至高无上的父权是无法被推翻的。即使姜子牙看似酣畅地忤逆了师尊的面子,最终仍需要师祖来为其主持公道。

如何讲好封神“弑父”故事?

国产封神动画为何总在“弑父”?我想原因大抵有二。

其一,《封神演义》很难衍生出一个完整而又有新意的故事。《封神演义》是一部三流小说。虽然说,这些年衍生于封神故事的电影、剧集、网络电影不计其数,但看过原著的读者必然明白,《封神演义》不具备多少文学属性。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9)

袁珂《中国神话史》中写道,(《封神演义》)只是神魔鏖兵,暗惨阴沉,带着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所以不能以神话小说目之,只得暂时仍名之曰神魔小说,或名之曰历史神怪小说。

在我看来,《封神演义》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人物库,把以前知名度较低的道教、佛教神祗,搬到了大众面前。可惜的是,这些人物是残缺的,既没有穿插其中的完整故事,也没有供其成长的人物弧光。

影视作品,又要以故事为本。故事里最有冲击力的设定,莫过于才子佳人与英雄史诗。前者的路明显走不通,难不成让杨戬和苏妲己谈恋爱?故此,“弑父”就成了制造矛盾、产生冲突的最优解。正如勇士总要去斗恶龙一样。

但所谓的最优解往往颇具迷惑性。理性分析,基于封神背景讲“弑父”故事,其实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封神演义》的原旨,讲的是一个顺应天道(父权)的故事。商朝命数未决,高贵如女娲也不能直接将之覆灭,只能借助人类之手。而如今的电影,反倒将反抗父权视为了第一要务。南辕北辙,怎能不乱?

姜子牙对杨戬评价(杨戬和姜子牙不如哪吒灵光)(10)

如果真的要在“封神”宇宙中找选题,最好的学习对象是《宝莲灯》系列。

它不仅讲述了逻辑合辙的故事,更刻画了一批令人难忘的角色。过往的沉香劈山救母故事,二郎神多是反派。人物魅力几近于零。《宝莲灯》《宝莲灯前传》一播,灌江口杨二郎的形象陡然清朗。大杂烩不要紧,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宝莲灯》同样讲了一个“弑父”故事。杨戬要修改天条,就得反抗自己的舅舅;沉香要劈山救母,也是反抗自己的舅舅。俩舅舅,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司法天神。但这两部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弑父”是东方式的。

杨戬不是没试过造反,掀翻天庭却无计可施;沉香也不是没试过造反,的确打不过自己舅舅。实际上,编剧是借“弑父”情节,讲了个“和解”故事。

可见,封神“弑父”故事不是不能讲,关键要掌握讲故事的方式。口碑最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实也是由“弑父”而和解。封神故事是浩瀚母本,未来必然还有无数衍生作品出现。“弑父”不是原罪,敷衍才是。

【文/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