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古宝唐卡艺术品(百名百姓话今朝)(1)

拉萨堆绣唐卡代表性传承人罗布(右)指导徒弟和女儿堆绣唐卡制作技巧

堆绣唐卡,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与酥油花、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如果你不了解堆绣唐卡,但每年哲蚌寺、色拉寺展佛期间展出的巨幅唐卡,一定会让你记忆犹新,这就是精美绝伦的堆绣唐卡。与绘画唐卡不同的是,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在西藏唐卡制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拉萨堆绣唐卡已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拉萨堆绣唐卡的传承人,罗布在35年的学习创作中,堆绣唐卡作品屡出佳作。尤其是堆绣唐卡作品《吉祥天母》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荣获金奖、2018年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工艺比赛刺绣项目中获得第三名。

随着国家对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外界对西藏唐卡文化关注度的不断升温,罗布眼里的堆绣唐卡,正在惊艳着世界。

从放牛娃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

西藏一级堆绣唐卡技师、西藏文化发展促进会会员、拉萨堆绣唐卡代表性传承人、西藏自治区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在位于夺底乡腹地的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罗布和他的徒弟正在飞针走线,一片忙碌,在荣誉室里,记者见到了属于罗布的一项又一项荣誉。成绩固然可喜,可谁又能想到,少年时代的罗布还只是林周县甘曲镇觉布村的一个放牛娃。“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虽然自己很喜欢堆绣唐卡,可是也只能停留在喜欢的状态,无法真正去做,去实现梦想。”烟花三月的中午时分,罗布跟记者聊起了儿时的记忆,他个头不高、话也不多,普通话也不怎么好,忠厚老实、沉默寡言是罗布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当然,这也恰恰是西藏许许多多唐卡传承人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立志把西藏传统的好东西发扬光大

转机是在罗布13岁的那年到来的,在哥哥的引荐下,他拜色拉寺已故堆绣唐卡艺僧洛桑列珠为师,学习传统的拉萨堆绣唐卡技艺。“那个时代,大家都知道洛桑列珠是堆绣唐卡的名师,能拜他为师不得不说是件幸运的事情。有了机遇,加之自己的爱好,我就想着:一定好好学,把咱们西藏传统的好东西发扬光大。”罗布说道,就这样,他开始了长时间的学习、制作、思考、创新,剪裁贴缝、穿针引线,在自己的一针一线中,一个个藏传佛教人物以及花卉鸟兽鲜活得呈现在面前,罗布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骄傲感。

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

2006年,罗布翘首以盼的属于自己的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成立,这是一家以堆绣唐卡为中的民族手工艺制作中心,优势就在于植根西藏独特的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西藏民族文化的精华,主要作品包括堆绣唐卡、民族风格帐篷、藏戏表演用具、旅游纪念品等。谈起这些发展变化时,罗布总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要告诉记者:“这些都要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啊,一方面政府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手艺人才能有事干;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拉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唐卡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才走上了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光明大道。”

广收学徒把好东西发扬光大

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中书写着惊艳人生的罗布,自然充满了感激之情,也没有忘记对社会的回馈,罗布前前后后收了30多个徒弟,徒弟们不仅掌握了堆绣唐卡的制作工艺,更在创造着新的价值。“我有两个徒弟在萨迦县,其中一位是聋哑人班丹云旦,另一位是出车祸致腿部残疾的巴桑,他们出师后,在萨迦县成立了合作社,不仅传承了堆绣唐卡制作工艺,还实现了自食其力。”谈到2019年的计划,罗布表示,依托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他和区市残联部门取得了联系,打算招收残疾人学生加入堆绣唐卡的制作队伍,“我不收学费,还可以包吃包住,只要残疾人们有兴趣,都可以来。”罗布的话语虽然不多,可说起这些时却是异常铿锵有力。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艺传承中心时,已是中午时分,恰巧罗布在西藏大学读书的女儿德吉回来了,德吉现在西藏大学读大一,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现在的好生活,德吉也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跟记者说:“我是在北师大附中京西分校读的高中,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首批赴京读书政策的受益者,能获得这样的机会都要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北京市的无私援助。”谈到大学毕业后的打算,德吉坦言:“我不想考公务员,毕竟公务员的岗位太单调和无趣了,我还是想追随爸爸的梦想,从事与堆绣唐卡有关的事儿,把西藏传统的优秀的东西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