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解放军各部队纷纷开始厉兵秣马,准备与国民党军进行大决战。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在全军开展一场“新式整军运动”,这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解放战争开始后,解放军各部队出现了一些很不好的现象,比如不注意群众的工作,浪费民力,哄抢物资等等,在群众中间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对此,朱老总就曾经严厉地说过:“部队里许多都是红军战士,他们出身红军,但身上的红军味道却被自己搞得一干二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几个重视的,我觉得一定要狠抓,重新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建立起来!”
毛主席深知,我军之所以能从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靠的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所谓“兵民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能敌”,因此,在解放战争这个关键时期,必须要先把部队的纪律和作风整顿好,才能真正打好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整军运动”。
这次整军运动,是在1947年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毛主席在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后,向全军将士提出了一个要求:“军队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以整顿,需要一个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运动,使军队在思想上拥护土改,组织上纯洁严密。”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还将整军思想的具体方法下发全军,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和三个形式。先说整军的两个内容,分别为“三查三整”、“三诉苦”。
“三查三整”,指的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三查”主要是针对个人的阶级成分进行调查,例如个人思想、个人斗志、个人阶级等等,并且还要对这三点提出批评、提出进步的办法,还要开展自我批评行动,理清自己的不足,摒弃糟粕的思想。
“三整”则是针对部队的一次“大检阅”,检阅部队思想是否牢固、部队纪律是否执行到位、部队作风是否廉洁。
而“三诉苦”,则是让解放军战士们通过对“苦”的诉说,了解更多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升自己所处的阶级危机感。
“三诉苦”分为三个步骤:引苦、诉苦、挖苦根。“引苦”是通过部队领导的引导,让所有士兵都能想起来心中的苦事,然后开始“诉苦”,将自己经历的、见过的悲惨事迹讲出来,从而引发所有人都自主地诉苦。
另外,在“诉苦”之后还有“挖苦根”,是让战士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苦?是因为大家所处的阶级都在受苦,都在被剥削。要想不再受苦,就必须站起来联合所有受苦的劳苦大众,推翻剥削者,自己当家作主。”这样既提高了战士们对阶级的思想觉悟,也提升了战士们的团结力、凝聚力。
当时的战士们大多数都是来自贫苦家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本血淋淋的账,上面记录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事迹,因此,当大家诉完苦后,就会变得同仇敌忾,亲密无间,一个人的痛苦变成了所有人的痛苦,变成了阶级的痛苦,最后凝结为阶级仇恨。
在进行“三查三整”、“三诉苦”的同时,毛主席还安排了“诉苦会”、“文艺演出”、“报纸和刊物”这三种形式,来辅助新式整军的进行。
在诉苦会上,部队会挑选一个苦大仇深且表达能力较好的人上台诉苦,同时,部队还会对“诉苦会”的现场进行一些装饰,根据记载,晋察冀某部6连的诉苦会上,为了让战士们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诉苦人的痛苦,特地在诉苦的台子上放置了花环与被害亲属的灵牌,还在两侧挂了一副“吐苦水忆起旧仇,表决心莫忘新恨”的挽联,另外,还在会场的四周贴满了例如“有苦诉苦,有冤伸冤,血债血偿”等各式各样的标语。
这些布置和标语,在诉苦会中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诉苦会虽然效果很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比如起义投诚的队伍就对诉苦会不怎么感兴趣,于是,毛主席便让文工团去部队进行文艺演出,经常表演的戏剧有《白毛女》《血泪仇》《瞎老妈》等等,通过戏剧的方式,让这些原国民党的士兵能深刻地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与残忍,激发大家对反动派的愤怒与仇恨,强化战士们的战斗信念。
而“报纸和刊物”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比如毛主席就曾将他亲自审阅修改的《辽东三纵队诉苦教育经验报告》下发全军,让战士们都阅读学习。
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三查三整”、“三诉苦”后,部队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毛主席经常在私下里向大家夸奖说:“经过新式整军,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同时,战士们通过这些活动,也真正懂得了“人民子弟兵”的涵义,知道了自己是为人民群众而打仗,是为了保护自己所在的阶级不再受压迫而战斗!
正是通过这次“新式整军运动”,解放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参考资料:《毛泽东研究》《解放军报》《炎黄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