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江公交原因是乘客与司机互殴(公交坠江原因公布)(1)

11月2日,记者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新闻通气会上获悉,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坠江公交原因是乘客与司机互殴(公交坠江原因公布)(2)

现场指挥部组织70余艘专业打捞船只,蛙人救援队、水下机器人、吊船等专业力量围绕公交车坠江水域全面开展搜救打捞工作。事发后,通过细致调查摸排,明确15名驾乘人员身份。同时克服水域情况复杂、水深70余米等实际困难,先后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并确认身份。精确定位坠江车辆位置,于10月31日23时28分将坠江公交车打捞上岸。目前,善后工作正有序开展。

公安机关先后调取监控录像2300余小时、行车记录仪录像220余个片断,排查事发前后过往车辆160余车次,调查走访现场目击证人、现场周边车辆驾乘人员、涉事车辆先期下车乘客、公交公司相关人员及涉事人员关系人132人。10月31日凌晨0时50分,潜水人员将车载行车记录仪及SD卡打捞出水后,公安机关多次模拟试验,对SD卡数据成功恢复,提取到事发前车辆内部监控视频。

坠江公交原因是乘客与司机互殴(公交坠江原因公布)(3)

黑匣子视频截图

公安机关对22路公交车行进路线的36个站点进行全面排查,通过走访事发前两站(南山岔路口站、回澜塔站)下车的4名乘客,均证实当时车内有一名中等身材、着浅蓝色牛仔衣的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驾驶员发生争吵。经进一步调查,该女乘客系刘某(48岁,万州区人)

综合前期调查走访情况,与提取到的车辆内部视频监控相互印证,还原事发当时情况:

对驾驶员冉某事发前几日生活轨迹调查,其行为无异常。事发前一晚,驾驶员冉某与父母一起用晚餐,未饮酒,21时许回到自己房间,精神情况正常。事发时天气晴朗,事发路段平整,无坑洼及障碍物,行车视线良好。车辆打捞上岸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十五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教训极其惨痛。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

新闻多看点打捞过程回顾

10月30日开始,搜救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潜水员在水下共发现7具遇难者遗体,并成功打捞起5具遇难者遗体。加上10月28日下午打捞的2具遗体,一共发现9具遇难者遗体。同时,也摸清坠江公交车水下情况,公交车呈30度角前倾、车辆结构部分受损。

10月31日早上6点左右,潜水员开始进行坠江公交车拴套、固定工作。昨天晚上7点左右,拴套固定工作结束,现场救援进入最关键的第三个步骤,利用长江救援2号浮吊船起吊坠江公交车,这个阶段的艰巨任务由国家水上应急救援重庆长航队承担。

晚9点30分,开始进行起捞作业。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作业,11点30分,坠江公交车成功出水。

此次救援为三峡库区蓄水以来难度最大

记者了解到,此次救援为三峡库区蓄水以来难度最大的,一是相对船只来说,公交车目标太小,难以精确定位。二是水过深导致作业方式复杂耗时,危险大。三是水底地形复杂,干扰物多。四是多地调集资源,多部门响应,需要多类型救援队伍配合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