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以后发现,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上课坐得住,学习成绩好,懂事听话,又有自理能力。

再看自家孩子,写作业三心二意,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愿起,不爱读书,肢体不协调。

都是同龄人,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那些孩子的背后往往存在一个更懂得利用科学方式育儿的父母。

三种父母不能培养优秀孩子(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1)

不过,别焦虑!今天,老岳就手把手指导你如何成为智慧父母,如何带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六岁,下面这7件小事一定带孩子坚持去做,将来受益匪浅!

1、早睡早起

睡眠时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和低年龄段儿童,充足的睡眠就是宝宝活力的基础,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

所以,一定要保证每天不低于九个小时的睡眠。孩子只有睡好了,大脑才能休息好,智力发育才能够好,六岁之前一定要养成睡眠习惯的黄金期。

2、学会自理

生活自理,是自信的第一来源。

在儿童感觉统合七层楼理论中,“生活自理融入社会”是感觉统合发展的最终目的。事实上,达到这个层次的孩子,也必然充满自信。所以,请务必给予孩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

这个过程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避免包办代办,限制过度。比如孩子不要给他喂饭,不要抱着孩子去走路,不要给他进行洗漱,全部要求他自己来完成。

三种父母不能培养优秀孩子(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2)

3、建立时间观念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会非常磨蹭,做事总是慢慢悠悠。实际上,孩子很可能只是时间观念没有建立好。

而想要预防拖拉磨蹭这类行为的出现,家长就必须在6岁前教会孩子认识钟表。

如果孩子年龄还小,不认识时钟,家长可以通过具体的数量要求,比如“再玩一局”、“再玩五次”,来敦促孩子;而已经认识时钟的孩子,家长则应该适时提醒孩子时间,以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玩玩具,几点吃饭。要让孩子有时间规划的意识,频繁地去输入、灌输。

4、睡前坚持读绘本

给孩子读绘本是锻炼孩子理解、记忆、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好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用手指着读,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这样他上了小学之后才能跟得上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节奏。坚持下去,孩子的认知理解都会越来越强。

5、建立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2-4岁孩子会进入秩序敏感期,这时候你会发现他非常在意物品的归纳和整理,甚至一旦放的位置和原先不同,他就会大吵大闹。

利用这段时间,家长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收拾玩具,告诉他自己的衣服、桌面要自己整理,为上小学后所需要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做准备。

三种父母不能培养优秀孩子(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3)

6、培养专注力

专注力是学习力的前提,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黄金期正是3~6岁。

这期间通过一些听觉指令,视觉分辨的游戏,就能达到提升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长的效果。

比如说倒叙数字,报一串数字给孩子听,458973,让孩子倒过来念379854等等,也可以玩一些找不同游戏,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7、坚持户外运动

六岁之前,是大脑神经网络连接最快的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多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

因为户外运动不仅是孩子释放天性的途径,更是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从而激活脑网络连接,使大脑功能越来越强大。

所以在6岁前,家长一定要保证每天最少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总而言之,人类的各项能力是呈阶梯式逐级向上发展的,所以在6岁前父母一定要帮助其将基础能力建立牢固,孩子才会因此而受益一生!

- The End -

老岳讲感统,0-10岁儿童父母的感统#育儿#手册,关注了解更多感统知识,及科学育儿技巧。后台咨询,可领“全套语言训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