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号是大家从初中开始就接触的数学符号,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正负号的数学意义有了较深的思维定式然而在中学物理学习中,正负号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物理意义其中还综合了大量的公式运算,这给不少同学造成了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下物理学中的正负号都有哪些特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物理各种标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物理各种标准(物理)

物理各种标准

正负号是大家从初中开始就接触的数学符号,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正负号的数学意义有了较深的思维定式。然而在中学物理学习中,正负号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物理意义其中还综合了大量的公式运算,这给不少同学造成了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下物理学中的正负号都有哪些特点。

一、常见几种不同意义的正负号

1. 表示方向的正负号:此类物理量的正负号是用以表示物理量方向与指定物理量正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不表示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高中物理中“力”这个物理量,由于其为矢量,它同时具备“大小”与“方向”。我们用数字来表示其大小,而方向就通过正负号来确定与我们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一个物体受两个力F1=2N,F2=-3N。说明F1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大小为2N,而F2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大小为3N。特别应注意,不存在F1>F2(即正数大于负数)的意思。中学物理中还有其他矢量如: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等的正负号都属于这种类型。

2. 表示大小意义的正负号:此类物理量的正负表示比零值大或小的意义,即等同于数学代数课中的正数大于负数的意思。

例如:电场中两点A、B的电势为UA=3V,UB=-4V,表示A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3伏,B点电势比零电势点低4V,即UA>UB。中学物理中所学习的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摄氏温标等物理量都属于这种类型。

3. 表示特殊意义的正负号:此类物理量的正负号是我们人为或习惯赋予的,用来表示相反的物理现象、性质、过程。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的含义,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 正电荷、负电荷是表示两种性质相反的电荷。

2) 力做正功,表示力对物体运动起推动作用;力做负功表示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3) 热力学第一定律△E=W Q中,对于Q的正负意义,我们用“正”表示吸热,用“负”表示放热。对于W的正负意义,如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气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

二、实际解题时正负号的处理方法

物理量的正负号表示的物理意义差别较大,当物理量引入公式运算时,有的需要带符号代入公式,有的不必带符号。对此加以归纳总结,有利于物理量正负号的正确运用,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处理方法。

1. 中学物理中,所应用公式有涉及加减计算的,一般都应带符号计算。如运动学中三大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等。

2. 有些公式只有物理量的乘除运算,而不包含加减运算,运算结果的大小不受各量正负的影响,可以按绝对值带入运算。如E=F/q;f=qvB;F=BIL;W=qU;C=Q/U等等。结果的正负依据相应规则判断即可。

3. 如果在具体解决问题时,碰到有些物理量的方向难以确定,无法得知其正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可假设物理量为正值带入计算,最终以计算结果再作结论。

例:轻杆AB长1m,两端各连接质量1Kg的小球,杆可绕距B端0.2m处的O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设A球转到最低点时速度为4m/s,求此时B球对杆的作用力?

分析:解题时必须先分析A、B两球的受力情况,其中B球可能受到杆的拉力,也可能受到杆的支持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设B球受到杆的拉力,即与重力方向相同,然后按规定符号带入运算,这并不影响解题结果。

解:在最低点时杆对球一定是拉力,在最高点杆对球可能是拉力,也可能是支持力,由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最低点对A 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图甲

图乙

代入数据解得F=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球对杆的拉力F′=30 N,方向向下同一根杆上转动的角速度相等,设OB′=r=0.2 m,①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②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FB=-5 N。此时结果中出现负号便表示该力与我们假定的方向相反,即此时小球受力应为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故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球对杆的压力FB'=5 N,方向向下。

三、物理量的正负在认识上和运用上常见的错误

1. 忽视了矢量的方向。矢量是有方向的物理量,许多实际问题中,命题者故意只提供矢量的大小,而方向不明确,同学在解答时经常只注意某一方向,而忽视了另一种方向可能性,造成解答不完整或错误。

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秒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秒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2. 正负号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概念混淆。由于代数学知识的干扰,在大家头脑中已形成“正数大于负数”这一思维定式,所以经常会出现如下错误,如对加速度的下列三个值a1=4m/s2,a2=-2m/s2,a3=-7m/s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a1>a2>a3,不能正确地比较其大小。

3. 对物理学中“增量”的误解。物理学中常用“增量”表示物理量的变化,如速度增量、动能增量、内能增量等等。此时大家常常把增量与正值联系在一起,错误地认为增量一定是正值,是增加量。对于增量为负值的情况,思维上总是不顺畅。

4. 公式中的加减号与物理量的正负号混淆。在应用公式中,当a为负值时,有些同学误认为公式中的减号就是该a的负号,所以不再用负值代入,造成错误。

中学物理中的正负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符号,它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同学们要想在今后的考试中避免正负号所带来的“一着不慎”,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真正地从理解某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出发,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

(市实验高中 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