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过去了,这一年的杂志大家应该看完了吧?(没看完的就后悔去吧,反正12月评刊的奖品已经发完了)大家都认出来杂志书脊上的动物是什么了吗?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

就是这个: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2)

摄影:唐志远

恍恍惚惚大花豹!

好了,进入正题。2021年是牛年,今天就来讲讲牛吧,特别是湖南读者,请认真研读本文并大声朗读出来。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3)

咱们都知道,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种地就需要牛耕地,牛的地位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古代能不能吃牛肉?梁山好汉们经常“切几斤牛肉来吃”,是真的吗?

商周时期“牛人”辈出

我们的祖先驯化牛,一开始肯定不是用来耕田的。

华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驯化了黄牛、水牛,但直到商代,都缺乏可靠的牛耕证据——甲骨文里没出现过“犁”字和“耕”字。养牛最初始的目的,主要还是吃肉。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4)

而献祭,是吃肉发展出的高级文化形式。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故都——河南安阳殷墟,墓葬和祭祀坑里最多的动物骨骼不是猪骨、羊骨,而是牛骨。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5)

殷墟出土的石牛雕刻

中原的家畜牛最大,饲养成本高且肉质肥美,理应作为最高级的肉奉献给祖先与神明。商代贵族用牛祭祀,少则一两头、十几头,多则几百上千头。杀掉的牛不会浪费,牛肉祭完就大家分吃了。

如果你喜欢吃牛肉,我建议你穿越到商代贵族,应该是经常有牛肉吃的。注意了,得是贵族,别穿错了。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6)

灭掉商的周王朝,继承了杀牛祭祀的制度。周天子的百官之中,专门设有“牛人”官职,负责养牛、牛牲祭祀、烹饪牛肉等工作。这跟我们现在说的“牛人”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周人讲究等级,随便吃牛肉几乎是天子的特权,《礼记》称“诸侯无故不杀牛”。但随着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们也有了畅享牛肉的权力。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霸主,召开会盟时总要大烹牛肉,彰显地位。

执牛耳的是小弟

说到彰显地位,大家听过“执牛耳”这个词吧?“执牛耳”一般形容执掌霸权。

但在西周、春秋时诸侯会盟仪式上“执牛耳”的,并不是盟主:这项工作,要亲手割下牛牲的左耳、取盘盛血,再按地位尊卑分发给诸侯,大家歃血为盟……明显是个脏活累活。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7)

魏晋墓葬画像砖描绘的宰牛场景

实际上,周代“执牛耳”的是天子身边的官员。

而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召开诸侯会盟,一般是找个小国当东道主,让其国君担任主持,“执牛耳”也是他来做。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8)

只是随着后世语义变化,执牛耳渐渐演变成了盟主、冠军的代称。

唐代杀牛等同十恶不赦

春秋时代起,“牛耕”这种先进生产力登场了。孔子的众弟子中,就有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名字。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流亡齐国,子孙沦为农民,时人喻为“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意思是曾是祭祀专用的牛,如今却成了田间畜力。

牛耕的普及,与新式耕具——铁制犁铧的推广几乎同步。相比过去的农民手持耒耜(lěi sì),“耕牛+铁犁”的组合,能让农民对土地进行深耕,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精耕细作”从此成为中国农业的传统,耕牛也成了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9)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0)

魏晋墓葬中的画像砖,常绘有牛耕场景:既有较古老的“二牛抬杠”(上图),也有当时新出现的“一牛一犁”(下图)。后者劳动效率更高,成为后世主要的牛耕方式。

在牛耕较早普及的关中地区,秦国率先把杀牛定为重罪。按照秦律,不论官员百姓,私宰耕牛不光要掉脑袋,还会祸及家人。后来,“暴秦”成了后世的反面教材,屠牛禁令却沿革下来。

汉代和魏晋,私宰耕牛可判死刑,执法之严更甚于秦。唐代杀牛罪倒是只流放不砍头,却与“十恶不赦”并列,皇帝大赦天下都救不了……直到明清时,私宰耕牛仍要受杖责、流放之刑,就连皇宫御膳都少有牛肉。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1)

滑动查看国宝级唐代名画《五牛图》。作者韩滉身为朝廷高官,认为“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他画牛多少有些“宣传政策”的良苦用心。

历代统治者禁宰耕牛,自然是为保障农业这个国本。而对农民来说,耕牛是家中的顶梁柱,劳苦功高,通常不忍杀害。就连佛教徒劝人“不杀生”时,都认为杀牛的“杀业”甚于宰杀其他动物。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2)

可是牛肉真的好好吃啊

屠牛禁令虽严,但阻止不了咱们“大吃货国”的先人们。且不说逍遥法外的王公贵族、天高皇帝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算汉地普通百姓,也有办法吃上牛肉。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3)

首先,法律禁的是“私宰耕牛”,不是吃牛肉。在大部分时期,失去役用价值的老牛病牛,上报官府后可以合法宰杀,肉也能买卖。这就给人钻空子杀牛开了方便。

其次,牛肉、牛皮的潜在市场很大,有利可图,“有买卖就有杀戮”。面对既成事实,一些比较宽容(或懒政)的官员,便对民间私宰耕牛睁一眼闭一眼,尽量少管。

唐宋年间,常有民间私自宰牛卖肉、吃肉的记载。李白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黄庭坚的“酒阑豪气在,尚欲椎肥牛”,也暴露了唐宋文人对牛肉的垂涎。尤其两宋时,江浙等地食牛之风盛行,街市常有牛肉售卖。梁山好汉所处的北宋末期,屠牛禁令已颇为松弛,吃顿牛肉真不是啥事儿。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4)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图片来源:电视剧《水浒传》

尽管明清时又加强了屠牛管制,但受游牧民族饮食习惯影响,牛肉在市场上越发常见。

到19世纪的晚清,我们熟悉的兰州牛肉面、淮南牛肉汤、平遥酱牛肉都已享誉海内,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吃。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5)

兰州牛肉面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6)

淮南牛肉汤

总而言之,尽管历代统治者重视耕牛,农民们对自家耕牛感情深厚,牛肉相比猪肉羊肉确实是稀缺食材。但是,要说“中国古代不吃牛肉”,恐怕也是言过其实,该吃的时候还是要吃的。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7)

哎,很巧的是

我们杂志1月刊的主题也是“牛”

今天将会从留言里抽取5个幸运读者

一人送出一本1月刊杂志

快举起你们热情的小手手

白绳杀牛方法(牛牛岂能你想吃就吃)(18)

撰文 | 何全

绘图 | 孟凡萌

微信编辑 | 谢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1年1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