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1)

包租公两公婆的微笑

小编昨日发布的一篇名为“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到底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的读者评论中有人指出了此剧时间线问题。《七十二家房客》的剧集介绍中将本剧定位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主要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参照剧集中多出提到的“当时日本仔打到这来”),可以直到第十二季仍然在讲太平分局三六九等到七十二家大院捉共党,同时在鸡公福等人的掩护下共党成功逃脱的故事,就这个故事情节放眼已播的十三季绝对超过五集。捉共党即是新中国未成立,那么留给这部剧的时间就剩1945-1949期间的四年了。但是此剧播了快十年之久,不由得令人感叹它的战斗力持久。下面来说正事:大院街坊的深度剖析(二),预计明天出大院外的一些人物(如太平分局)

金医生(金惠民)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2)

  • 梁金瑞、莫爱兰(下面简称阿瑞、阿兰)

  •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3)

    阿瑞

  •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4)

    阿兰

    阿瑞掌握一门好手艺,却总是穷到要吃“浆糊”,令我不解的是他在剧中的人设就是裁缝技术特别高的人,但是为何不能如同高第街的老板一样。撇开店铺地段偏僻这点,如果技术真的高超,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阿瑞十分疼老婆孩子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怕老婆到没主见是为广大男性所不齿的,有时候阿兰的做法(例如修屋顶时对师傅的态度)明明令人咂舌,他还是阿兰的震慑下败下阵来。如果列一个七十二家房客厌恶人物程度的排行榜,阿兰在我心目中一定能问鼎前三。当她得知新租客韩师奶是舞女时,就有一种来自“良家妇女”的优越感,到亲戚家需要置办行头时却厚着脸皮向她讨厌的韩师奶借项链;再有是为人自私自利,参照有一集与发仔福哥拾取到一个装着钱的箱子,她几经思考后就像据为己有,美其名曰是自己背回来的;她经常骂包租婆是一个“残鸡婆”,其实她又何尝不是。

    总评:老实顾家裁缝佬,自私强势洗衫婆。

    蒋宏发、谭花香(下面简称发仔、阿香)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5)

    发仔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6)

    阿香

    首先不得不吐槽一下二位在近几季发福了不少,阿香难道打斧头吃了这么多?大院的租客与包租公两公婆起冲突的诸多原因中,“要将阿香嫁人”这个桥段绝对占据多集。阿香为人善良单纯,身世凄苦被迫沦为灶下婢,她总能偷听到包租公两公婆的对话,并总将这一情报传递给足智多谋的房客们,可以说在穷人阵营中的神助攻。她在养父母面前拘谨生怕被打,在发仔面前吃醋胡闹样样都来,二人要成正果恐怕得等到伟大的新中国成立吧。发仔在我眼里就是冲动热心又仇富,在剧中过新年的时候,他没有钱买花送给阿香,就偷折了包租婆新买的桃花,被捉到时说“一只桃花而已,有什么大不了了”,EXM???不问自取视为贼也啊,难道富人的钱就不是钱了吗?

    总评:单纯任性双面香,冲动愤青发仔记

    蔡广财、祝星星(下面称为西洋蔡、奀妹)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7)

    西洋蔡

    七十二家房客的真实历史(广东人心目中的神剧七十二家房客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念)(8)

    奀妹

    对西洋蔡最深是印象就是万年不变的西装加半剃头的中分发型,西洋蔡为人吝啬、爱面子又经常充当着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墙头草,例如中子花那集本来要将钱额尽数独吞的他最后被街坊的正义之手拉回正途。“眼高手低”也是此人的主要特点,西洋蔡一直不愿意屈身于小小的粥档蔡祝行,一直出外谈生意至今没有恢复到落魄前的小富有。他的形象影射社会中部分虚荣又怀抱梦想的青年。

    而西洋蔡的老婆奀妹操着一口大舌头口音,装束着最普通的粗布衣裳,放在人群中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个,这也恰恰为我们展现了上省城打工的民国乡下妹的形象。她在广州的大都市中仍然展现她乡下妹的固有天真、自来熟。在和发仔阿香外出游玩时充当电灯泡,毫无情商地买阿香喜欢的胭脂,吃完发仔辛苦拉车的钱买的昂贵雪糕。她同时也拥有“好街坊”的美好品质:街坊有难,街坊支援。每次都充当着鸡公福导演的夸张群演担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给小编按个赞吧,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建议,敬请关注明天的太平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