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真是浪漫,一篇关于专注的训练书籍的引言都如此生动有趣耐读。

我坐在池塘边的草丛里等待着。一条鱼刚刚跃出水面,又落回水中,我等它再次浮出水面。我一动不动,目光静静地停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右边有风吹草动,不过什么也没发生;左边也有动静,还是没有任何变化。逃走的鱼儿迟迟没有回来。我保持原样,一动不动。然而,我身上的某个东西一直在动。当一切静止时仍在运动的,就是注意。

我的注意比目光还要敏捷,横扫水面寻找它的猎物。左边、右边、正前方,它同时关注着所有地方。它有时受我的控制,有时自由自在,独立而随意。它总是热情如火,却常常溜走。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注意呢?因为注意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与身边事物以及自己的关系。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我们的思想、感觉和情感。“我的经验是由我所注意到的事物决定的。”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这样说道。 注意一个物体、场景或人,就是将其放入自己的感知范围内,也就是赋予它生命。注意是一种馈赠。我们注意到某个人,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就像送出一份礼物。在英语里,“注意”对应的词是attend,它还有“参加”“在场”的意思。注意一个人,就是待在他身边……而且要全心全意。因为我们可以身体在场,却心不在焉,迷失在自己的思绪中——“我发现你走神了”。

“请注意一下”“请您注意!”人人都想要我们的注意,人人都想得到这份礼物。注意始终被追求、被渴望。在大街上,在媒体上,所有的广告或橱窗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思考,以便吸引我们的注意,并使它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你的注意和金子一样宝贵,因为某个物体一旦吸引了你的注意,就意味着它走出了混乱的背景,也就是终于存在了。现如今,世上从来没有产生和公布过如此多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到我们面前,比如网络、短信、布告、报纸和电视。不管信息的性质如何、是否重要,只有当它击中了靶子,也就是说,只有当它成功地抓住有可能理解并接受它的人的注意,哪怕只有一瞬间,它才有了意义。

甚至我们的思想和忧虑也要求引起注意。我们只需要几分钟的自省就能发现,大大小小、有好有坏的感觉都在注意的照耀下变得清晰可见。当我们悲伤或焦虑时,这些感情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如果不加以注意,它们就不复存在,重归虚无。注意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痛苦。不过也正是因为注意,我们才能理解、赞叹并品味世界和人生的精彩。我们经常投入大量金钱和人力来使自己感到愉快:旅行、演出、外出用餐、购买高品质的视听设备。但如果我们的注意不够集中,那这一切都毫无作用。当注意在别处,迷失在忧虑之中,最美丽的女人也会黯然失色。

然而,注意是一种稀少且珍贵的资源,不可能在同一时刻面面俱到。我们必须学会合理地分配注意。成为注意的主人,就像活动手脚那样轻松地转移注意,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詹姆斯还曾说过:“意志力主要体现在为控制注意而付出的努力上。” 不过谁敢说自己完全是注意的主人呢?如果我们不是它的主人,那谁才是呢?是外部的某个人,还是我们身上的另外一个人?我们真的是唯一的船长吗?注意从早上跟我们一起起床,陪伴我们一整天,就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但我们手里握着的牵狗绳却非常短,狗去哪里,我们就得跟着去哪里。这一天过得好不好?一切取决于我们当天的感受,也就是詹姆斯所说的我们注意到的东西。不管是否愿意,我们能够做到、看到、经历并记住的事情都由这位忠实的伙伴决定。怎样才能让它听话呢?

读书笔记万能公式(一本好书的引言如此耐读)(1)

这本书旨在帮助你理解注意,尤其是你自己的注意。如果朋友送给你一条小狗,你要去学习怎样照料它。你可能会去读相关的书或者跟养狗的朋友讨论。你会想知道它吃什么、几点吃、吃多少,它喜欢做什么,怎么让它守规矩。我从20年前起就在寻找一本阐述该如何和我内心的小狗相处的书,一本还原注意真实面目的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找这样一本书。当然了,市面上已经有好几部面向学术圈的专业著作,但它们远远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翻遍了各大书店的图书专柜,却什么也没找到。我最终决定去别处碰碰运气,结果发现了一本书名意味深长的著作:《禅与生活:注意力集中实践》 ,作者是日本禅师丸泰仙。这本书的内容简单易懂、语言清晰流畅,令我大为震动。传统佛教已经意识到注意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性,从创教之初起就把它当作主要的研究题目,至今已有2500年。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不仅要从知识的层面去理解注意,还应该联系实际。这就好像要学会照料狗,就得跟它一起生活,时刻观察它的行为。

然而,要想理解注意,仅靠观察还是不够的。于是我继续寻找,自然而然地被引向认知神经科学。要想理解注意,就得先了解承担此重任的器官,也就是大脑。这是第二点启示:在这个受到全世界众多实验室关注、范围广阔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内,注意居于核心位置。那么,找一本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大众的书为什么会这么困难

呢?既然每个人每天都和注意一起生活,还要容忍它四处游荡,为什么不更好地帮助大家去理解它呢?20年后的今天,矛盾依然存在。认知神经科学得到空前发展,关于注意的发现也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成果发表。然而,还是没有一本书可以用大众能明白的语言解释相关知识。 入门级的读者找不到任何一本书来帮助自己理解这些规律,而它们在大脑里掌管着注意力,每时每刻决定着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体验。

这本书源自10年的研究成果,综合了与注意有关的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当我集中注意时感觉如何,以及,大脑里面发生了什么。关于注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逐渐被细分为无数极为专业化的次领域。我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把自己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体验到的注意,以及我在实验室数据或相关文章中看到的注意结合起来。我们生来就会注意,但没有任何教材告诉我们,注意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运转。而这本写于21世纪初的书正是这样的“教材”。面对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无数的理论和知识,我必须有所取舍。我在人类尤为发达的大脑皮质上花费笔墨较多,而放弃了其他跟动物更相近的大脑结构。我着重探讨的是人类的注意和对它的控制或失控。

我们生活在“意志力万能”的现代神话之中,尤其是涉及自我控制和注意控制的时候。但什么是控制呢?禅宗大师铃木俊隆说:“如果你想控制一只羊或一头牛,你就要给它足够的空间。” 控制并不总是限制的同义词。我想请你用中性或者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你的注意力。在生活中,意志力无法克服所有障碍,至少当它表现为蛮力的时候。你的意志力再强,你也不可能跑得跟猎豹一样快,或者在一周时间里减掉15千克的体重。你不能强行限制自己的身体。身体有自己的规律,受制于身体构造和运转方式。这些规律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被接受。可要接受注意力的局限性就难多了。“为什么我今天早上出门时那么心不在焉?”比起身体的局限性,人们更不愿意承认心理的局限性,因为我们不太清楚它是怎么形成的。对自己的失控往往会让人们变得又沮丧又愤怒:“我太没用了!”如果你有这种反应,那就说明你生活在意志力万能的神话中。你忘记了心理和身体一样,也有自己的法则。注意是一种生物现象,有它的局限性。难以集中注意是有原因的,而这些生物性原因来自身体的构造方式。如果你想学会更好地集中注意,我建议你从理解注意是什么以及它是怎样运转的开始。这能防止你在错误的方向上白费力气。控制注意是一门艺术,而非肌肉锻炼。如果这条忠实的小狗过于独立,你或许应该从弄明白它的逻辑和动机开始。有时候,控制需要通过理解和放手来实现。你会在本书中找到一些生物性规律,它们既能限制注意,又能让我们控制注意。如果你接受这些规律,如果你能看到它们如何作用于你的日常生活,你就朝着平静地控制这条热情的小狗迈出了一大步。一定要记住,注意不能被征服,你需要耐心地去驯服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