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史书记载古代君王的称号一般都是谥号,也就是死后由别人根据其生前功绩、品德来评定的一种称谓。如楚武王,“武”即是谥号,《中国历代谥号大全》解释:威强睿德谓之武,以楚武王的一生来说,冠之以武名副其实。而为了区别,也是为尊者讳,一个朝代一般是不会给不同的君王冠之相同的谥号的,也就是我们在同一朝代里根据不同的谥号,就可以区别相应的君王了,比如汉武帝,指的就是刘彻,汉文帝指的就是刘恒。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1)

然而在春秋战国的楚国一系里,前文所述的这一设定就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意外,楚国历史上居然出现了两个“楚怀王”。不说在此之前了,就是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也没有出现过同系的两个帝王共用同一谥号的情况。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2)

楚怀王熊槐

这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后期的楚国君主熊槐,另一个是秦末农民起义后所立的楚国君主熊心。虽然两个楚国中间有间断,战国末期前223年楚国就亡了,熊心所在的楚国是农民起义后所立的,但是两个楚国都号“楚”,熊心就位时打出的旗号也是继承前楚国,加上熊心出自楚国宗室,是熊槐的孙子,所以史书一般将前后两楚国归类为一系,也就是两个楚国可以归为一国,只是中间断开了十几年。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3)

楚怀王熊槐

两个怀王虽然留在史书上的称号相同,但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为什么我会写成“称号”,就是因为熊槐的“怀”是谥号,而熊心的“怀”却只是有目的的继承。也就是熊槐是在其死后才被称为“楚怀王”的,而熊心却是在生前就被称为了“楚怀王”。一般情况下,同一朝代的后辈是不会冒用前辈的称号的,更何况冒用的还是谥号,我们知道,谥号是对逝者一生的盖棺定论,带有很强的纪念意味,那么既然这样,作为孙子的熊心,又为什么会把祖父的谥号拿来自己用呢?这里面的原因,笔者就来解释下。

要想说清楚原因,就得先说说战国时期的楚武王熊槐。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4)

楚怀王熊槐影视形象

熊槐是楚国历史上极其有影响力的一位君王。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带着楚国一路走向巅峰,纵横家苏秦就有言“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将此时的楚国与如日冲天的秦国并列,可见一斑。

但是在其执政后期,刚愎自用,不听劝阻,使得楚国陷入了长期的诸王子贵族争权的内乱,让楚国又一路从巅峰走向了没落的深渊,而其本人最终也是以悲剧结束。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5)

彭波版楚怀王

前299年,秦楚交战,楚国落败,秦昭襄王相邀怀王会盟于武关,当时屈原、昭睢等人一力劝阻,但是怀王还是执意前往,结果被秦昭襄王扣押,胁迫其割地。在楚怀王被扣的三年里,其子不思救父而自立为王,诸侯自以为无害于自己而不讨伐。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6)

芈槐

如此一来楚国虽然如愿暂时无虞,但是怀王自己却在三年后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总之,怀王熊槐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在楚国老百姓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直在缅怀和追忆,楚南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出自于此。

也正是因为熊槐在楚国老百姓中有此影响力,就导致了熊心“楚怀王”的出现。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7)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秦灭六国以后,统治时间不长,到了秦二世初年就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趁此机会,六国后裔纷纷举起反秦大旗,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也参与了起义。为了保证起义顺利进行,也是为了促使百姓的大规模响应,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找来了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作为楚国复仇的旗帜,并立其为楚怀王,以期利用其祖父的谥号,来承袭其威望,其次也是想利用熊槐客死于秦这一事实,引起楚地百姓对秦的仇恨而随之影丛,响应起义。

有几个楚怀王(楚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8)

这就是两位“楚怀王”的区别和出现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而史书为了表述记录的方便,一般称呼熊槐为前怀王,熊心为后怀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