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刘禹锡作《竹枝词二首》,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就是当今的重庆奉节,《竹枝词》本是巴蜀地区民歌曲调,描写的都是当地风土人情,男女爱情,每逢年节人们还要举行歌唱大赛,一边唱一边跳,刘禹锡到夔州后,采用了这种曲调,运用诗人的浪漫手法,创作出“新竹枝词”。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1)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诗,从前两句诗意可以看出,是一个妙龄少女,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听到她心爱的情郎在岸上唱歌,产生了强烈的内心活动。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2)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写景起兴,我们说诗歌的创作手法有赋、比、兴,赋是内心感发的力量直接传达出来;比是比喻,内心先有了情感,再通过外界形象作比;兴则是先有了外在形象,使内心有了感发的情感。这里诗人虽然没有明写是何种情感,但接下来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传递出了一种情思,再回头看第一句,春江杨柳正是少女春心萌动的象征。

先用少女眼中所见的春景,暗含春心,再听见情郎的歌声,这可少女春心就快要喷发了。第一句写景看似多余,实则不可或缺,你不能一上来就听到情歌、看见情郎,然后冲上去就抱着啃,那就不是少女含情了,是母猪发情,少了一分含蓄,就少了十分美感。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3)

有春江杨柳,有情郎歌声,萌发了少女青春期的悸动,心绪必然是起伏难平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诗人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两首诗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哪里?

妙在双关,借春天多变的天气,谐音双关,以“晴”寓“情”,一读大家都懂,但你一般人就是写不出来。“东边日出西边雨”这是很常见的春日天气,我还见过街对面下雨,街这边放晴的“奇观”。“道是无晴却有晴”,那边下雨这边日出,你说是不是晴天吧,它又有晴天的阳光,你说是晴天吧,它又在下雨。少女心中非常纠结,你说情郎是对我有情吧,他的歌声谁都能听见,你说他对我无情吧,可我分明感受到他每一个字都是为我而歌。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4)

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情感表达,取眼前所见之景,所闻之声,把少女那种微妙的心思表达的十分活泼生动,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的悸动,面对喜欢的人,那种捉摸不透,过了十多岁的年纪,就再也不会有了。

你看刘禹锡的双关真是非常巧妙,既写了江上的天气忽雨忽晴,又写了少女对无情、友情的忐忑,那少女最终到底有没有弄清情郎的心意呢?我认为是有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是转折,从无情转到有情,落到一个“有”字上,心中的忐忑不安、捉摸不定就全部解开了,所以我们读这首诗,会感到欢快,别小瞧一字一词,真是非常有讲究的,你若把这句诗反过来,“道是有情却无情”,有无两个字调换个位置,情感就变了,重点落在无情上,就有了几分悲愁。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5)

在民歌中,包括一些俗语、民谚中,用谐音双关的例子非常多,诗人也非常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每每读来都会会心一笑。

比如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就说对一个人的思念,就如同春蚕吐丝,直到死去才会停止,这是何等的深沉的思念,不必你单纯说“我想死你了”来得更含蓄,但是更美,更深吗?

又如李白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谐音“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率最高的谐音梗,古人在离别的时候,都会折柳相送,表达不舍和思念。

再如陆游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句诗“风雨”双关,一是实指夜里的风雨交加,二是暗指时局动荡,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含蓄表达情感,非常符合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刘禹锡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他把这种含蓄的技巧,使用得非常新颖,把少女情思描写得淋漓尽致,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6)


刘禹锡的一句经典诗句(1首情诗暗含2个谐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