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1)

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指导,中宣部出版局、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今天正式开幕,北京大学出版社应邀参加,致力于推进人文社科及书香校园阅读,我社北大博雅讲坛作为全国代表项目亮相大会。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2)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3)

张涛副社长做了关于《让全民阅读为出版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主题发言,介绍出版社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和“北大博雅讲坛”为全民阅读所做的具有实效的工作,同时现场接受央视专访CCTV4新闻联播播放。以下是此次主题发言的全文。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4)

尊敬来宾、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世界读书日作为今天论坛的第一个发言者,感谢组织者的厚爱!

今年,也就是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十周年,在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此宣告了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一项基本政策,2021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效社会文化工程。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和提升,不但激励着全国人民读书学习、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更鞭策着我们这些从事文化出版事业的业内人士必须出好书、传播好书的坚定信念。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5)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一家恢复建社四十余年的既老又新的出版社,老就老在早在1902年京师大学堂就成立译书局和编书处,著名人士严复、林纾、李希圣等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始了出版活动;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出版部,开始出版教科书和学术图书。从1902年到1952年,共出版教材讲义和学术图书600余种,为促进中国高等学校的教材和学术出版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6)

1979年在改革的春风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又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出版了一批批国家高校急需的教材和学术图书,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研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1996年引进的《未来之路》对中国的信息化道路建设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联想为什么》等图书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优秀图书,已出版30多年的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至今仍是认识中国社会的经典著作,《中华文明史》荣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尤其是近十年来,在举办的9届“中国好书”的颁奖中,以《南画十六观》为首的七本好书7次入围,创造了多次获奖的美誉。在过去的40余年来,在一本本经典著作的支撑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受业内人士尊敬、受读者喜爱的综合性的教育学术出版社。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7)

面对这么多的好书,怎么让读者尽可能地知道,尽可能地让读者享受相关的内容,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物理距离和精神距离,一直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这个问题也一直萦绕在我们脑海里。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我们为了推动阅读,让经典的图书获得读者的认可,在2004年到2005年两年的时间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大学校园里开展了“走进大学校园”系列书香校园活动,让一流作者、学者走进平时不可能轻易走进的各地的大学校园举办讲座,获得了空前的效果。《中国历史十五讲》作者张岂止先生在山西大学讲座后,十分激动,因为排队签名的学生队伍有150米长。各地许多举办讲座的教室都是一座难求、走廊都挤满了人。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8)

为了回馈读者,2006年和2009年两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成功举办了两届“读北大社图书、游北大校园”读书夏令营活动。全国除台湾、香港、西藏以外的省市的读者都参与了此项活动,而参加夏令营的读者在他们的一生中无疑对阅读产生了奇妙的联想。

阅读史研究者曼古埃尔说:“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样,是我们的基本功能……一个社会可以没有书写而存在,但是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

进入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面对销售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变化,对图书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始终认为,读者对阅读的兴趣丝毫不会减弱,只会增强,关键是我们能否向读者推荐经典的图书、有价值的读物。在“全民阅读”的东风下,从2013年“4·23世界读书日”开始至2019年,我们连年推出“阅读经典、收获正能量”大型阅读活动,每年精选出十本经典图书,主题随应时代年年创新,从高度、宽度、深度和密度四个维度全方位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平面媒体上有专家阅读推荐、店堂里有书花陈列,在学校里、图书馆里和书店里有我们的作者在娓娓道来,新媒体矩阵充斥着我们的图书宣介。

在全民阅读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平台的效应,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也为了更好地吸引优质作者,2015年我们整合了讲座资源,统一规划了“北大博雅讲坛”这一链接作者和读者的学术和阅读推广平台,推动全民阅读向深度发展。更可喜的是,“北大博雅讲坛”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支持;2018年入选了北京大学第一期文化品牌项目,这都给我们坚持和坚定全民阅读推广增添了无穷的动力;还是在2018年,北大出版社在全国十一个省会城市以及雄安新区和当地书店以及高校、政府合作设立了十几个阅读基地,助力了当地全民阅读推广工作;2019年12月“北大博雅讲坛”APP推出,更为全民阅读插上了会飞的翅膀。期间700多位专家学者,3000多万读者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了知识的快乐和价值。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9)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10)

法国阅读史巨擘罗杰.夏特里埃这样阐释阅读的意义:“阅读是一种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创造性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是一个努力在寻求意义的参与过程。”

在推广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图书销售的优良业绩,比如,出版20余年的《全球通史》《中国哲学简史》分别从每年10万和2万跃升到30多万和20万,长期占据各分类图书排行榜前列,一大批新老图书销量都获得了空前的提升;而且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比如从2016-2021连续五年获得“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优秀合作机构奖,连年的“最受读者喜爱的50家公众号”奖和“优秀阅读平台奖”。北大出版社切切实实在全民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获得了实效。

美国阅读史研究专家达恩顿在《什么是书籍史》一书中,呼吁书籍出版中要重视读者的因素。要关注“谁在读”,“读什么”,“在哪里读”“什么时间读”,更要思考回答“为什么读”,“如何读”等问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但没有吓倒我们,反而促使我们更加地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功效。读者无法进校园,我们就和北大创业创新中心合作,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为读者们开辟了新的阅读平台。2021年7月份的一场林毅夫先生的新书发布讲座直播,在线观看读者达到350万人次。2020—2021两年期间,我们通过直播、通过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新浪等互联网深度链接,以及和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200余家新老媒体的合作,利用博雅讲坛开展线上讲座300余场,平均在线观众30万人次,开放5000余种电子书供读者阅读欣赏。用阅读对抗焦虑,为读者构筑宁静深刻的精神栖息地。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11)

复旦大学教授张仲民在《出版与文化政治》书中阐释道:“阅读不完全等同于读书,阅读的对象远比读书的对象来的丰富。书籍只是文本或媒介的一种形式……读者对一个文本的阅读,总是以曾经读过的文本为基础,即存的人生经历、阅读体验以及阅读习惯、文化脉络都会影响到个人的阅读选择及阅读方式。”

他还在书中引述《知识社会史》作者彼得·伯克的话语:“知识的选择、组织和陈述不是中立和无价值观念的过程。相反地,它是由经济和社会及政治制度所支持的一个世界观的表现。”

“十四五”规划已经起步,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也已吹响,北大出版社一定会服务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出版高质量的精品图书,为读者奉献高品质的阅读好书。在为已在微信公号、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图文视频平台积累的260万阅读粉丝提供了458期优质讲座服务外,将以“北大博雅讲坛”为抓手,加快出版社“知识内容数字化”的步伐,推动图书、讲座、电子书和有声读物课程一体化数字化产品的联动,为更广大的阅读对象服务!

“文以载道”“诗言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一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正创新。我们将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隆重召开为契机,追随时代的脉动,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鼓舞下,以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案为己任,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动力,继续深入努力创新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服务,助力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为全民精神文明素养的提升而不断努力!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12)

谢谢大家!再一次感谢组织今天论坛的工作人员!祝愿论坛圆满成功!

-End-

编辑:黄泓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cn

致首届阅读大会的信(这个和阅读相关的大会首次召开)(13)

全民阅读我们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