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演唱的《王二姐思夫》曲种是莲花落。

张云雷最新莲花落唱段(张云雷演唱的莲花落王二姐思夫小知识科普)(1)

莲花落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 一作莲花乐,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宋代始流行民间。清乾隆以后,出现了职业艺人,遂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合流,曲种名为"十不闲莲花落",又称"十不闲"或"莲花落"。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和演述民间故事的俗曲。

《王二姐思夫》这首曲作者已经无从可查,可能为清末民间艺人所创作。

张云雷演唱的《王二姐思夫》将近20个版本,为了把字幕弄准确,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我查询了很多资料。

在此,给大家解答一些疑惑:

一、故事来源

无论二人转《回杯记》还是梅花大鼓传统曲目《王二姐思夫》、清末民间传唱的长篇莲花落《回杯记》、《摔镜架》,故事都源于明末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张廷秀逃生救父》。

故事梗概:苏州富豪王员外之女王二姐,配夫张廷秀。廷秀赶考六年未归,二姐思夫心切;茶饭不思;梳妆懒弄,扶栏遥望南京,触景伤情,观花花不美,绣花难趁心,卜卦不如意,梦中会亲人。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一日,面对菱花镜,只见散发瘦容,不见廷秀,气恼之下,摔了菱花镜,砸了梳妆台。二姐思夫难耐,忽报廷秀得中归来,二姐病魔立除,急步前厅与夫相会。

二、呱嗒扁儿是什么东西

开篇有一句“呱嗒扁儿甩籽在荞麦埂儿上”,我一直听不清,后面多方寻根究底,才知道指的是一种蝗虫。

呱嗒扁儿最常见的蝗虫之一,俗称“老扁”。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体型大,雌性粗壮雄性纤细,头部长圆锥形,颜面极倾斜,绿色或褐色。有曲艺唱词曰,“呱嗒扁儿”特指其雌性,然该种产卵于土中而非叶面。据考证原词应为“荞麦埂”。

张云雷最新莲花落唱段(张云雷演唱的莲花落王二姐思夫小知识科普)(2)

三、为什么叫廷秀“二哥”

张廷秀自家排行老大,王二姐怎么会叫“二哥哥”?事实上,张廷秀和王二姐同岁,而且比人家“妹子”小了两个月。书中写到“与玉姐两下同年,因小两个月,排行三官。”

首先张廷秀先被过继给王员外为儿子,后又招为女婿,王二姐上面有个姐姐已经成家了,站在王家的角度,张廷秀先是“三官”,后是“二女婿”。所以,叫三官时是姐弟,叫二哥才像夫妻。在戏文里这样唱比较合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就像咱们都知道诸葛亮比周瑜小,但是戏文中诸葛亮都是叫周瑜“贤弟”。

“哥”与“姐”其实在很多语境下只是区分性别而非长幼。例如现在我们也会在一些场合不究年龄,喊年轻人小哥哥、小姐姐。

三、为什么廷秀六年不回家

因为张廷秀进京赶考,遇到歹人的陷害, 所以一直没有回来。中间有很多曲折故事,在这个唱段里没有体现。

四、掐蜡花是怎么回事

当蜡烛燃烧时,蜡芯顶端因为燃烧的不充分,会形成黑色的花状物,影响蜡烛的亮度,当把黑色物质剪掉时,蜡烛的光会变得正明亮。

王二姐直接用手去掐蜡花,说明她应该是在想事情呢,没有注意自己手里没拿任何工具,就去拨蜡烛的芯去了。结果二姐的手就被烫到了。

五、赵州桥的修建者

唱词里说是鲁班修的赵州桥,这是个民间故事。有神话人物出现,就没有必要较真。你只要知道赵州桥实际上是由李春设计建设的就行了。

六、褡裢是什么

褡裢是昔日我国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布口袋,通常用很结实的家机布制成,长方形,中间开口。里面放着纸、笔、墨盒、信封信笺、印章印泥、地契文书、证件帐簿……等等,都是处理文牍的用具。过去的商人或帐房先生外出时,总是将它搭在肩上,空出两手行动方便。

张云雷最新莲花落唱段(张云雷演唱的莲花落王二姐思夫小知识科普)(3)

时代进步了,现在有了各式各样的背包、提包、公文包、旅行包、拉杆箱,再也见不到褡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