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震,是指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的地震。邢台先后发生过两次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37度32分,东经115度03分)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中国总理周恩来三赴震区,百姓的苦难使他落泪,他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地震参数
周总理慰问灾区群众
时间: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3月22日16时19分46秒
地点:河北隆尧县/宁晋县
震级/震中烈度:7.2级/10度
波及范围/损失:北到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死亡人数:8064人
地震简介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
邢台地震 周恩来视察
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 9度强。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南分别发生了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时19分在宁晋县东南发生的7.2级地震。〔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坏范围很大,一瞬间便袭击了河北省邢台、石家庄、衡水、邯郸、保定、沧州6个地区,80个县市、1639个乡镇、17633个村庄,使这一地区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伤,倒塌房屋508万余间,这次地震袭击了1
邢台地震 周恩来视察2
10多个工厂和矿山,袭击了52个县市邮局,破坏了京广和石太等5条铁路沿线的桥墩和路堑16处,震毁和损坏公路桥梁77座,地方铁路桥2座。毁坏农业生产用桥梁22座共540米。
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1966年3月22日7.2级地震时,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4个地区,发生山石崩塌361处,山崩飞石撞击引起火灾22处,烧毁山林3000亩。
震后次生火灾连续发生。根据邢台、衡水、石家庄、邯郸、保定5个地区统计,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发生火灾422起、烧伤74人,烧毁防震棚470座。
破坏情况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余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震区处于滹陀河冲积扇的西南缘,太行山山前洪积--冲积倾
斜平原的前缘,古宁晋泊湖积--冲积洼地及冲积平原之间。滏阳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震区中部。
震区在构造上属于邢台地堑区,它东邻沧县隆起,北接翼中拗陷,西界太行隆起,南邻内黄隆起。这次地震活动严格限制在邢台地堑内部。
邢台地堑的总体构造方向为北北东向,内部发育一系列较大的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局部尚发育有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根据物探资料,地堑的凸起和凹陷之间有两条隐伏断裂;一条在南部,方向由西端的北西西向转为东端的北东向;一条在北部,方向为北北东。前者的东北端点与后者的西南端点相距20公里。根据地区破坏和地震活动特点判断,这两条隐伏断裂经这次地震活动已经相互沟通。
这次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以地裂缝和喷水冒砂为主。地裂缝沿着滏
邢台地震5
阳河、古宁晋泊和古河道范围呈带状分布,总体走向为北30o~35o东。喷水冒砂比较普遍,多分布在古河道、地形低洼和土质疏松地区。
沿古河道,不仅地裂缝及喷水冒砂普遍,而且位于古河道上的村庄比相邻村庄的破坏严重;在同一村庄中,古河道通过地段的房屋又比其它地段破坏严重。
极震区内的居民点多为土坯墙结构的平房,多数分布在巨厚的亚粘土、粘土、粉砂土等沉积物之上。在地震中,受喷水冒砂、砂土液化的影响,土层承压能力显著降低。另外,这里过去是涝洼盐碱地区,由于地下水和盐碱的长期腐蚀,地基、墙脚很不结实,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大大减弱,因而破坏严重。
极震区地形地貌变化显著,出现大量地裂缝、滑坡、崩塌、错动、涌泉、水位变化、地面沉陷等现象,喷水冒沙现象普遍,最大的喷沙孔直径达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许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干涸的池塘充满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地面裂缝纵横交错,延绵数十米,有的长达数公里,马兰一个村就有大小地裂缝150余条。有的地面上下错动几十厘米。冀县阎家寨附近百津渠的堤坝原高出地面2米,震后陷入地表以下2米,在长110米、宽11米的地段上,裂开宽有5米大缝,缝深4米。震区内滏阳河两岸造成严重坍塌,任村滏阳河故道被挤压成一条长48米、宽3米、高1米的土粱。
救灾援助
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切和重视,周总理三次亲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部署救灾工作。同时对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向灾区人民发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庄严号召,极大地鼓舞了震区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参谋部立即通知震区附近驻军赶赴震区,参加救灾工作。周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救灾、看望灾民、视察灾情。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救灾的达100多个单位、36674人,其中解放军官兵24411人、医务人员7095人,汽车881辆,飞机38架。各种救灾物资、药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到灾区。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灾区成立了以部队为主的党、政、军联合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医疗卫生、物资供应、交通运输、治安等办公室。设立了7个分指挥部,各受灾地区、县也相应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当地的灾情上报、救灾物资的申报、转运、分发,人民生活的安置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
总理视察
折叠
到隆尧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当天上午周恩来总理让他的军事秘书周家鼎下达了两道紧急命令。第一道命令,通知总参谋部,要北京军区通知××军和河北省军区,立即派当地驻军赶赴邢台地震现场,救死扶伤。第二道命令,要空军司令部准备飞机,第二天总理要到现场去。1966年3月9日,空军石家庄四航校机场。河北省委副书记阎达开、驻军首长张英辉、石家庄地委书记康修民、邢台地委副书记张双英等负责同志在那里等候。时间不长,一架飞机降落在机场。总理出现在机舱门口时,高举左手向人们招手致意,并走下舷梯和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
在石家庄地委招待处的一座小白楼里,总理听完了汇报后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总理提出要连夜赶到隆尧,并问交通工具怎么样。大家都劝总理在石家庄休息一夜,明天再去,总理坚持要去,并说:"我坐飞机来的,坐车去就行了,用不着地下跑,也累不着。"阎达开同志说:"余震不断,不安全。"总理说:"那么多群众都不怕不安全,我们还能怕不安全吗?地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一定要去。"张双英同志说。"就是担心总理太累了。"总理反驳说:"我还不觉得累,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咱们就这样定了。"
总理在小白楼招待所匆忙地吃了晚饭一炸酱面,还有菠菜、绿豆芽。晚上8点半,从石家庄登上专列火车,沿京广线向南开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专列就到了冯村车站。军政委蔡长元。副军长徐信等领导同志从隆尧开出6辆吉普车,在冯村迎接周总理。
总理在冯村改乘汽车,直奔隆尧县城。3月9日这天,邢台震区发生余震上千次,大地还在频繁地颤动,时有残垣断壁倒塌。天气阴暗,狂风呼啸着。总理到达隆尧时,街上没有电灯,有人提着马灯为总理引路。
在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总理健步走进隆尧县县委办公楼。在县委书记张彪同志的办公室里,总理听取了救灾指挥部和隆尧县委的灾情汇报和救灾情况汇报。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军区副司令郑维山,河北省委副书记阎达开,地震救灾总指挥部政委蔡长元,副军长徐信、河北省军区副司令袁捷、邢台地委书记刘倚、副书记张双英、邢台专署专员冯世英、隆尧县委书记张彪等负责同志。
总理坐在一个破沙发上,刚坐下就主动问了受灾面积?多少人口受灾?伤亡人数?倒塌多少房屋?现正采取什么措施?抢救工作怎么样?蔡长元,徐信、刘倚、冯世英、张彪,等同志都一一作了回答。
正在谈话时,突然发生了强余震,只见房屋摇动,门窗响声骤起、,墙上有尘土和白灰掉落,大家立刻站起来,让总理出去避一下。总理镇静地坐在那里,不慌不忙他说:"不要紧,大家要沉住气。这座楼是新盖的,它要是倒了,群众的小屋不都得平了?还是继续谈吧。"看到总理那样安详的神情,大家的紧张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在这里,总理和大家一起分析了灾情,又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总理说:"我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慰问地震灾区群众的,我觉得地震灾害既成事实,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怎样领导群众克服灾害的问题,我们今后的工作方针是不是这样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发展生产。"
在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都表示赞成,并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今后的行动纲领。
总理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在一星期内(到14日)把秩序恢复起来,要帮助群众把死者掩埋好,安置好伤员,使伤病员得到治疗,再帮助群众搭好棚子,把简单的生活恢复起来,然后转入正常的生产救灾工作。"
"加强对受灾社队的领导。受灾严重的社队基层干部死伤过多的,由周围轻灾区抽调一些干部去充实,代理职务,帮助工作,轮流受教育。要发挥地方干部的积极性,提倡学习焦裕禄、王杰,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要宣传毛泽东思想,把工作做好。"
"由军队和地方组织统一的救灾指挥部,。凡是参加救灾的党政军、医疗卫生,由救灾部队统一指挥。组织后方支援机构,设在石家庄驻军机关,由军长挂帅,邢台、石家庄专区各有一名副专员、石家庄市有一名副市长参加,前方指挥部设在隆尧。
"今晚到明天下午把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房屋损坏。群众需要什么统计好,明天下午我还来,要给我汇报。
"对医疗队没来的要动员参加,伤员要很快转送。
"提高警惕,防止再来地震,造成更大损失。"
总理还说:
"查了县志,在这里一千二百年以前,已有过大地震,我们的祖先只给我们留下了记录,没有留下经验。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我们还可以只留下记录吗?不能!必须从中取得经验。希望转告科学工作队伍,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知道这在外国也从未解决的问题,难道我们不可以提前解决吗?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地震记载,但没有对地震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经验,这次地震我们付出的代价很重,损失很大,必须从中吸取经验,不能依然停止在只有记录而没有经验的地步。虽然地震现象的规律问题是国际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发扬独创精神,来努力突破科学难题,向地球开战。这次地震给予我们很多观察地震的条件,要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条件…
"总结出经验,要为人民造福。我回北京后,要把搞地震救灾的部门都动员到现场来,到现场来的人和灾区群众要很好地配合,解决吃饭问题、防火问题,要解决好发展生产的问题。牲畜,县与县要调节好,把压在地下的东西要很好地挖出来。广泛宣传,要稳定人心。要搭棚,不要在房子里住,防止房屋再倒。宣传工作要按毛主席语录146页、174页去做。要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央的关怀,去克服天灾。"
总理还决定,要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视察。接着大家便安排总理明天视察的地方。就这样,一直谈到晚上11点多钟才结束。
当晚,总理又乘火车连夜从冯村回到石家庄。救灾指挥部连夜开会,研究如何落实总理的指示。
折叠
在白家寨
1966年3月10日下午,周总理从石家庄乘直升飞机去白家寨视察。为了保证总理的安全,地震救灾指挥部蔡长元,袁捷等领导同志、隆尧县县委书记张彪和县长薛宝柱等同志预先在白家寨等候。
为了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在白家寨预先架起了一顶帐篷,以备总理来接见和休息。
到了预定的时间,突然一架飞机在马兰村降落。大家估计可能是总理降落错了地点。县长薛宝柱急忙驱车赶到马兰,一看,原来是抢救伤员的飞机,薛宝柱同志又迅速赶回白家寨。这时白家寨上空出现了一架护航机,在空中盘旋。很快又来了两架飞机,一架是记者等人乘坐的,一架是总理及其随行人员。总理走下飞机,向大家招
周总理在邢台地震灾区
手致意。陪同周总理前来的有河北省委副书记阎达开、邢台行署专员冯世英。这时大地还在频繁的颤动,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不辞辛苦,来到极震区的中心,视察灾情,慰问群众。
当周总理来到白家寨村头时,2000多名群众涌向村头,热烈欢迎。 人们以激动的心情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周总理和白家寨村的干部一见面,就详细询问受灾情况,鼓励干部们带领群众战胜灾害。周总理还接见了到白家寨参加抢救工作的部队的负责同志和县乡干部,还同前来帮助工作的城关镇几名村干部一一握手。接着,周总理同迎上前来的群众亲切握手,并表示慰问。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周总理站在一个方木箱子上向大家讲了话。
周总理说:"同志们,乡亲们,你们受了灾,受损失很大,毛主席让我来看你们。"这时群众激动地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周总理接着说:"你们这个地方是地震的中心……听到这个消息,解放军来了,医疗队来了,地方上工作队也来了。重伤的得到治疗,轻伤的也得到治疗,牺牲的掩埋起来。他们牺牲了,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我们要和地球打仗。我们要改造自然,重建家园。光靠你们不行……有些没有受灾的庄子,可以互相支援,来帮助你们,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少先队员要带头,你们组织起来,办法一定会出来。国家当然要支援你们。你们这个地区有30个公社、34万人受灾,现在已开进解放军两万多人,地方工作队和医疗队有1万多人,共3万人,10个人有1个人帮助,1人有困难大家帮,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死了人当然要难过,但是不要低头。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
周总理还鼓励大家把劲鼓起来,用七八天的时间,把生活组织起来,过几天还要搞生产。他说:…恢复了生产,恢复了力量,就对得起死了的人。"
周总理高呼口号,大家跟着高呼。
"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这庄严的口号后来一直成为鼓舞邢台人民战胜困难的行动纲领。
最后周总理说:"这次地震受损失很大,要记录下来传给下代,下代再发生就会受损失小,这样就对得起死了的,也对得起后代。"
"重建家园后,再来看你们。"
周总理讲话以后,跨过纵横交错的地裂缝,进村视察,走进矮小的防震棚,访问了7户受灾群众。
首先访问的是白家寨村贫协主席王根成。周总理问过他家受灾情况以后说:"你是个老党员,要带头干,还要教育好娃娃,鼓起干劲,重建家园。"王根成表示:"在抗战时期,我都没有怕,坚持和敌人斗争,现在遇到地震灾害,也不能怕,一定拿出抗战打鬼子的劲头来,和自然灾害斗争。"
随后周总理又去访问军属于小俊。她家里受灾较重。周总理指示当地基层干部,要好好帮助她。感动得于小俊热泪盈眶,连忙说:"可真好,有毛主席的关怀,有国家的支援,我们一定好好干。"
临出村时,总理又访问了民兵连长国永录。国永录汇报了白家寨民兵抗震救灾的情况以后,周总理满意他说:"好好奋斗,再接再厉,还要向解放军学习,总结经验,再斗争就有经验了。"国永录表示:一定要带领民兵,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斗争,坚决战胜它。
总理到白家寨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这天中午总理饭也没吃。在白家寨视察完,在帐篷里休息了一会,有人拿来一个大黑碗,在水桶里盛了一碗水,递给总理,总理接过来,一饮而尽。
太阳快落山了,周总理才乘直升飞机离开白家寨,向石家庄方向飞去。
折叠
在小白楼
1966年3月10日晚上,在石家庄地区招待处一座小白楼里,灯光明亮,服务员一个个露出了兴奋的笑脸。这是周恩来总理休息的地方。在这里总理接见了参加邢台抗震救灾的党政军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部署。总理对救灾工作安排得很周到、具体。总理提出紧急救灾工作要首先空投熟食,然后空投粮食,再空投炊具。他还打电话给国务院安排向灾区调运粮食。总理对石家庄地市负责同志说:"你们要全力以赴,组织烙饼。"总理当面指示四航校执行空投任务。并提出粮食用运输机空投,装得多,不怕损坏,炊具怕损失,用直升飞机空投。总理还对地震科学研究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
1966年3月22日邢台地区宁晋县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灾情继续扩大。宁晋、冀县、巨鹿、束鹿等县一些村庄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群众情绪迅速低落下来。为了安定群众情绪,鼓励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总理再次来到邢台地震现场。4月1日早晨,当人们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周总理来到石家庄,在小白楼接见了张英辉、蔡长元。徐信、郝田役、康修民(石家庄地委书记)、张屏东石家庄市长)等负责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当汇报到部队准备撤离时,总理说:"要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撤离前要请示北京军区,要向省军区独立师交代好。"总理对康修民同志说:"石家庄地区灾情不太严重,要很好地支援邢台。请你们查一查,石家庄历史地震的记载。"总理听完汇报后,便察看地图,指着地图问在场的康修民同志,那些村庄离石家庄多远、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机井、有多少骡马。康修民同志回答不出来,郝田役副省长笔记本上有些数字,替他回答,但仍然不能作出满意的答复,,急得康修民同志满头大汗。会后他便连夜开会,收集数据和资料。很快就把材料送去,交给了总理的秘书。
根据总理的指示,救灾部队和石家庄地市,查了县志,实地考察了古建筑,发现在获鹿县石井村一眼古水井旁,保存有一座地震纪念碑《重修大井碑记》:
"大明万历二十二年季春之日,地震而塌毁者矣,盖因屡岁荒旱,诸井旱乾,士马往来而无人修整,食水于他乡来往数里。"
上述情况立即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说:"先把它拍照下来,要把这口井和石碑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总理的工作就是这样认真、细致、抓得这样具体,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折叠
在东汪镇
1966年4月1日,周总理再次来到邢台地震重灾区,进行视察,一天之内先后到宁晋县东汪镇、束鹿县王口乡、冀县码头李乡、宁晋县耿庄桥和巨鹿县何寨等五个村庄,进行视察和慰问。
1966年4月1日上午,周总理首先到宁晋县东汪镇视察,这天早晨接到通知后,县委集合了5000多人,在东汪等候。消息传开,许多群众自动赶来,很快汇集了1万多人。
上午10点,周总理在副省长郝田役的陪同下,乘3047号直升飞机来到东汪镇。飞机降落在会场北边。总理走下飞机后,宁晋县县委书记赵安芳同志在这里迎接,总理首先慰问解放军,然后举目巡视东汪镇。 东汪镇是这次7.2级地震的中心,全镇房屋基本倒平,成为一片废墟。从镇东一眼可以看到镇西。
总理在村北寨墙上向群众讲了话。他说:
"地震是个自然灾害,是不是没办法对付它呢?不是的。你看,3月8日地震范围小,损失大。8号以后,天天有些小震动,22号大家提高了警惕,有了准备,损失就小了。第二次地震面积大,有邢台专区,有邯郸专区,有石家庄专区,有衡水专区,但因大家有了防备,房子倒了,伤亡很小。同一件事情,有了准备,就和没有准备不同。"
总理接着说:
"我们这里受灾多,1963年大水灾,倒房子不少,1964年沥涝,1965年又旱,现在旱情仍未解除,抗旱中又来了地震。当然受了灾有很多困难,但我们防备就好些。这一次,你们这里地震,比南边隆尧来得晚,所以损失就小。对自然灾害,不管是天上来的气候,地下来的地动,只要有准备,就有办法对付。我们派来很多人,研究地震规律,地震怎样对付,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你们这个专区,周围其他专区的经验,就使河北省有了预防地震的办法。"
周总理还说:
"救灾主要靠自己,国家要帮助。10号我到白家寨,他们提出首先靠自己。自力更生,大家帮助。国家是大家的,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搞好。我们是新中国的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农民,是有志气的。现在恢复生产要靠大家。过去我说的四句话,需要颠倒,现在看来要先搞生产,再搞建设,大家说的家里丢了从地里拿回来,这是毛主席思想。"
周总理说:
"麦子返青了,地该种了,干部要带头,党团员要带头,贫下中农要带头,把生产搞好。特别是党的支部,要带头把生产搞好。我说的四句话应改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把生产搞好了,家园就会建设得更好。你们说对不对?"
这时群众高呼:对!
总理最后说:
"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慰问你们。灾情越大,干劲越大,你们东汪公社要做宁晋县的模范公社。"
总理讲话以后,宁晋县县委书记赵安芳表示了决心:"房倒志不 倒,地动心不移。"总理说:"讲得好。"
会后,总理在赵安芳同志的陪同下,访问了受灾群众,看望了野战医院的伤病员。详细询问了受灾情况。在伤员帐篷里,总理蹲在地铺前,握住一位伤病员的手,仔细询问了伤情,然后和每个伤员都一一握手,并嘱咐大家好好养伤,早日恢复健康。
赵安芳同志说:"总理啊,宁晋损失很大,你要多支援我们啊。"
总理说:"你要相信群众嘛"
总理在东汪喝了一碗水。东汪群众把这只碗一直保留着,在总理逝世一周年时,这只碗还拿出来在群众中传看。
结束在东汪的慰问后,周总理乘直升飞机向石家庄地区束鹿县王口村飞去。
折叠
在王曰村
1966年4月:日上午,石家庄地区束鹿县王口乡和郭西乡的农民,听说周总理要来视察,就从四面八方涌到王口村广场。广场上红旗招展,3500多人坐得整整齐齐。他们举着"欢迎中央慰问团"、"感谢毛主席的关怀"、"感谢周总理的关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标语牌,等候亲人到来。
11时20分,3047号直升飞机在广场附近降落。周总理从机舱内走出,顿时,人群中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周总理和前来迎接的代表一一握手问候,然后来到广场,向群众讲了话。
周总理说:"你们这个地方是束鹿的最南边……东汪镇离你们不远,换了专区,换了县,你们这次损失大,房屋倒得多,但你们有了准备。虽然倒的房子多,但人畜伤亡少,这说明不论做什么事,凡是有准备就好,预先能想到就好一些,"
周总理还说:"我代表毛主席来慰问你们,更重要的是鼓舞你们 ……你们回去,还要对没有来的人讲,困难越大,干劲越大。石家庄专区是河北省尖子专区,东边是衡水,南边是邢台,你们在束鹿县的南边,要带头嘛,要在周围的公社起模范作用,搞得更好。
周总理鼓励大家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周总理廛话后,到王口村向没有参加集会的老年人要逐户进行了慰问,并视察了每户的住处。总理对他们说:"地窖也要通风透光,尽量避免潮湿。"当周总理访问到刘永远的地窖时问:"家里的粮食和东西都挖出来了没有?"刘说:"有解放军和工作队的帮助,都挖出来了。"总理又问:"你们今年的小麦长得好吗?"刘说:"长得好,我们家里丢了,要从地里找回来,靠我们的双手,坚决搞好生产,重建家园,总理说:"好哇,这是农民的话。"随后,总理亲自下到地窖子里,仔细看了看,反复问道:"冷不冷、潮不潮?"并嘱咐刘永远在窖子口外边挖个排水沟,防止下雨时向里灌水。
在回来的路上,总理和当地干部进行了交谈,询问了生产情况,抗旱情况,牲口和农具够用不够用,有没有机械修配厂,有多少眼机井,机井有多深,能浇多少地,有没有五年规划。总理看到村中堆放着大批救灾物资时说:"这些东西要使用合理,根据需要,不要人人有份。"
总理还问到群众有没有其他疾病,一再嘱咐在这里救灾的人民解放军和医疗队,要好好为人民服务,把所有的疾病都除治掉。
12时30分,总理告别群众,登上飞机,向衡水地区冀县码头李村飞去。
折叠
在码头李
1966年4月1日中午,周总理来到衡水地区冀县码头李村以后,首先和这里几位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了这次地震的灾情和各村的生产情况,然后在群众大会上讲了话。
周总理说:"刚才我到了宁晋的东汪公社,又到了束鹿的王口公社,现在又转到你们冀县码头李公社来了。飞机很快,我一连到了三个专区,三个县,三个地方。不管哪一个县,都互相支援。有了邢台的地震,这里就注意了,损失就少了。这里的地震,就告诉了其他各省注意。"
周总理说:"上次,到隆尧县去,那里灾大,房子倒了,人死得多,但是,大家的生产劲头很足,人们的意志不衰。宁晋、束鹿,也是如此,干劲都挺足。你们是衡水专区冀县的人民,相信你们,天上灾,地下灾都能战胜。天上的灾,我们不怕,地下的灾,我们不怕。这样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周总理还说:"现在快到清明了,播种季节到了,麦苗返青了,生产忙了,要抓紧抗旱、保墒、浇麦。春播。先搞生产,把盖房子放慢一步。先搞窝棚,要搞牢固一些,长期准备。恢复房子,怎样防震,还没研究好。要把口号倒一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自力更生,主要靠自己,奋发图强,要志气不衰。大家不是正在学习焦裕禄、学习王杰、学习麦贤得吗?就是要有他们的志气,奋发图强,把国家建设好。首先发展生产,赶季节,不误农时。先发展生产,后重建家园。"
总理最后说:"我今天讲的,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要干。我只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国务院来看看大家,慰问大家,支持你们,鼓舞你们!"
结束在码头李的视察和慰问以后,周总理走上飞机,又向宁晋县飞去。
折叠
在耿庄桥
1966年4月1日下午3时,周总理乘直升飞机从冀县码头李来到宁晋县耿庄桥进行视察和慰问。
当周总理走下飞机后,3时19分突然一声轰响,大地颤动起来,又有断墙残壁倒塌下来,原来是一次4级余震发生了。当时刮起了大风,天气特别寒冷,总理在村南的一辆卡车上向群众讲了话。
回忆悼念
折叠
目击回忆
一阵巨响惊醒了沉浸在睡梦中的村庄。时而如怪兽嘶吼,时而如闷雷滚过,时而如巨潮袭来。人们正在纳闷时,大地猛然剧烈地晃动起来。村民叫喊着摸爬着往屋外跑,"哗啦啦---"房子纷纷倒塌了。跑出来的人们或趴在地上,或死命抱住树木,看见一切都像在浪尖上打滚似的晃个不停。房子跟那大风里的麦子一样,一晃朝着西边地面倒了下来,一晃又朝着东面的地面倒了下来,再一晃房子散架了。天上刮着黑风,响着怪雷,就像谁把老天捅了个窟窿似的……和用户。
折叠
四十周年
2006年3月8日5时29分,邢台隆尧县马栏村。
村民薛大娘今天起得特别早,她要到村头的坟地里凭吊40年前在地震中逝去的几位亲人。和薛大娘一样,村里有好多人在今天的这一时刻都去祭祀亲人。
在村中心的十字路口上,记者还看到有30多个村民正自发地聚集在一起---默哀,他们用这种缅怀的方式来悼念在地震中逝去的乡亲。
40年前的这一刻,也就是1966年3月8日5时29分,6.8级地震使马栏村的1920间房屋瞬间倒塌,502人死于这场灾难,484人受到重伤。
4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去如在眼前。
"就在这次恐怖地震发生后不久,3月22日16时19分我市的宁晋县又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那一年从3月8日到29日这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共发生了5次6级以上的地震,后来把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大地震。"邢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对外宣传局局长李志怡说,邢台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平原人口稠密地区、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伤亡惨重的强烈地震灾害。
马栏村位于邢台大地震的震中。
邢台大地震波及60多个县,受灾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毁坏房屋500余万间,其中260余万间严重破坏和倒塌,8064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砸死砸伤大牲畜1700多头。仅邢台地区不完全统计,损失就高达10亿多元。这个数额在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下,已是天文数字。
折叠
记录备忘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突然地声隆隆、地光闪闪、山河颤抖、房屋摇晃、地面骤裂、黄沙黑水喷向高空。"邢台市地震局编纂的地震资料里就有这样的描述。
震后灾区地形地貌变化显著,喷水冒沙现象普遍,最大的喷沙孔直径达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许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干涸的池塘充满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地面裂缝纵横交错,绵延数十米,有的达数公里,马栏一个村就有大小地裂缝150余条。有的地面上下错动几十厘米。
震区内滏阳河两岸造成严重坍塌,任村滏阳河故道被挤压成一条长48米、宽3米、高1米的土梁。
在记者查阅的大量资料中,还有这样的记录: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仅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4个地区,发生山石崩塌361处,山崩飞石撞击引起火灾22处,烧山3000余亩。震后次生火灾接连发生,仅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发生火灾422起,烧死39人,烧伤74人,烧毁防震棚470座。
在震后短短的时间里,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迅速泛滥,仅谣言就涉及河北、河南、北京等3个省市、8个地区、40个县市,影响面积达数百万人,致使灾区及其邻区广大群众惊慌不安,一度无心劳动,工业产量下降,农业出勤率降低,其间接损失是巨大的。
邢台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极为关注,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地震第二天冒着强烈余震亲临灾区,查询灾情,慰问灾区乡亲,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号召。
人民解放军2万多指战员在震后一个多小时即赶赴灾区,投入抢救。全国各地区、各部门100多个单位,3.7万人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各种救灾物资和慰问品源源不断送往灾区,形成了"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
在隆尧县城东矗立着一座邢台地震纪念碑,是地震20周年时建的。记者看到,碑的两侧有仿"人"字突边,碑的正前方为两段10米宽台阶,第一段三级,第二段八级。其余三面各有12级台阶。
一位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字突边象征着'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正前方台阶象征着发生地震的时间1966年3月8日。其余三面台阶象征着四面八方的支援。"
地震探索
邢台大地震中,马栏村死伤人数众多,村民袁桂所的6位亲人被砸死,自己也被砸晕。
40年过去了,记者眼前这位66岁的老人满脸沧桑,在他和村民一样经历了那场"大劫难"同时,他还和地震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全村哭声连天,我任村里的民兵副连长,从废墟中爬起来,迅速组织青壮年救人。震后我就开始琢磨为啥地震前几个月,村里井水老是冒泡,怎么打水井水也不干?后来才知道这是地震的前兆!"袁桂所说,周总理到隆尧视察灾情时很忧虑地提到,前人只留下地震的记录,没有留下经验。这次地震付出代价惨重,我们必须从中取得经验。"我把总理的这些话牢牢地记住了。"
那年的3月12日袁桂所开始观测井水变化,正式搞起了地震预报,袁桂所在村里找了6个伙伴,成立了隆尧县第一个地震科研小组,待遇是村里每年多给记几个工分,后来县里每月给误工补助5元钱。科研小组的人员由于年龄的增长,有的参了军,有的出了嫁,只有袁桂所硬是把观井测地震的活儿给坚持下来了。
"就是因为这眼井,才有了中国第一代地下水观测井网的建立。"如今,袁桂所把自家的房子盖在"马栏一号古井"边上。每天早8点,他都要测量水位并记录到墙上的坐标图里,记者3月7日采访那天的水位是7.28米。
由于邢台大地震具有前震多、主震强、衰减有起伏、余震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这就为地震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了一个天然场所。也正因此,1966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建的红山地震台在邢台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中诞生了。
红山地震台位于隆尧县县城西北约9公里的红山山丘上。红山地震台已发展成为拥有测震、地磁、水准、地电等多种观测手段的综合地震台,并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震基准台。
"可以这么跟你说,新中国的地震研究是从我们这里走来的!"隆尧县委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国红科说这话时,眼里充满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