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文心雕龙》版本列表给出了自唐代至清代《文心雕龙》刻本、写本、校本、注本、丛书本的列表,其中不包括只存在于人的记忆中而无实物的版本(比如《宋书·艺文志》中所载的“辛处信注文心雕龙十卷”)。

《文心雕龙》由刘勰所作,是中国文学批评的论著之一。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和刊行情况最早可见于唐代,在敦煌遗书发现唐朝已经有抄写和简单注解的记录。宋代的时候,《文心雕龙》的传播已经很广泛,当中较为重要的有李昉等《太平御览》、潘自牧《记纂渊海》、王应麟《玉海》的征引,以及是辛处信《文心雕龙注》的记录。而在明代,随着批点风气的流行,研究《文心》的书籍和刊行都比以前为多。从现在资料统计,传刻方面写本有4种、单刻本有25种、丛书本有7种、选本有14种、校本有7种、注本有3种。据林其锬、陈凤金二人不完全统计,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版本,在清代之前的版本一共有104种之多,其中写本一共有14种、单​刻本一共有34种、丛书本一共有10种、选本一共有10种、校本有27种、注本有5种。清代时期,《文心》的考订、校勘本大增,更多学者参与于《文心》的刊行和研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刊行版本至少有42种之多,当中钞本9种,刻本8种,丛书3种、校本20种。可见当时对于《文心雕龙》的关注。

二、明朝以前

1、唐写本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1)

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简称唐写本,斯坦因编目5478号、翟理斯编目7283号)是目前所存最早的《文心雕龙》版本,属于抄本,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鸣沙山千佛洞第288窟(今编为第17窟)发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此卷蝴蝶装册页,长17厘米,宽12厘米,计22叶。四界乌丝栏,每页10行或11行,每行20至23字不等。残卷包括由《原道》赞第五句的“体”字至《谐隐》第十四篇篇题,当中有学僮涂鸦,如征圣篇下有“大”字十二、“卷第三”下有“大宝积经”、“大宝积佛”等。字体方面,潘重规认为是章草,王蘧常认为是行书。全卷“渊”、“世”、“民”有缺笔,有避讳唐高袓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情况。整书有很多简字和同音假借字,如篇题所有的“第”字都作“弟”字。在第一叶背面《微圣弟(第)二》第十七栏下注有“好”字,第十三叶正面第三栏第至第七栏中下注中“皭,靖也”,是当时读者为写本难解的字词、文字作解释,虽然非常简单,可以视之为《文心雕龙》注解的先河。

年代方面,学界都认为是唐朝人的手笔,但是具体出自于什么时期有所争议。赵万里认为,按“渊”、“世”、“民”的缺笔现象来说,加上笔势遒劲,应该是中唐学士大夫的作品。杨明照主张,按《铭箴》篇中以“张昶”误作“张旭”可见,应该是唐玄宗以后的作品。钤木虎雄则认为“盖系唐末抄本”。林其锬、陈凤金认为从不会避“忠”、(高宗太子李忠讳)“照”(武后武照讳)等可见,认为书写时间不会晚于开元、天宝年间。

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称,曾于1946年10月22日看过由张元济所带来的一种黑底、白字、楷书的敦煌残卷,并予之和《四部丛刊》本合校,但是下落不明。

2、太平御览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2)

《太平御览》一共分55部,5426类,约470万字,征引书目达到2079种。《文心雕龙》是其中之一,一共征引了当中的二十三篇的大部份或者部份,一共有43则,9868字,篇数占全书46%,字数占全书的26.7%,较唐写本还多近一千字左右。太平御览所依的底本已经没法考证,但和唐写本、元至正本和《辑注》互相比较,御览中相合于唐写本的比例较元至正本为之更多,更为接近于唐写本。

3、元至正本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3)

刘候贞嘉禾刻本(简称元至正本),由嘉兴知府刘贞刻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是最早的刻本,目前由上海图书馆藏。书前有钱惟善《文心雕龙序》,序题下方有“安乐堂藏书记”和“明善堂览书画印记”,可见清代时曾被怡亲王收藏。接着是文心雕龙目录。正文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书下有徐乃昌读印。版心有些注“谢茂刊”,有些注“杨清刊”。《隐秀》、《序志》篇有缺文。

4、明朝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4)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5)

5、清朝

文心雕龙扫描图(你知道吗自唐代至清代)(6)

【特别注意】本文摘编自某百科网站“文心雕龙版本列表”词条,本次分享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作交流分享,版权方如不赞成此次分享,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