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在印度独立时,婆罗门贵族出身的尼赫鲁高调宣称:“印度绝不能自甘平庸,一定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

事实上,当时印度的确有成为“大国”的底气。英国殖民印度200年,掠夺了无数资源,但也留下了不少遗产,比如5.47万公里的铁路(中国1985年时才超过这个数字),600万产业工人,每年134.7万吨的钢产量等,相比中国的一穷二白,印度独立时的家底要丰厚得多,在亚洲名列前茅。

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接下来的70多年中,印度领导人一直声称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民间更是自认已经比中国还强的“超级大国”,但实际上印度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大国。究其原因,无疑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有一点极为关键,就是相比中国,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大一统,或许导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也很难成为“超级大国”。

所谓大一统,不单单是政治上的大一统,还包括语言、文化、人与人的平等等,而在这些问题上,印度还面临诸多困境。下文就印度土邦问题、语言问题、种姓问题略作分析。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1)

土邦问题

英国殖民之前的印度,虽然也有过孔雀王朝、莫卧儿王朝等,但统一的是北印度,南印度依然土邦林立,而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印度南北都是遍地土邦。英国殖民印度之后,为了统治稳定,依然需要维护土邦的利益,土邦也需要英国保护,双方各取所需,因此英国殖民时的印度,相当于头上多了一个“周天子”。

马克思曾经说过:“世袭王公是英国专制制度最驯服的工具,是当前丑恶的英国统治制度的支柱,是印度进步的最大障碍。”

印度独立之前,一共还有563个土邦,人口高达8100万,面积占印度的一半。印巴分治时,大部分土邦加入印度,但“蒙巴顿方案”要求土邦的国防、外交和交通三项权力收归中央,大土邦因为利益受损而要求独立,最终尼赫鲁派兵平定分裂。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2)

后来,印度通过赎买的方式,终结了持续数千年的土邦历史,实现了印度政治上的统一。但延续数千年的土邦,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又怎么可能在区区几十年就彻底废除!于是,土邦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至今未能解决。下图,环球网今年的报道,是印度土邦问题中的一个案例。

相比之下,早在秦始皇时代,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就已经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在之后2000多年内,虽说存在一些诸侯割据时期,但总体都是大一统。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3)

语言问题

由于土邦众多,占地面积不一,因此1950年时合并土邦建省,省一级的行政区域都改名为“邦”,后来形成了28个“邦”,相当于28个省份,但这又碰触了另一个问题——语言。

相传早在夏朝时,中国就已推广“普通话”,据说“夏”就是“雅”,大概是河洛一带的语言,因此古代中国每一个王朝几乎都推广“雅言”。当然,古代生产力较低,不可能真正推广雅言,但中国文字起到了普通话的作用,南北口音差距很大,却使用同样的文字。

然而,印度从未真正统一过,更没有推广过普通话,内部民族高达100多个,语言文字有2000多种,其中如今的印度官方语——印地语(印度语),在当时只有30%人口使用。语言文字不通的结果,必然造成内部交流困难,也会造成地方主义,阻碍真正的统一。

上文谈到印度土邦合并建省,这就必然导致省内存在语言少数派,也就很容易引起矛盾。1953年,印度不少城市爆发抗议,乃至绝食抗议,要求建立“语言邦”,即将同一种语言的划在一个省内。后来,印度作了一些调整,比如将旁遮普邦根据语言情况一分为三。但问题在于,无论怎么划分,每个省内都存在语言的少数派。

土邦林立、语言众多等带来的文化差异问题,由于没有大一统的糅合,故而远比中国更为严重。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4)

种姓问题

除了土邦、语言、文化等之外,还有种姓制度的问题。

1948年,印度废除种姓制度。1955年,通过消除种姓歧视的宪法条款,各邦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70年过去了,印度种姓制度近况如何?

记得一个印度人说过:如今的印度已经没有种姓问题,只有两种人,即有钱人与没钱人。

其实,这句话不太准确,因为以印度大学来看,种姓问题依然存在。2006年,印度宣布大幅度提高“保留配额”比例,增加低种姓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其中印度最知名的三所高校,将低种姓录取比例由22.5%提升49.5%,其他20所高校提升到27%。按理说,低种姓群体庞大,这个比例对他们一点都不公平,但引起抗议的却是高种姓群体。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5)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今年1月份,印度安得拉邦戈达瓦里区的一所学校,为“高种姓”学生建立了单独的设施,种姓较低的学生不准入;同时,当地布拉马普里村的一所公立小学,根据学生的种姓划分了建筑。总之,至少在印度农村地区,印度教育系统为高种姓提供设备更好的新建筑,让低种姓使用老旧建筑,这是极为普遍的情况。

可见,印度的种姓制度依然存在,导致低种姓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无法发挥才能。

与之相比,中国古代也是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但大一统之下,人人都是皇帝子民,至少法律上明确写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至少寒门子弟可以通过努力出将入相。新中国的建立,更是实现“人人平等”,基本可以激发每个人的能力。

印度为什么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 印度缺少一个历史底蕴(6)

客观地说,在过去70年内,印度所做的已经不错了,火车也不像过去那样(上图),但土邦后续问题、种姓问题、教育问题(印度文盲最多,成年人接近3亿文盲)、语言问题等还有很多残留,想在未来几十年彻底解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基本上也不太现实,而没有真正的统一,又何谈成为“超级大国”?更何况,以印度的行事风格,以及如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印度的“超级大国”梦将更加难以实现。

,